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两者互相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情转归,并进一步升高患者的死亡风险。据不完全统计,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者约占15.0%,30%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1]。此时合并房颤患者血栓事件、心脑血管风险明显升高,早期抗凝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虽然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其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但为了预防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术后需要接受抗凝药物,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2]。一直以来,抗凝、
其他文献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其死亡率、致残率也较高,是主要的危害人们健康的原因;脑卒中后患者常伴功能障碍,恢复时约65%的患者会发生肌痉挛[1]。肌肉痉挛不仅会限制关节活动,引发肌腱疼痛和挛缩,还会妨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影响其预后[2]。在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中方法较多,例如注射肉毒毒素,康复训练,口服用药,物理治疗等,虽然均能改善患者的部分疾病症状,但在持久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均有缺陷[3]。近几年,体外冲击波(ESWT)因其无痛、安全的特点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中,且效果较好,其是非侵
高脂血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多发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伴有肥胖、行动迟缓、呼吸短促、脑疲劳等症状,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子,若不及时治疗,可损害血管,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硬化性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高脂血症首选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阻碍胆固醇合成,降低总胆固醇(TC)水平,且安全性较好,但多数患者服药期间甘油三酯(TG)升高,加重肝肾功能代谢,使转氨酶升高[2]。本研究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通便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发现在降低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同时,还可降低TG,且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含有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是乳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之一,但由于其潜在的心脏毒性,临床上有最大累积剂量。如果蒽环类药物联合其他有心脏毒性的药物或联合化疗,最大累积剂量会进一步降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3]。盐酸多柔比星是蒽环类药物的一种,为缓解盐酸多柔比星在临床上的使用限制,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PLD)系将盐酸多柔比星包封于聚乙二醇(PEG)化脂质体中,改变了传统蒽环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经研究表明,PLD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易引发手足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