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二次元的创意融合:故宫文物南迁历史题材漫画的创作与传播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_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漫画发展源远流长,每个时期的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相关联,从而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对当时的民众起一定的启迪与警示作用。在新时代下,漫画被赋予新特性的同时,其包含的思想性未曾改变。漫画《故宫回声》根据故宫文物南迁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主要讲述抗战时期老一辈故宫人为使国宝免于战火,克服重重困难,携文物南迁的故事。文章主要从漫画创作背景、历史内容对漫画创作的指导以及漫画后期的多渠道多素材宣发等方面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故宫;文物南迁;故宫回声;漫画
  1 回望历史,故宫文物南迁概述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迅速占领东北三省。故宫博物院为谋文物安全,保证文物免受战火的侵袭,决议将文物南迁至上海保存。1933年2月5日,首批文物2000余箱集中于太和门广场,等待起运。2月7日,首批文物经由正阳门火车站出发,驶离北平。1933年2—5月,1万余箱文物先后分五批由北平迁往上海,分存于法租界天主堂街道26号仁济医院大楼和业广大楼两处保存库。存沪期间,故宫人除了日常的典守工作外,对1万余箱文物重新进行了清点工作,为弘扬中国艺术,还远赴英国参加展览等。1936年12月,存放于上海近四年的文物分五批转运至南京朝天宫保存库。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日军进攻上海,南京岌岌可危,为避战火,经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存于南京朝天宫保存库文物先后分南、中、北三路向西南后方疏散,上万箱文物辗转藏于汉口、宜昌、宝鸡、贵阳、汉中、长沙、乐山、峨眉、巴县等地。上万箱文物翻越崇山峻岭,渡过岷江河流,迁徙路之漫长,困难之繁多,不仅要躲避日军炮火、土匪,还要防火、防鼠患、防白蚁。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北、中、南三路文物相继集中于重庆后又迁往南京,1950—1958年又先后分三批由南京重返北京。
  2 互联网时代漫画《故宫回声》的创意产出
  2.1 漫画《故宫回声》故事梗概
  《故宫回声》是故宫博物院首部依据真实历史改编的漫画,主要讲述抗战时期老一辈故宫人为使国宝免于战火,克服重重困难,携文物南迁的故事。在尊重文物南迁历史的基础上,为了吸引年轻读者、丰富故事内容,还加入了奇幻、爱情元素。漫画以即将举行婚礼的陆远、江禾这对年轻人为故事切入点。因江禾要跟随父亲参加文物南迁,与陆远的婚礼暂时被搁置。在圆明园遗址,江禾向陆远袒露加入南迁队伍的缘由,陆远心生感触,“被迫”加入南迁队伍,在南下路上遭遇劫匪;抵达上海苦苦找寻文物保存库;文物首次走出国门,去往英国伦敦参加艺术展等。陆远这一路上被老一辈故宫人的付出及精神感染,感受到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国家有文化的支撑才会更加壮大。随着故事的发展,陆远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物南迁中,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将文物安全运送回北平。
  2.2 历史资料为漫画《故宫回声》创作提供重要的史实参考
  《故宫回声》的创作包括故事、人物造型及场景设计等,均以历史资料为依托。这里的历史资料主要包括文物南迁历史老照片、文物南迁亲历者著作、文献档案以及专家近年来对文物南迁史的研究成果等。
  专家研究成果完整地梳理了文物南迁的历史脉络,为历史细节提供了详细的研究资料,使创作者在创作中可以清晰明确地掌握历史发生时间,并为重要历史事件提供有力的参考。历史老照片作为一种影像资料,是对发生事件一瞬间的定格,同时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还原。它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与文献档案、专家研究成果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诠釋历史、补充历史。
  漫画人物形象设计是漫画作品中重要的视觉体现,属于虚拟的角色造型艺术设计,体现且主导漫画作品的风格。中国拥有五千年悠悠文化,人物穿着、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都具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不同于其他虚构类的题材漫画,在历史题材漫画的创作过程中,人物造型根据漫画作品故事背景进行创作,从人物发型、穿着以及配饰均要符合漫画整体风格及时代特征。因为历史题材的特殊性,为使漫画风格与故事内容相契合,人物形象在设计时区别于网络上其他风格漫画,整体采用写实的绘画风格,五官及人物比例没有经过夸张等艺术手段,而是以真实人物的脸部五官比例进行绘制,并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化处理。这种写实的绘画风格与故事整体的发展更为贴合,视觉上更有历史代入感。《故宫回声》中人物涉及老一辈故宫人、警卫、当地居民、日军等不同类型的角色,每类人物的五官塑造及服装配饰均要在符合人物特性的同时也要符合历史发展进程中每类人物的历史属性。也正因为历史题材的特殊性,所涉及的人物需要查找更多与之相关的资料。例如,民国时期故宫职员的穿着,除了可以根据文物南迁亲历者那志良的描述“我们的服装,除西服外,还每人做了一件长袍,是蓝色的,一件马褂,是黑色的……”①得知当时故宫人的穿着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南迁历史老照片也是服装绘制参考来源之一。
  漫画中的场景是以衬托漫画中的人物、呈现故事发展背景而设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根据分镜头的设计,场景会做相应的变化。它的创作一是需要根据故事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地理环境等因素,还原所处时期的建筑特色,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融入于故事当中;二是还承担着一定烘托气氛和表现人物情绪的作用。例如,光线、植物等自然风景等都是画面构成元素,创作者根据故事剧本,将这些画面元素有机地结合及运用,来营造一定的氛围。故宫文物南迁从1933年于北平出发,期间辗转存于上海、南京、汉口、长沙、宝鸡、重庆、乐山、峨眉、安顺等十多地,为弘扬中国艺术之精美,还远赴英国、苏联等国参加国际艺术展览。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分存于北路峨眉、中路安谷乡、南路巴县的文物陆续集中于重庆后又至南京。故宫文物南迁历经25年,时隔几十年,文物所经之地、所存之所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这无疑是漫画场景绘制中的一大难点。上述提到故宫藏有大量文物南迁历史老照片以及历史档案,为漫画场景创作提供了史实参考。漫画中涉及的历史建筑如第四章中1935年英方以“谋中国艺术品之国际欣赏,借以增进中英感情”②名义,向中国发出参展邀请,在英国政府对我国赴英参展文物的安全予以充分保障的情况下,我国选送700余件精品文物远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漫画就选送文物由南迁之初使用的木箱统一换装在特制的铁皮箱这一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绘制,并根据文物在英国开箱的老照片情形,还原文物箱内打包情形。以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外观和展览海报等在绘制过程中均查阅故宫文物南迁文献、影像及档案等资料,以保证画面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为读者还原漫画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征。   2.3 《故宮回声》以历史唤醒年轻人的故宫精神
  “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温情与敬意。”③漫画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品,从一定程度上要传达给读者漫画里所蕴含的思想与文化,以此来触动读者心灵,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故宫回声》以故宫文物南迁历史为创作基调,以参与文物南迁的故宫人为漫画人物创作原型,根据历史史实做了相应的改编。跟随漫画,读者可以感受到老一辈故宫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危难中忠于守护、视国宝如生命的典守精神,甚至有故宫职员在为保护国家文脉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漫画章节中讲述存于重庆的文物因日军的不断轰炸需及时向乐山转移,岷江之上遭遇大风浪,职员王枫为保护文物安全,不幸从高处坠入船舱,生命垂危。此人物原型来自故宫文献馆职员朱学侃,当时需将文物由重庆转运至乐山,时间紧迫,仓皇急促,朱学侃先行视察舱位,曙色朦胧,舱内昏暗,朱学侃一脚踩空坠入舱底,头部重伤,当场不省人事。故宫同仁急速将他送往附近的医院,但来不及营救就已气绝身亡。除此之外,在漫画中还可以看到国民政府以及有关省市政府和铁路、公路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例如,西迁北路文物由宝鸡迁往汉中,需翻越秦岭,“这段运输需要借汽车装运,一辆车只能装20多箱,我们有7000多箱,需要300多辆汽车”④,这在当时来说是个难题,但幸得西安行营的帮助,文物安全转移至汉中。在文物迁移途中与存放地,也都有军人押运和守卫。1933年2月7日,首批2000余箱故宫文物由火车站驶离北平运往上海,据查史料,为保证路上文物安全,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致蒋介石电报:“故宫物品第一批二千一百余箱,已于本日辰刻开车,由平汉转陇海运浦……汉卿兄(即张学良)亦派宪兵卫队百余人押车保护。”⑤“一共是21节车,一节头等车是我同着几位监视人员、押运的职员乘坐,此外大约一二节二三等车安置了宪兵队长、警卫官长、其余的职员侍从,以及100名东北宪兵、本院警察等。”①还有西迁中路、北路文物分别在乐山、峨眉两地存储七八年之久,“得到文物藏地民众的大力支持”②。
  3 《故宫回声》利用新媒体优势,多资源多渠道宣传
  《故宫回声》在连载期间进行过两次多素材、多渠道的宣传,文章着重对其中一次宣传进行分析。漫画宣传周期从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1月4日,由故宫与腾讯共同联手传播,共计发布包括《故宫回声》漫画同名真人纪实性短片、概念宣传海报、媒体稿件等5种类型宣传素材,发布平台30余个。
  3.1 以漫画作品优质内容带动数据
  一是站内传播效果显著,《故宫回声》漫画广受关注。腾讯动漫站内全平台包括腾讯动漫官方网站、腾讯动漫App以及腾讯动漫小程序作为《故宫回声》的主要发布平台,漫画新章节的更新带动数据大幅提升。二是站外声量显著扩大,邀请明星白宇作为《故宫回声》漫画推荐官进行关联传播,借势明星热度助力活动曝光最大化。主要以话题#故宫回声#、#国宝守护计划#为微博总阵地,#故宫首部连载漫画#、#故宫国宝拟人#为次要阵地进行传播。
  3.2 核心创意素材带动漫画人气
  ①为了使漫画《故宫回声》更加广泛地触达大众,以明星白宇化身为漫画男主角陆远,还原漫画场景的《故宫回声》同名真人纪实性短片为主要宣传内容。通过大众化的创意视频形式,增加代入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关注故宫文物南迁史,感受故宫人的精神。漫画同名真人纪实性短片由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腾讯动漫官方微博等多个发布平台发布。
  ②视频以优质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在收获大量关注、获得大众讨论热情外,也为漫画强势引流,视频素材下好评不断。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看哭了”“吾辈自强”。
  ③以故宫文物为创作元素的概念海报、漫画向主题海报以及明星白宇担任漫画推荐官精美创意素材发布数张,深耕垂直渠道,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
  ④腾讯动漫官方微博发起#故宫国宝拟人#活动,引发全民关注国宝的UGC热潮。在活动中千万用户参与话题,精美作品层出不穷,以故宫文物作为创意点创作出多种原创内容,包括国宝拟人绘画、小说等,这些内容都不断获得用户好评。
  这一系列的尝试,是故宫使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又一次积极探索与尝试,旨在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热情,使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3.3 多资源位推荐,引发更多关注
  腾讯动漫App社区发起话题#国宝守护计划#晒图等活动深圈核心用户,并以素材普发、App推送等形式扩散活动及漫画信息,打造活动氛围,吸引更多受众参与。
  3.4 权威媒体深度报道,传达漫画里文化价值
  《三联生活周刊》、三文娱等文娱媒体报道,从漫画内容、创作历程、行业影响等角度,对《故宫回声》漫画的文化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同时稿件转载在新华社、中新网等新闻App及网站。
  4 结语
  漫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产业中的新生力量,作为新型的文化传播载体,正逐渐深入大众的生活。漫画《故宫回声》以新颖的题材赋予正能量的故事,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关注这段深刻隽永的民族记忆,感受故宫人视国宝如生命的典守精神,激发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其他文献
摘 要:青铜器是文物藏品的重要门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青铜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馆藏文物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青铜器保护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步,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护技术体系,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青铜;保护;技术;应用;研究  我国青铜器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历了夏、商、周以来数
摘 要: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出土竹木漆器出现病害后,持续开展针对该类文物展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手段包括环境监测、环境交互调控、风险项目排除和管理规范的制定。随着治理工作的开展,展厅环境逐渐适宜、稳定,文物得到安全稳定的保存,效果理想。总结该项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馆藏出土竹木漆器保存环境的定性评估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类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博物馆;竹木漆器;预防性保护  成都博物
摘 要:中国古建筑屋顶汉初即已形成雏形,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变化,越来越规模化和成熟,具有多种形式,有的较为常见,有的较为特殊,有的则是几种不同形式的屋顶的组合形式。其优美的曲线和上扬的飞檐既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欣赏价值。文章试对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进行整理分析,以探析古建筑文化。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构造方法一般是筑土台为基础,在台上安石础立
摘 要:万里长城—嘉峪关,在明朝洪武五年(1372)修建,从建成到现在就已经进行了多次维修,并且成为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嘉峪关不仅是明代西北边防极其重要的军事关隘,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嘉峪关也是其中一个。1987年,嘉峪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历经了几百年岁月的洗礼,其中风沙、雨雪、日照和急剧温湿度变化的冻
摘 要:坐落于关中平原的唐十八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巅峰时期遗存的精华,见证了唐王朝开国、发展、盛世和衰落的过程,是历史的缩影,更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而传统的保護方式效果有限,情况不容乐观。现如今数字化这一革新性技术的兴起,使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新的技术支持,数字化技术逐渐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文章针对唐十八陵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摘 要:古建筑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本身历史悠久,蕴涵深厚的内涵,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古建筑文物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并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与保护,能够有效实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章就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做出一系列分析讨论。  关键词:古建筑;修
摘 要:妆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从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容貌护理追求,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也代表着一种社会生活本能。不同时期、地域、人群对妆容文化有着差异性的认知,由此也形成了多样化的妆容文化产物,瓷粉盒作为两宋时期代表性的妆容器物,不仅艺术特征别具一格,也反馈映射出宋代独特的审美取向。文章立足宋代瓷粉盒兴盛归因分析,从造型、装饰、釉色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全方位解读宋代瓷粉盒反映出的妆容
摘 要:文章通过锑元素在古钱币中的应用,分析了锑元素对制作雕母及铸母币的影响,并得出通过锑元素的应用可以解决雕母切削表面的光滑度和铸母币表面的光滑度问题,在印范时可以达到钱局要求的印范不挂沙的目的。  关键词:锑元素;雕母;切屑;切削表面;粗糙度;精美度  我们通过对古钱币铜材的金属成分检测分析,发现一枚明崇祯通宝钱币的黄铜成分中含有锑元素。锑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这种元素质坚而脆,容易粉碎,无延展
摘 要: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便开始了對国家水利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京畿附近的永定河成为皇帝治理防护的重点。在筑堤束水等治河思想的指导下,水灾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少。对河流的治理不仅彰显了清朝一统天下的决心与毅力,也体现了一个专制王朝在建国为民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关键词:直隶地区;水利;公共产品;永定河  随着水利史研究的深入,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是关于永定河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与职官任免等宏观问题,未
摘 要: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为封建时代的我国选拔出了许多有用之才。文章梳理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进士题名碑上那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并在近代中国为救亡图存而奋斗的进士的事迹,以此展现在社会动荡期这些爱国进士为了国家崛起而肩负使命,在新的历史阶段为国家复兴而贡献力量。对这些爱国进步进士在不同领域所做的功绩的梳理,意在使后人铭记先驱,代代相传。  关键词:进士;题名碑;科举  1 北京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