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半干旱区旱滩地莜麦肥水效应初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b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水肥耦合的角度 ,研究了高寒半干旱区旱滩地莜麦的水肥产量效应。结果表明 :不同供水条件下 ,施肥量的增加 ,使莜麦株高增大 ,穗部性状改善。从不同水肥处理的产量反应看 ,平水高肥处理 (N12 0 P90 W350 )增产效果最大 ,较干旱年N0 P0 增产 5 81 7% ,且其水分利用效率也达最高 ,为 3 44kg·mm-1·hm-2 。在相同施肥水平下 ,与干旱年型相比 ,其它年型水分增产达 14 5 %~ 32 2 6 % ;而同一降水年型下 ,不同施肥处理比N0 P0 增产仅 2 17%~149 94%。水分增产效果大于施肥效果。水是旱滩地上莜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地力次之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the effect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yield on S. Mongolica on dry land in the alpine semiarid are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different water supply conditions, the increase of fertilizers increased the plant height and the ear traits. From the yield response of different water and fertilizer treatments, the yield increase effect of high water and fertilizer treatment (N12 0 P90 W350) was the largest, which increased by 5 81 7% and the highest water use efficiency was 34 44 kg · mm -1 · Hm-2. Under the same fertilization level, the yield of other annuals increased by 14.5% ~ 32.26%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drought years. However, under the same rainfall type, the yield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as only 2 17% ~ 149 94% . Water yield greater than th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Water is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increase of oat production on the dry land, followed by the second
其他文献
1990年2月27日至3月1日,全区水电系统科技教育管理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各地、市水电局、设计、施工单位;厅属各处室、二层机构分管科技教育的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水电
齐齐哈尔市位于嫩江平原中部。历史上齐市人民深受洪泛之苦。1987年,开始整修加固齐市城防堤。经过5年的建设,齐市城防堤已达到设计的50 a 一遇防洪标准。可安全通过10 000 m
社会的发展要求外语教学界重视培养具有较强外语交际能力的学生,各级大纲对此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针对此要求,本研究在口语教学中尝试训练学生使用补偿策略,结果证明补偿策
华语怀旧青春影片在近两年票房大战中捷报频传,成为当下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本文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匆匆那年》两部影片为例,综合分析了两部影片在立意、情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自治区将加快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由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委、文化厅合力建设职业教育民
由亚历山大·萨特洛夫主编出版的《国际钼百科全书》(INTERNATIONAL MOLYBDENUM ENCYCLOPAEDIA)共分三卷,内容如下: 第一卷(1978年出版) 资源和生产——包括所有重要矿体的
地表长度为2.5~6公里、宽度为1.5~3公里的大型露天矿,其设计深度应为500~700米。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现有大多数大型露天矿的下降深度将达250~350米。在此条件下,露天开采的
第三届欧洲隧道掘进会议今年6月22日至24日在瑞士巴塞尔市举行。13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来自世界各国,除我国和美国、加拿大等国外,极大部分系欧洲国家。我国派出了煤炭科
在对南海西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南海东部次海盆的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质构造均呈EW向分布,而西南次海盆则表现为NE向分布。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