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舞教学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舞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较难组织的一种形式,在集体舞中幼儿要感受理解乐曲,记忆动作,掌握动作的顺序、队形变化、同伴间的合作、空间的合作,展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等,这些要求对于幼儿和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集体舞的教育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在集体舞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与环境展开积极的交往和联系,不仅可以产生与他人的共鸣,而且可以获得集体的归属感。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在幼儿集体舞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同中求异
  
  在选择活动材料时,应既不要新颖过度,超越幼儿的理解能力,而致使幼儿疲劳,也不要因为过于熟悉,缺乏新颖性,致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感到无趣厌倦,要把握熟悉和新颖的适度性,关注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最大化地发掘集体舞的价值。在同一个集体舞学习中,应从学习内容、音乐选择、动作选择三个维度考虑,带有适度的陌生性、新异性和挑战性,同时还要考虑音乐、内容、动作三者之间的熟悉和新颖的比例,注意刺激适度。如:在编排大班彝族集体舞“七月火把节”时,由于幼儿对于此音乐旋律比较陌生,我就将动作的熟悉程度提高,选用了幼儿以往学过的舞蹈动作,队形变化也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而在中班集体舞“逗牛”中,由于幼儿对于音乐的结构和旋律较为熟悉,我就对音乐教材进行了挖掘和研究,突出了舞蹈中美国西部牛仔文化的动作元素、舞伴交往的礼仪和姿态,加大了舞蹈动作新颖性的比例。
  
  二、难易得当
  
  面向大众幼儿,简单易行,是幼儿音乐教育价值的追求目标,我们希望通过集体舞学习使幼儿产生出“我对学习是有自信和兴趣的”。因此,我们要研究集体舞学习中怎样难度的学习内容是符合每一个年龄班幼儿的最优接受水平的。主要从以下维度进行考虑:
  1.动作难度设计的适宜性。
  在选择或编排集体舞时,要考虑到舞蹈动作本身和队形变化的“复杂度”,即难度占整个舞蹈的比例,难度既不能偏高,以致幼儿在整个集体舞学习活动中的节奏感都被教师所控制,丧失参与集体舞本身的愉悦性,也不能过于简单,以致幼儿觉得没有挑战性而深感无趣。在每个集体舞中都应设计或有意识地选择1—2个具有挑战性的舞蹈动作或队形变化的新形式,使幼儿对学习处于一种最优的积极反应之中。
  2.动作或队形等的转换频率要适合孩子的水平。
  要给幼儿足够的“反应时”。教师在设计集体舞或教学程序时,要思考:怎么帮助孩子掌握动作、音乐的结构?如何让幼儿体验到变化?如果音乐变化时孩子听不出来时怎么办?教师提供给幼儿的适度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幼儿是否能在此长度时间内完成转化动作?特别是在需要交换舞伴时提供给幼儿的参照物是什么?这些都应当事先预见到。例如:在“顽皮的小绅士”舞蹈中,当用双圈对换舞伴并行礼来表现绅士风度时,原先是前半句音乐做交换舞伴动作,后半句音乐做行礼动作,动作的变化频率和音乐转化要求对于幼儿来说,即使所有人都集中注意力地盯着教师,在每个地方准确地转换到位,自始至终都必须卡在音乐的节拍上也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们采取把半句交换动作延长一倍的时间,整个节奏变长了,幼儿的反应困难就减小了,转换频率降了,提高了动作的合乐性,也使幼儿处于一种最优的接受水平,提高了幼儿享受的成分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雾里看花
  
  在进行集体舞学习时,我们常常希望在第一课时或第一遍学习时孩子就能准确掌握每一个动作、队形等,故通常在给幼儿听音乐或看舞蹈表演一遍后,就急于让幼儿反思,用問题或语言大量持续地刺激幼儿,结果冲淡了集体舞本身对幼儿产生的作用,致使幼儿“饱和效应”的出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清晰与模糊之比,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难点分散和要求的分步到位是非常重要的。应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要求幼儿清晰处理?什么时候可以模糊处理?哪些内容是要求清晰的?哪些内容是暂时可以模糊的?这些对于幼儿学习经验的激活,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1.先模糊后清晰,即先感性后理性。
  刚开始学习时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充分感知和体会活动的快乐,积累体验。因此,在开始时,即使幼儿没有一下子全部记住舞蹈动作也没有关系,教师应给幼儿大量的机会重复同样的舞蹈动作。同时,在鼓励幼儿对音乐准确有创造力的反应的同时,允许容纳较为粗糙的初始反应,以防出现肌肉和大脑都存在生理和心理极限。
  2.先做后说。
  “你跳跳看”“你试试”等动作参与对于幼儿的学习活动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动作参与在前,使得幼儿在动作参与后才能产生感性认识和发现困难的所在,另一方面音乐舞蹈对人的作用体验重于理解。因此,语言的讲解和强化应该在幼儿的动作参与之后。这一原则尤其适合小班的孩子。
  3.先清晰核心环节与暂时模糊非重点内容。
  对于一个新的学习内容,如果内容过多,细节要求过细,就会造成幼儿对整个学习活动产生疲劳。因此,教师要有取舍,在第一课时可以采取将核心环节清晰化,非重点内容暂时性模糊的策略,使幼儿处于一种最优的积极学习状态。这样就能避免一节课强调的内容过多、过细,以致冲淡音乐的享受和游戏的娱乐,利于幼儿掌握重点动作和内容,最重要的是能激活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其处于一种最优的积极学习状态。
  
  四、稳中求变
  
  对于幼儿的教学一定要有重复,必要的重复能给人带来一种稳定感,有利于幼儿学习与减缓心理的紧张度。因为过长的音乐、过快的速度、过于密集的节奏都不合幼儿的心理节奏。幼儿是通过和大家一起重复动作而获得安心感的,幼儿也只有在集体和社会中获得心理的安定感,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流。此外,除了重复可以给幼儿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快感外,在完全是机械重复的连续音乐或动作后,幼儿也容易产生疲劳,而突然打破原有的稳定重复,能更好地唤醒幼儿的心灵,使跃动感复苏。唐突的变化会带给幼儿愉快的刺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变化率与重复率的比例,处理好稳定与变化关系,把握适合度。
  1.从教学程序上讲,教师要知道如何才能主动调控幼儿活动学习的稳定性水平,并掌握一般性的集体舞的教学规律:“坐着做上肢动作最稳定,坐着做下肢运动次之;坐着比站着稳定,站着比移动稳定;在规定空间状态下移动,比在自由空间状态下移动稳定;个人独立空间状态下移动,比合作交往空间状态下移动稳定。”
  2.从动作和队形编排上讲,要考虑到转换的频率和长度,动作与动作、姿态、队形变化衔接的规律性、组合的方法。
  3.从音乐的选择和剪辑上讲,要考虑音乐的重复性和变化的长度和频率。变换的长度适合各个年龄班幼儿能够转换到位的就是恰当的。
  4.从创造性内容的合理设置来讲,要有重点地进行一个环节的创造。一个活动中每个环节都进行创造会造成幼儿学习过程的混乱,使幼儿感觉到一切都在变化中,也使得舞蹈没有统一感、秩序感和审美感。所以,教师在创编舞蹈和选择教材时,应注意到既有固定的动作和队形部分,又有可以发挥创造的部分;既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和固定的动作,又能有即兴发挥,随情节变化而创造的空间,使表演具有新意。如“逗牛”舞,我设计了一个重点创造环节——在圆心中牛仔做各种嬉皮搞笑动作,让每个扮演牛仔的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体态等来创造性地自由表现。
  总之,我们应激活每位幼儿原有的认知的、情感的、审美的结构,让他们主动地运用原有的结构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由开始被动地介入转为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使每位幼儿乐于参与音乐的活动,乐于聆听、观看他人的音乐表演,乐于闻乐起舞,乐于和他人一起共享舞蹈时光。音乐的行为在于“乐”,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给幼儿带来愉快,让每位幼儿亲近集体舞,使艺术教育浸润到思维、态度、行为,以及成长中的每个环节之中。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系统的细胞,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且稳定的基层组织。班级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集体,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大学一年级是关键。大学新生从中学步入大学,从熟悉的环境步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充满着希望与好奇。他们有的想在象牙塔下努力学习,有的想在将来成就一番事业,但大学的生活与学习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也充满着挫折与矛盾,伴随着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浅议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张颖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今后15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即要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摘 要: 责任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本文对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作一探讨。  关键词: 幼儿 责任感 家长 教师 社会    一、问题提出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许多父母过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展,而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却不大重视,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成才不利,反而导致一些孩子已经产生了诸如做事不认真负责、虎头蛇尾、马虎草率、得过且过,生活中高傲自大、不懂礼貌等
会议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简称DSS)是一个辅助决策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与专家系统所不同的是,它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即把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揉合在一起。由于它在经济和管理领域应用
“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环境, 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如何达到让墙壁“会说话”,使墙壁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发展呢?    本学期,针对小班孩子的发展需要和班级格局的特点,我们设计、创设了多元化的班级环境,利用了所有的空间资源,将走廊、门厅、拐角、水管柱、橱柜门等角落都创设成幼儿可看可玩的墙面、区角。     一、生活活动
会议
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其独特的作用。它能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幼儿具有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能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艺术创造的能力,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教师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有效途径。《纲要》中也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但在平时的教学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