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并探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4例(82眼),术前1 d应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患者6.0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面像差值,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IOL.根据全眼预测保留球面像差值将患者分为4组,A组:-0.15~-0.05 μm(12眼);B组:-0.05~0.05 μm(24眼);C组:0.05~0.15 μm(25眼);D组:0.15~0.5 μm(21眼).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及对比敏感度的检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4组之间像差值比较,B组及C组的全眼总像差及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A组与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3、3.699,P<0.05).4组调制传递函数值比较,在低频5、10,高频25、30 c/d空间频率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3.32、3.09、4.56,P<0.05).4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在暗视无眩光状态下的中频6.0 c/d,高频12.0、18 c/d空间频率,明视眩光状态下的高频12.0、18.0 c/d空间频率,暗视眩光状态下的所有空间频率B组与A、D组,C组与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暗视眩光状态下的中频6.0 c/d,高频12.0、18.0 c/d空间频率下C组对比敏感度值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测量角膜球面像差可以为白内障患者IOL的选择提供良好的依据,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IOL的植入为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Custom-Q引导的改良单眼视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患有近视、散光的老视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华西医院近视中心实施改良单眼视LASIK手术的老视患者10例,主视眼屈光度全矫,实施传统LASIK切削;非主视眼保留-1.50 D球镜度数,实施“Custom-Q”引导的非球面性切削,实现改良的单眼视,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日趋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扩张是其隐匿但严重的并发症,仍是屈光手术之后面临的最复杂和广泛讨论的问题之一.因此,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期刊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逆行切除联合自体带蒂球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眼科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87例(113眼),平均年龄(66.0±9.8)岁,病程1~20年,采用显微镜下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术后1周观察结膜瓣成活情况,球结膜供区的愈合以及角膜创面修复情况.术后随访期1~3
目的 观察Menicon-Z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18岁以下近视患者76例(148跟),按近视度分为4组(-0.50~-3.00 D,-3.25~-6.00 D,-6.25~-9.00 D,9.25~-20.00 D),分析配戴RGPCL(15.2±5.2)个月后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参数、年近视增长幅度及眼轴长度
期刊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研究表明眼眶脂肪组织异常增牛是引起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就眼眶前脂肪细胞的来源、脂肪生成的调节、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观察运用小梁组织作为角膜组织缺损替代物治疗外伤性角膜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角膜裂伤伴缺损4例(6眼),用甘油低温保存的小梁组织填塞后,行荷包式角膜裂伤清创缝合术并根据需要行二期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1~2年,填塞的小梁组织逐渐透明,与角膜组织融合紧密,角膜相对平整,视力较术前提高,拆线后无角膜裂伤陊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小梁组织与角膜组织结构相似,可作为角膜穿通伤中角膜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变化 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并行OCT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33例(33眼)和正常对照者35例(35眼),分别测量其黄斑中心凹和距中心凹750μm处的四q个方向上的RNFL厚度,并测量视盘周围12个钟点方向上的RNFL厚度,比较两组之间
目的 观察Q值优化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Q值和高阶像差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行Q值引导的个体化切削(F-CAT)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5例(70眼),其中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 K)17例(34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 18例(36眼),观察并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远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