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盆地中东部先秦时期遗址:1997-2007年区域系统调查报告》简介

来源 :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da123sas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盆地中东部先秦时期遗址:1997-2007年区域系统调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澳美伊洛河流域联合考古队编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发行。本书为大16开精装本,共分四册,正文共1644页,约390万字。定价1800元。本报告调查范围为洛阳盆地的中东部区域,涉及郑州和洛阳两市。调查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里头工作队与中澳美伊洛河流域联合考古队分别实施。期间共发现遗址(或地点)456处,采集到大量先秦时期的遗物。遗址涵盖了先秦时期的各个阶段,显示了该区域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近6000年的社会发展图景,展示了早期中国文明核心区从零星分布的聚落到王朝统治中心的社会发展轨迹。
其他文献
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位于山东滕州市界河镇西孟村西南约150米处,南距庄里西龙山文化城址约12公里。遗址地处泰沂山系西南麓冲积平原地带,遗址以北500米处有小龙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过(图一)。
为科学地界定昂昂溪文化的内涵、性质与年代,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于2013、2014、2015、2017、2018、2019年,对与昂昂溪文化关系密切的齐齐哈尔洪河遗址进行了连续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2011年,陕西神木市石峁遗址的考古工作全面启动,先后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及外城东门址[1]、内城韩家圪旦居址和大型墓地[2]、城外樊庄子“哨所”[3]等地点的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近期开展的考古调查显示,石峁遗址以石峁城址为中心,面积逾400万平方米,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各部分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内、外城共同拱卫着核心区域皇城台[4]。城址外围还分布着一些重要的附属遗迹,如城外东南方向的樊庄子“哨所”、东北方向的女王坟、恓惶梁等地点。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地处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地上,南距中条山约6公里(图一)。遗址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南部的大冲沟20世纪曾有泉水,向西南流向涑水河(图二)。西吴壁遗址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于21世纪初在运城盆地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发现多处与冶铜有关的遗址,西吴壁是其中规模较大,冶铜遗存较为丰富的一处[1]。
山西隰县瓦窑坡墓地M29、M30是三晋地区目前所见等级最高的春秋中期墓葬[1],出土遗物丰富。其中,铜斗M30∶20、21器盖和器身内外壁均饰有大量的线刻几何纹或鱼纹,器形别致,工艺精细(图一;图二)。这也是目前所见刻纹铜器中年代最早的[2],为研究春秋时期刻纹铜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为揭示此件刻纹铜斗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特征,我们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科学分析,以期更深入认识春秋时期刻纹铜器的出现和发展,以及铜器风格转变过程中的制作工艺特征。
枣树林墓地位于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东城办事处文峰社区一组、二组、十组(图一),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3′7″、北纬31°42′27″,海拔83米。墓地坐落在一条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形岗地上,高于四周约3~5米,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南起汉东东路,北至文峰社区一组,涢水及其支流厥水交汇于墓地西南部。2018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随州市博物馆、曾都区考古队联合对在该墓地勘探发现的86座墓葬及马坑、车坑进行了发掘。
本报告发表的碳十四年代数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碳十四实验室分别与兰州大学碳十四实验室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碳十四实验室在2019~2020年合作完成,共涉及5个考古遗址出土的24个样品的碳十四年代数据。为方便应用做如下几点说明:1.碳十四年代半衰期按5568年计算;2.校正年代所用程序为OxCal 4.3.2版本;3.所给年代误差范围为±1б和±2б,相应年代范围的概率分布为68.2%和95.4%;4.由于树轮年代校正曲线各区段形状不同,校正后年代范围可能形成几组,合计概率分别为68.2
北京东胡林遗址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重要遗址,遗址出土的人骨遗存是了解晚更新世到早全新世华北地区人类体质演变及古人生活、行为适应方式的重要材料。东胡林遗址最早的3具人骨材料发现于1966年,受条件所限,仅有少量测量数据发表,且现保存地点不详[1]。1995年,北京大学地质系田野考察中于遗址内发现半具人骨并进行了采集,校正后的人骨碳十四测年数据约为公元前7500年[2]。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坐落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高出现在的河床25米,海拔高度约400米。当地环境属于清水河中游斋堂盆地边缘地带,遗址东部面向河谷,西南为山坡,背风向阳。2001~2006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房址居住面、灰坑、火塘、墓葬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大量动物遗骸等遗物。
大辛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原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南,是山东省内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以商文化为主体堆积的考古遗址,也是全国范围内发现最早、研究时间最长的商代遗址之一[1]。1984年和2003年,山东大学联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南市博物馆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成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