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在Pt低指数面上吸附行为的理论研究

来源 :物理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u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CO-Pt低指数面吸附体系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对吸附体系的吸附热、C—O键和C—Pt键的键长、布居数分析、电子态密度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0.25ML(monolayer)的覆盖率下,CO最容易在Pt(100)晶面的桥位、Pt(110)晶面的短桥位、Pt(111)晶面的hcp三重位吸附,吸附热分别达到了2.11、2.37、1.96eV;CO在吸附成键过程中伴有电子在CO分子和Pt之间的转移.吸附后,C—O键被削弱,键长变长,金属内部的作用亦被削弱
其他文献
采用折射率法在离临界温度7 K的范围内测定N,N-二甲基乙酰胺(DMA)与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摩尔比为3.46的非水微乳体系(DMA+AOT+正辛烷)的温度-折射率(T-n)共存曲线,利用标
采用浸渍法将甲草胺吸附到纯硅MCM-41(M41)介孔材料中,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为表面改性剂,通过气-固反应对吸附了甲草胺的M41材料(Ach/M41)进行疏水改性,得到了既具有高载药性又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IClO2异构化反应机理.优化得到了七种异构体,其中OIClO和IClOO还未见报道,对各异构体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找到了异构化过程的过渡态,并通过
以KOH为活化剂,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在制备活性碳纳米管过程中四个重要影响因素:活化剂用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活化过程中保护气体的流速对所得活性碳纳米管BET比表面积的影
制备了基于磷钨酸(PWA)与磺化杂萘联苯聚醚酮(SPPEK)的无机-有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中PWA通过端氧和桥氧共同与SPPEK发生作用;由SEM照片看出,对磺化度为
应用遗传函数分析法(GFA)和分子场分析法(MFA)对一系列二酮酸类整合酶抑制剂分别进行了二维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并对随机选择的5个化合物组成的测试集进行了预测,外在预测的r
在含FeSO4的HF、H2SO4/HF、NaF/Na2SO4溶液中,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直接在纯钛表面制备Fe掺杂的TiO2(Fe-TiO2)纳米管阵列.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