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概念教学的一些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_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这个内容在我们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抽象概念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我们以后概念的学习尤为重要,我们如果不深入研究就会影响后续的为问题(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学习),基于此我对这个内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倍数和因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最小倍数;最大因数;概念教学
  一、 准备阶段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经过大量对比后发现:为什么网上没有现行教材的除法导入的教学资料?有的都是用乘法导入的。于是我找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简称大纲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数学》教科书(简称实验版)、经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数学》教科书(简称课标版)。仔细研读比较。
  针对《因数与倍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 课 时 ) 的教学,大家提出两点困惑:第一,概念到底如何引入?人们说数学联系生活,但这节课很难找到相应的情境最终只想到“父子”这对相互依存的关系——我是小明的爸爸,小明是我的儿子,这与“12 是 2 的倍数,2 是 12 的因数”还算比较相似。第二,这节课的知识点很琐碎。除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外,还有如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关系,研究的数专指非零自然数(涉及“乘数”与“因数”、“整数倍”和“倍数”的区别),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等等。我索性把三个时期的人教版教材来个对比研究。三个版本分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简称大纲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数学》教科书(简称实验版)、经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数学》教科书(简称课标版)。上述三个版本的教材把这段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册,在引入时有明显区别。大纲版教材基于“整除”的概念呈现,在举出整除和非整除的算式后,出示了一组概念: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整除a)。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作b的倍数,b就叫作 a 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这组像绕口令似的概念常常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就连教师也要每每思量一番。于是,实验版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隐去了“整除”的概念:在飞机情境图下,以 2×6=12 和 3×4=12为例,直接说明2和6、3和4都是12的因数,12是2、3、4、6的倍数。少了“整除”概念,的确轻松了许多。但从乘法引入上看,又容易与“因数×因数=积”混淆,尽管随后强调了“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只要能寫成乘法算式的,都有类似的说法。于是1.5×2=3和0.5×4=2之类的算式便混入其中,屡禁不止。更有意思的是飞机情境图的出现,启发了教师们去寻找合适的问题情境,却很难找到。现在的教材变为:舍去了飞机图,重新改为从除法引入,从各种情形的除法算式中分出“整除”和“未整除”两类;只要求学生掌握“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重新明确了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虽不提“整除”一词,但有“整除”的味道,只是用“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整法”代替。根据以上分析,我做出了如下的大胆尝试。
  二、 实践阶段
  《因数和倍数》教案设计(1)
  课题
  因数和倍数
  第1课时
  教学组织形式
  (设计思路)
  学生自学导入→通过纠错理解因数倍数的概念及关系→巩固练习1→找一个数的因数→巩固练习2→找一个数的倍数→巩固练习2→完全数→小结→小游戏结束
  教学目标
  1. 初步让学生自己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关系;使学生掌握正确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通过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倍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3. 使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找因数和找倍数的方法,总结归纳出最大、最小因数、倍数。
  教具准备
  PPT.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三、 反思阶段
  对于概念教学这是我第一次进行研究,我个人觉得我们对于教学是不是要去找一种有利于教学的普遍方法,用于我们的教学,特别是新青教师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基础,也是一个难题,我们要做的是寻找一种教学这种内容的方法,避免我们的课堂那么无味和尴尬。这种概念的教学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不好进行教学的,索性我们就不教,先让学自己去学自己去探究又何尝不可,然后老师再从实践中纠错,让学生在纠错中得出概念,最后再用这些概念去具体实践。当然这对我们老师要求很高,不仅是问题的设计还是课堂的驾驭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在小学阶段,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急待提高,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这种能力,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举一反三,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师用书(2006年版).
  [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师用书(2014版).
  [3]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学生用书(2014版).
  [4]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学生用书(2013版).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简称大纲版).
  [6]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数学》教科书(简称实验版).
  [7] 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数学》教科书(简称课标版).
  作者简介:
  戴甲澄,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目标。与其他学科对比而言,数学知识过于抽象,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中,小学生难免会出现厌烦情绪。基于此,文章研究如何教给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知识策略,便于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策略;新课程改革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尤为注重学生
摘要: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追求的模式,是课改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基本目标。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每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对此,笔者通过反复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进一步深入思考后认为,创建高校课堂的关键在于引导。为了印证,笔者特地在所担任的班级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个学期下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高效;案例;比较;引导  一、 列举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去年暑假,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