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哭着在找回家的路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3637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晚上,靠在床头,看王一梅的长篇小说《城市的眼睛》,谁知,一翻便不可收,我被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起伏与讲究的语言表现打动了,一口气看到半夜。完了还觉不过瘾,又随手翻起已经看过N遍的《木偶的森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好友G约我去某处谈事。明明熟悉的地盘,却怎么都找不着路。昏天黑地里左冲右突,来到有点亮光的空地,逮住一位看起来面善的中年男问路。中年男说,你要去的地方,正有一个孩子哭着在找回家的路。
  猛然醒来,却是南柯一梦。
  一个孩子哭着在找回家的路。回味着这句话,看看枕边,《木偶的森林》《城市的眼睛》静静地躺在那儿,一个个人物又浮现在眼前。
  最早知道《木偶的森林》,缘于朱自强教授的书评《寻找家园》,但很长时间并未阅读。朱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学者,王一梅又是我欣赏的作家,她的《鼹鼠的月亮河》是我深为喜爱的原创童话。正因为这些,便无名地有着某种担忧,唯恐阅读后反倒消解了心中的高期待。这么说,自然不是怀疑作品的品质——我信任朱先生的眼光与良知。我是担心自己与作品不能产生共鸣,无端平添一份遗憾。这样的经历其实很多,不少颇有好评的作品,自己却找不到感觉。并非作品出了问题,我也固执地不愿承认自己的阅读水准发生了偏差,原因大概是两者间的频率存在着较大的错位。
  那么,《木偶的森林》又跳动着怎样的频率呢?
  一路阅读,我一路牵挂着小熊白黑黑的遭遇,但让我为之震动的,却是木偶人罗里的悲欢离合。他被迫离开了家园,离开了自己的树墩,开始一场疯狂的复仇。他无情、冷酷,令人不解而恐惧。其实,他冰冷的外表里包裹着一颗受伤的心,他是十足的应该同情的受害者。好在,宽容的阳光终于化开了心中的坚冰,他开始了寻找之旅。令人感动的是,岁月流逝,树墩却抵制着各种诱惑,坚定着心中的信念,等待着罗里的回来,一直默默地守候着,期盼着。因为,“如果哪天橡树罗里回到这里来,他会找不到自己曾经生长过的地方,他会伤心的”。正是这种感情的力量和责任的担当,使得树墩对自己的等待拥有足够的信心。
  作品中充满了隐喻,出走与回家,变化与专一,爱心的执守,田园的追寻,无不耐人寻味。读着这样的作品,目光变得纯净,心地变得宁静。
  《木偶的森林》赢得了成人,能同时“粘”住孩子吗?对此我毫不怀疑。因为作品还拥有最有力的招术——曲折离奇的情节。可以说,对情节的探究是孩子文学阅读的最大动力,阅读即是他们的一种纸上精神游戏。童话中,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却又不可预测,这种陌生化的故事发展怕只会让他们欲罢不能。
  于是,灵魂的洗涤、思想的风暴、语言的吸纳,便都有了可能。
  真正的童话,经得住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双重审视。我以为,《木偶的森林》就是这样的童话。
  一个孩子,哭着,在找回家的路。
  我忽然觉得,这难道不也是儿童阅读的一种隐喻?
  我常常追问自己,儿童到底需要怎样的阅读生活?作为儿童的“重要他人”,我们该承受怎样的担当?
  今天的世界五光十色,孩子们的阅读口味自当丰富多元。但是,当那些无厘头式的搞笑读物放松了他们的神经后,他们是否还应该(或者说“更应该”)享受另一种纯正深远的阅读体验?因为他们是孩子,正开始描画生命的蓝图,最初的底色将是他们今后回返的精神故乡。
  在当下快餐式、物质化的环境中,这种“纯正深远”很可能不被孩子自觉发现,于是,我们这些童心尚未泯灭的成年人开始了童年“伴读”。
  首先,“伴读”不是附庸,不是被动,不是跟随。“伴读”是把孩子不曾知道和留意的“优秀”艺术摆到孩子的跟前,帮助他们的眼睛看到另一片景致,进而与他们一起全身心地赏玩,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培养起一种阅读趣味。
  其次,“伴读”绝不意味着结论的“告诉”,相反,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打开”的艺术,打开一扇窗,鼓励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发现。我们,则是他们懈怠时的提醒者、满足时的分享者、发现时的鼓励者、宣泄时的聆听者。
  于是,我们“伴读”出了“静悄悄”。当下儿童的童年过于忙碌、恐慌,我们企望通过读书使孩子安静一点。“优秀”需要小心翼翼的找寻,孩子们的体验、思考、发现,需要“静悄悄的阅读”。我们在文字中倾听“柳树梳头的声音”“一大群小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只有沉潜入境,才能感受细腻、准确与个性,才能体悟作品的波澜荡漾。反复揣摩,更会读出情节之外的情感意趣,乘着“静悄悄”的舟船才会捕获内心的情感表达的语言……
  于是,我们“伴读”出了一大群“优秀”。希腊著名女诗人雷纳·卡萨奥斯说,书是黑暗中的萤火虫。“它们闪烁着,就像一些永恒的价值在闪光:爱,善,自由,美,温柔,正义,它们给生活以深刻的内涵,给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以意义。”孩子们在好的作品里走得很远很远,内心就像蓝天一般澄澈明亮。他们爱上了阅读,书包里放一本,书桌上摆一本,小手中捧一本,就安了心。尽管不会表达,但心里边已经感受到,捧起书,就好比回到了家。
  我们呢,也是。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我推荐的三本书
  1.《米兰的秘密花园》,程玮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中的一本。这套书围绕礼貌礼仪、家庭亲情、友情爱情、金钱财富、时尚美丽等话题,将少年人的智慧、哲思、生活精心编织进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堪称一次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交汇。
  2.《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刘铁芳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一方面在乡村教育自身的视域中揭示其人文意蕴,突显乡村教育何以呵护乡村少年完整的生命成长;二是置于现代教育的整体背景下,审视乡村教育在整个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位序,探索乡村教育之于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人文意义。该书表现出作者以乡村教育为现代人重建精神家园的企图。
  3.《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朱自强等著,长春出版社
  一群热爱儿童、热爱母语的人,深怀赤诚之心,本着努力建构的初衷,聚焦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的一次热烈而坦率的对话,有共鸣,亦有交锋。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划定的四项重要内容之一,“可能性”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联系课本,联系生活,渗透联系和借助直观操作等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喜闻乐见而感兴趣的综合内容资源。这样不仅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联系生活,凸显数学价值    让学生巩
曾经看过一则轻松小语:“当你已经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你会把它通通吃掉呢?还是把其中五个苹果送给朋友一起分享?”   如果你把六个苹果通通吃掉,那只有你一个人吃到苹果的香味,你也只能吃到一种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其中五个苹果拿出来与五个朋友一起分享,那么就会有五个人分享到这苹果的香味,同时你也换来五个珍贵的友谊。改天您可能从他们手中得到一个梨、一个水蜜桃或一个橘子等五种不同口味的水果。   “能舍
【摘 要】当前一些语文课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看上去感人肺腑、深入心灵,实则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实际教学时教师混淆了“情感”与“情绪”的概念,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学习效果。“情感”与“情绪”一字之差,却有着很大区别,对于不同的“情”需用不同的“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感 情绪 教学目标  为了在全市赛课中取得好成绩,我精心挑选了课文《船长》(苏教
摘 要:近年来,在线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普及,尤其是在COVID-19爆发期间,在线教育是目前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于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很大的差异性,研究在线学习行为对探索在线教学规律有重要意义,对在线学习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运用文献知识图谱方法,以CNKI中CSSCI期刊以及WOS中的SCI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5.6R可视化知识图谱工具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百分数在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处处可见,广泛用于银行利率、增(减)率、打折等各个方面。教学中,不管是代数、几何,还是统计、概率,都大量存在着百分数的影子。所以在教学时要求我们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意识到百分数的重要性,真正体现出其“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作用。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时,通过实例就可以让
9月28日,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在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三个走向”要求为根本遵循,将三地档案事业协同发展置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在延续既往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内涵,为更好促进三地档案事业的协同发展、更好以档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作出新的努力。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付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档案馆馆长程
[摘 要]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勾股定理是一个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用数量表示出来的定理,是几何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基于此背景,文章以“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勾股定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勾股定理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和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都有很大帮助
摘 要: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篇名词“教育信息化”、关键词“教育”并含关键词“信息化”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对检索得到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被引期刊、重要作者和机构;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和前沿;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文献与主流研究。以此来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进展,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我国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研究应关注
摘 要:《生死场》萧红书写的一部生命之书,它有着最原始的生气,有着整个生命在跳动,更有着对殘酷的生活现实毫不回避的生命体验,它是萧红展现给我们的一个“藏污纳垢”的民间世界。这种雄厚坚定而又血淋林的现实只有那些在关东大地博大包容的文化精神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关东儿女才描绘的出来。  关键词:地域文化 生命意识  作者简介:刘玫珺(1995-),女,汉,山东枣庄人,渤海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
再来看姜向阳、胡海涛两位名师的课堂。  1.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  为了让学生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感受、跨越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的科学探索历程,姜向阳老师不仅投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之好,在情境中巧妙引出“空气有重量吗”这一科学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解决问题的先进工具——电子天平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电子天平秤,学生就很容易采集到空气重量的数据,有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