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浅谈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ang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即不呆板,不被动。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1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3 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潜能。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都融入了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是传递的结果,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  1 联系生活经验,关注
期刊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现象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高科技领域里都无处不在,学好物理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应加强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使物理教育回归自然。物理中的许多定律规律都是经实验总结得知,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所以,学好物理,首先要做好实验探究。初中物理实验一般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
期刊
教材简析:《赛马三月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屋四”中的第二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白族少年为在三月街参加赛马和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表现了这位白族少年的聪明、机灵、勇敢及对赛马的热爱,同时也教育大家学习他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文章选材典型有趣,语言浅显易懂,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精读课是个准备,略读课是个练习。”“快乐读书
期刊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看作发展学生主动性的积极过程,为促进学生思考而提问,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提问。这要求教师的提问要讲究策略,要精心设计问题,在互动中把教学引向深入。  1 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增强问题的适应性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他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如果某个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不能问答时,他就会把提问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反之,所提的问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象,让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当然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正所谓“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正确看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读自悟”尤为重要。何为“导”?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引而不发,跃
期刊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  1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期刊
【摘 要】 现行的语文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了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优化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逻辑性、准确性、简洁性、形象性、启发性、情感性、激励性、节奏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教学语言 优化  情景
期刊
【摘 要】 所谓德育,指的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德育无论是在哪一门学科中都占着重要地位。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才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将德育有机地渗透于语文教
期刊
新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通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代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摸索、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充满生命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