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睫状肌麻痹剂对儿童调节力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u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找出美多丽P滴眼液、罗米滴眼液最大睫状肌麻痹时间,对比美多丽P滴眼液、罗米滴眼液、1%阿托品眼膏最大睫状肌麻痹时的剩余调节力,并分析3种药物对屈光不正检测的影响.为眼科临床上合理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对4~16岁儿童75例、147只眼进行检查,均未曾配戴眼镜,未曾屈光治疗,其裸眼或矫正视力均可达1.0,并除外其他眼病及影响调节的全身病.按3种药物分3组,对其睫状肌麻痹前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手持自动电脑验光仪客观验光,视网膜检影验光,在综合验光仪上主观验光,在其上用移近法测量调节力及剩余调节力.结果 (1)最大睫状肌麻痹时间罗米为60min,美多丽P为30min,次日均可以正常阅读.(2)最大睫状肌麻痹时平均剩余调节力:1%阿托品组(2.0440±0.95484)D,罗米组(2.2214±0.6952)D,美多丽P组(2.6656±0.9999)D.两独立样本t检验前两组无显著差异,美多丽P组与前两组差异显著,尤其近视时剩余调节力偏大.(3)三组剩余调节力均与屈光状态及年龄无关.(4)1%阿托品、罗米、美多丽P三组中每组药物最大睫状肌麻痹后,综合验光仪验光、视网膜检影结果无差别,都能达到主、客观验光结果的一致性.结论 罗米滴眼液、美多丽P滴眼液在临床上可以作为近视及远视验光的有效睫状肌麻痹剂。

其他文献
患者女 39岁因双眼视力障碍伴反复头痛半年,复视偶恶心呕吐,嗅觉正常,2008年6月14日于我院眼科就诊,以双眼球后视神经炎(?)收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9,左眼视力:0.01(不能矫正),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4.0mmHg。
期刊
目的 确定儿童是否存在与成人类似的干眼,并探讨儿童干眼的特点.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诊治的62例儿童干眼患者的资料,分析病史及症状、SchirmerTest(泪液分泌试验)、BUT(泪膜破裂时间)、FL(荧光素染色)、干眼仪检查及疗效.结果 54例有较明确的病史.主要症状表现为眼痒37例(26.1%),瞬目频繁21例(14.8%),干涩感15例(10.6%).畏光14例(9.9%
期刊
通过对实验性近视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在近视诱导及恢复期,眼内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发生了变化,提示它们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物质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目的 探讨外伤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外伤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旋转斜视度和垂直斜视度设计手术.结果 行单眼Harada-Ito术3例,旋转方向过矫2例,欠矫1例,垂直和水平方向不受影响;行单眼改良Harada-Ito术3例,旋转方向过矫2例,欠矫1例,垂直和水平方向不受影响;行单眼上斜肌折叠术3例,旋转方向过矫3例,欠矫0例,垂直方向过矫2例,欠矫1例,水平方向不受影响;行
“第十六届全国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6月19—22日在天津市京津新城凯悦酒店(地址:天津宝坻区周良庄珠江大道8号;总机:022—59211234)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浙江省医学会、天津市医学会、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和天津市眼科医院共同承办。
期刊
目的 观察共聚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54例,入院时即行共聚焦显微镜及角膜刮片检查.(2)在对共聚焦显微镜确诊病例的治疗过程中,分别在第1、2、3、4周再对这些病例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监测角膜病灶变化.结果 54例患者中共聚焦显微镜检出52例,诊断率为96.3%,角膜刮片检出49例,诊断率
目的 探讨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割(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预后,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114例儿童眼内炎患者行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33例33只眼的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眼内炎玻切术式不同分为4组,Ⅰ组(巩膜外环扎+玻切+曲安奈德注射+眼内光凝+硅油填充)19只眼,Ⅱ组(巩膜外环扎+玻切+眼内光凝+硅油填充)23只眼,Ⅲ组(巩膜外环扎
患者 男性 42岁 因"反复鼻部大出血1周"于2007年11月5日收住我院神经外科.入院当天急诊行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造影术,术中见右侧面动脉鼻翼部分支末端异常血管团并予以栓塞.11月6日晨6时患者左侧鼻孔大出血,伴血压下降,并诉右眼视物不见。
期刊
王×× 男 54岁.主因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右眼加重20d于2007年6月21日入院.发现糖尿病1年半;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手术、外伤、既往眼病及药物过敏史。
期刊
例1 男,43岁.于2013年4月22日熬夜后自觉右眼红痛,在镇医院就诊拟“右眼结膜炎”予氧氟沙星眼液及阿昔洛韦眼液治疗后无明显好转.3d后右眼红痛加剧,伴同侧面部麻木疼痛感来我院眼科门诊.检查:右眼睑无红肿,角膜清,结膜充血.查右侧前额、面部皮肤感觉迟钝,时有灼痛感,但未见疱疹,同侧头皮处可见一处皮损(解释说自己抓伤),考虑带状疱疹可能,请皮肤科会诊,诊断为眼部带状疱疹,予阿昔洛韦0.5 g加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