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年代中我国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特性谈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特殊年代中,电影海报的平面设计多体现了民族性特质。本文通过相关探讨来了解当时的设计状态,希望给今天的电影海报和其他形式的平面设计者一些启迪。
  关键词:电影海报 平面设计 艺术特质
  
  电影海报可以被看作是电影的包装、名片。其中凝结了设计师的创意和智慧,人们有时候去看一场电影就是因为喜欢它的海报。电影海报从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今天,并未脱离影片本身而独立存在,它是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并逐步成熟起来的。电影是在建筑、雕刻、舞蹈、音乐、绘画和文学之后产生的,是由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构成的一门综合艺术。电影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见证了20世纪整个时代的变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特殊年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作者们不拘一格,在设计上运用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与民族艺术关系密切的几种类型:国画类、装饰类和剪纸类。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写意是至高的境界。它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像的形神.表达作者的情感,构成一种意境。在电影宣传画中,戏曲电影《十五贯》的宣传海报,就有这种写意的意象美感。我国的国粹之一一戏曲艺术有许多被搬上了荧屏,也有许多进入了电影院,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一种艺术。笔墨意趣十分饱满的传统绘画在表现戏曲的意境和内涵上有它的独到之处。用国画的形式作为它的海报设计元素,会更有优势,更贴近大众,因为它是大家所熟悉的传统绘画。国画同戏曲有共同的审美取向,不在意有多真实,在意的是意境。意境到了,就是好的作品。
  同样,传统绘画形式的电影海报设计,如果设计得好,也可以很好地传达出普通影片所具有的民族特质。电影宣传画要张贴于街道,悬挂于橱窗,要求远距离醒目,因此,画面构图必须简洁、有冲击力。电影《小街》的宣传海报虽然只有一个简单的人物形象,但画面冲击力强。黑白虚实体现出国画独有的魅力。传统绘画中简单的造型和有力的笔触使得电影海报有简洁清爽之感,《七品芝麻官》的电影海报同样也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形象,但虚实有次的笔墨使得人物有血有肉的个性跃然纸上。有国画特点的电影海报既有亲切感,艺术性又很强,是照片或者是电脑设计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现在的剧照式海报。虽然也是几个主要演员的剧照,但是不论是艺术性还是设计性,都远不及《小街》这样的海报设计。
  装饰艺术是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在七、八十年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大量的装饰形式用于海报设计上,这是当时注重功能装饰的结果。也是当时海报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很多电影海报都是以装饰画的形式出现的,装饰画是经过概括、取舍、构成、组织后的完整的装饰图案形象。“它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时代风貌、地域差别、民族习惯及形成的特有风格、样式”。
  装饰画的创作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选用历史题材.也可以表现现实生活、自然景物等。在表达我国传统影片的特质上,传统的装饰形式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在少数民族影片的海报设计中,如《相约在凤尾竹下》的电影海报设计,用本民族特有的色彩和服装.再加以打散重构使海报本身传达出一种浓郁的苗族风情《一叶小舟》的海报利用对人物的夸张变形,加大对女性柔媚气质和男性阳刚气质的对比。用适当的装饰图案来表现民族性电影的内容。能更好的表达影片的意境并达到特殊的宣传效果。
  此外,木刻和剪纸艺术也是七、八十年代电影海报设计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版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版画原来是一种古老的印刷艺术,也可以说是辅助图书艺术传播的技术,在民众之间大量流传,可谓雅俗共赏。凡在平面木板上,用不同类型刀具.根据画稿进行刻制,刻去不必要部分成凹版,再在留下的凸版上滚以油质或涂以水性等颜料而后拓印于纸上的画面,概称“木刻”,是中外版画最早的形式。从五四开始,鲁迅等人便开始向国内介绍木刻艺术,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代表了“为大众而艺术”的思潮。这个“左联”领导的美术活动在思想上广泛吸收了欧洲版画特别是麦绥莱勒、珂勒惠支和苏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在形式上也借鉴了外来版画。因此,强烈的思想性和明显的欧式技法是30年代“左翼”木刻的特征。它发挥了美术作为革命斗争武器的功能,在民众中起到了宣传革命真理、鼓舞革命斗志的作用。此后,木刻艺术得到较大发展并逐渐具有民族特征,形成了我们本土的木刻艺术。在抗日战争中,用于抗战的宣传画、漫画等大多用木刻的形式来完成的。木刻版画艺术随之受到重视和欢迎.也成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八十年代很多宣传画中,比如《聂耳》《早春二月》等电影海报,都利用了木刻的艺术效果。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它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干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仿生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时尚,后来逐步发展,在用的。剪纸作品要求绘画、构图图案化、形象要概括、变形简练清晰,讲究虚实对比,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明快。把剪纸艺术用在海报设计上,恐怕是现在的设计师未曾想过的。而在《北斗》《白蛇传》这样的民间故事上,选用剪纸作为海报设计的形式,生动的人物形象.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使电影海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无疑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这种形式与故事的内容相符,为影片增加了更强的民间色彩。
其他文献
摘要 《庄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以其深刻的“自然至道”影响后世。“法天贵真”,是庄子对“天籁”的最好阐释:“至乐无乐”以一种超越的姿态挑战了传统的孔儒“礼乐”,庄子所谓“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又以“天乐”之平和追求“自然至道”,自然与平和相互生发。  关键词 《庄子》 音乐美学思想 自然 平和    庄子思想所成就的人生是艺术化的人生,《庄子》的“自然至道”涵盖了整个人生,音乐作为艺
【摘要】新生代女导演徐静蕾拍摄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杜拉拉升职记》做到了思想性与娱乐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解读这两部电影对我们研究国产类型片的出路是大有帮助的。  【关键词】徐静蕾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杜拉拉升职记》    2010年4月,徐静蕾携新作——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的影片《杜拉拉升职记》(以下简称《杜拉拉》)席卷而来,不仅在票房上大获成功,同样也获得了大部分观众和影评人
[摘要]当下陕西影视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如何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大影视产业的开发力度,当推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并不断扩展它的价值开始。  [关键词]影视产业 文化资源 供需矛盾 开发策略    当“文化成为一种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并逐渐变为人们的生活常态时。中国的影视产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而贾磊磊认为“我们对于城市、地区发展的评价尺度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其采用经济的硬性指标,而对于其文化
摘要 与电视剧集比起来,电影版《欲望都市》的剧情仍是围绕两个L——love和label展开。该片反映的友情令人感动不已,而更让人着迷的是三百多件(套)时尚的服饰。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对某个名牌的宣传和展示。《欲望都市》简直就是四个中年女性的T台秀!商家、设计师,著名品牌因此而赚得盆满钵满,令人深思。  [关键词]《欲望都市》 时尚 T台秀 品牌营销      一、引子    改编自HBO于2004
[摘要]研究电影中的现代主义问题,必须同时结合内容和形式来进行,不宜只着眼于形式上的创新。随着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某些现代派人物的作品也会有所变化。现代主义与假现实主义走向汇合的趋势,值得我们注意。  [关键词]电影现代派 阿伦·雷乃 玛格丽特·杜拉 思想实质与表现形式    现今,谈论西方文艺中的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问题,或褒或贬,都已成为家常便饭。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在30年前,即我国改革开放
[摘要]《画皮》超出了观众的审美想象。影片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皮》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改编,《画皮》以男性视角演绎了一场凄婉的现代爱情故事,对“妖”和“挖心”做了全新的诠释。表现了真与假、爱与恨、是与内激烈冲突,反映了现代人深层次的情感困惑与社会心理,指涉了在欲望横流的今天婚外恋和情感不忠、灵魂背叛的现实,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画皮》 男性视角 情感结构    带着看恐怖片的心情去
摘要 作为动画片本身,在角色形象的设定上并不是电影版《辛普森一家》所具有的过人之处,计算机特效技术的长足发展并没有为影片带来诸如《史前一万年》般恢宏的特效表现,没有夸张的虚拟角色的设置,没有波澜壮阔的空间场景,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观众对于这样一群“黄色小人”的追捧与拥戴,他们已经超越了作为一部动画角色本身而成为一种符号与象征。  关键词 讽刺 浓缩 后现代 社会性    在经历过20年屏幕辉煌之后,
摘要: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引入与介绍,为中国电影批评学者尤其是女性电影批评学者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批评模式。她们借助这个新式武器,对中国电影文本进行“另类”阅读,并对电影创作者的性别加以区别对待,力图揭露电影中的男性霸权与性别差异,重塑女性意识,建构女性主体性地位。以女性电影重新书写中国电影发展史,成为他们奋进的目标。  关键词:女权主义 女性电影 电影批评    中国对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认
[摘要]翻拍剧并不都是吃剩的甘蔗。有些被观众奉为经典的电视剧,在其流行的当年,其买也是作为前一版的翻拍剧。制作翻拍剧就如拍卖一般,只有开出更高的价码,才会推翻前一版本在观众心中留下的位置,使这个价位成为观众心中的又一个峰岭,等待着下一个来访者的挑战。而这个价码,并不仅仅是金钱的投资,还有演员的定位,主题音乐的选择,剧情的设置,本版最突出的特色和风格的划定所共同融合确定的价值。  [关键词]翻拍剧 
[摘要]《第七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呜曲中最杰出的一首,该作品以二战为创作背景,用普氏个性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真实深刻地再现了残酷的战争场面,集中地反映了战争中人们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在这部经典的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敲击性”的演奏,这种演奏法使该作品有了与众不同的音响效果,也成为了作曲家的代表风格。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 《第七钢琴奏鸣曲》 敲击性 演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