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单帧复合图像绝对相位恢复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一种使用卷积神经网络从单帧复合图像中获得高质量绝对相位的方法.所提方法使用的复合图像为嵌入散斑的条纹图像,卷积神经网络包括两个子网络,分别利用复合图像中的条纹模式分量和散斑模式分量完成包裹相位的求解及展开.所提方法在相位展开的过程中使用预拍摄的平板复合图像及其条纹阶次作为辅助信息,从而保证相位展开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利用单帧复合图像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影图片的数量,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的绝对相位,为实现高精度动态场景下的三维测量提供一种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量子定位系统(QPS)是一种高精度且安全的定位系统,光子数的变化会对定位误差和安全性造成很大影响.为了降低降雨天气下系统的定位误差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基于诱骗态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和最优平均光子数自适应(PNA)算法,提出了抵抗降雨干扰的QPS诱骗态自适应调整策略.建立了降雨强度、传输距离与最优平均光子数间的自适应关系,对自适应调整前后的定位误差和安全密钥生成率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当降雨强度为10 mm/h,传输距离为10 km时,采用PNA算法后,系统定位误差由13.81 cm减小到1.13 cm;
针对传统变焦光学系统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变焦全程无法一致清晰成像以及需频繁调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光学被动半无热化变焦系统设计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光学被动半无热化变焦系统.变焦系统的焦距为30~1000mm,工作波段为486~656 nm,光圈为F4.4~F8,短焦采用光学被动无热化设计.变焦系统的成像质量良好,结构非常紧凑,在工作温度范围为-40~+60℃的情况下,只需长焦位置调焦一次,即可保证从长焦到短焦的变焦全程一致清晰成像,中间过程无需再调焦,且温度调焦量仅为-0.56~+0.82 mm,这验证了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合金半导体材料Mo1-XWXS2(X为浓度),并应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仪(Raman)对其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由SEM形貌测试发现,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Mo1-XWXS2片状合金材料表面逐渐粗糙;由XRD晶体结构表征发现,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Mo1-XWXS2的晶格常数逐渐增大;在合金材料的拉曼频移中,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Mo1-XWXS2中A1g振动模发生蓝移,而E21g振动模发生红移.通过晶格结构和拉曼频移的检测和分析,证实水
提出一种基于无监督域适应的低空海面红外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图像翻译网络将源域图像翻译为目标域图像并共享标签.其次在YOLOv5s目标检测网络中使用梯度反转层优化网络提取特征的域间适应性.此外利用最大均值差异损失进一步缩小从网络中提取的不同红外探测器图像的特征分布.最后采用AdamW异步更新优化算法进一步提高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检测精度.将所提方法在不同红外探测器采集的低空海面红外船只与无人机数据集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有监督学习方法,所提方法有效降低了人工标注成本,且源域检测精度提高
基于光量子探测的无线激光通信技术在天地一体化保密通信网络中具有重要应用.基于光源光子数的泊松分布模型、大气湍流Gamma-Gamma模型、单光子探测器响应模型和相关计数信号处理方法建立了湍流信道中光量子通信系统的误码率(BER)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光源光子数分布、湍流信道参数、单光子探测器性能参数、相关计数方法等对系统BER的影响.结果 表明,系统BER与激光脉冲平均光子数、脉冲频率和探测器探测效率呈负相关关系;而系统BER与大气湍流强度、探测器暗计数呈正相关;采用相关计数方法可有效降低系统BER,当开门
为解决干涉型锥形微纳光纤传感器结构尺寸长、加工重复性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非绝热锥形微纳光纤传感结构.首先基于光纤模式理论研究了干涉型锥形微纳光纤传感器的传感灵敏度对腰部直径的依赖关系及其不同部位的传感特性,并研究了非绝热条件下在光纤拉锥过程中进行模式控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腰部直径为3.1 μm、锥腰长度为1.1 cm的锥形微纳光纤传感结构,其低折射率检测灵敏度高达90250 nm/RIU.该结构具有尺寸短、加工重复性好的特点,为实现传感器的小型化、集成化提供了基础,有望用于生物医疗、环境监测等
卫星钟差确定受限于经典测量的散粒噪声极限,钟差测量精度仅为ns量级.基于军民领域对高精度时间基准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路六延迟传送带量子纠缠光的卫星钟差测量方案,并且该方案以传送带协议为基础.首先,通过自发参量下转换制备了频率纠缠光信号.然后,利用HOM(Hong-Ou-Mandel)干涉仪对频率纠缠光信号进行了二阶关联检测解算,进而得到了钟差信息.最后,仿真分析了相关参数对钟差测量的影响.所提方案无需进行到达时间测量,不受色散效应及星地距离的影响,在理论上可以实现ps量级的卫星钟差测量.
采用了紫外光诱导的方法在二氧化钛纳米杆的表面生长银纳米粒子,将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重点研究紫外光照时间对拉曼灵敏度的影响,制备不同光照时间下二氧化钛纳米杆/银复合结构的样品.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计算二氧化钛纳米杆/银复合结构表面的电磁分布和理论增强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10 min后,基底对罗丹明分子的检测浓度低于10-10 mol/L,最大增强因子约为1.84×108,该基底具有良好的自清洁功能.
针对海藻三维荧光光谱线性降维方法不理想、模型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通过局部线性嵌入(LLE)算法进行降维、通过黄金正弦算法(Gold-SA)对支持向量机(SVM)进行优化来构建分类模型的方法.将LLE算法降维后的海藻三维荧光光谱数据作为SVM的输入,并与其他两种降维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显示:LLE算法的降维效果最好,识别准确率最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门类识别能力,采用Gold-SA对SVM进行优化并建立Gold-SA-SVM模型,再将其与其他4种分类模型进行对比.结果 显示,Gold-SA-SVM模型在分类
散射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透过散射介质的大景深成像在计算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在计算成像领域的广泛应用,散射成像系统中的景深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拓展.以DenseNet为基础,结合UNet框架,建立了一个具有良好迁移性和景深拓展能力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DUNet.通过使用透过不同目数毛玻璃的散斑图像对网络进行训练,使成像景深拓展至距焦面50 mm处.初步的小鼠脑片实验结果表明,DUNet模型将有望应用于深层组织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