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学习者错误原因分析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n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这篇论文的主旨在于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发生的错误的不同成因,继而说明这些错误并不仅仅受到学习者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影响。引起错误的原因还可能是学习者对二语本身的学习不够,即错误地理解和使用目的语中的某些词汇、语法规则、表达习惯等。因此,第二语言教师也应当根据错误来源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处理学生的错误。
  关键词: 错误分析 对比分析 母语影响 中介语 二语习得
  
  一、引言
  第二语言学习者(以下简称“二语学习者”)的错误原因分析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有学者对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错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继而产生了被称为“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的研究课题。现今,找出造成二语学习者用语错误的各种原因已成为二语教学者和学者在教学和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研究有助于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减少语用错误,以达到提高二语习得效率的目的。
  在二语习得错误分析(下文简称“错误分析”)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或母语对于学习效果和错误形成的影响一向是众人讨论的焦点问题。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下,这一论断是完全成立的,因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肯定,外界因素对于学习者学习第一、第二语言都有较大的干扰和影响。本文主旨之一即为找出相关论据证明这一点。其次,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当然不单一地来源于母语的干扰。语言内部因素(Intralingual Factors),即学习者对目标语言本身的错误理解或不完全理解也是造成用语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分析语言内部因素及造成二语学习中错误的其他原因。
  对于正在从事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掌握一定的错误分析知识,有助于科学地评价和处理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寻找避免和改正错误的有效方法。
  二、由第一语言干扰引起的二语使用错误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如华生(J.B.Watson),主张研究处于学习者外部的、可见的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一大共同特点就是外界的刺激和物种内部的反应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早期的心理学偏重关注外界刺激是如何引发人的各种反应的问题,而非人类内心的行为过程本身。根据华生(1914)的刺激—反应理论,人类及动物几乎所有的复杂的行为都是从外界环境学习得来的。在华生与斯金纳(Skinner)1957年的共同巨著《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中,他们提出,人类的言语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都是通过人类对接收到的外部语言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并且反复强调巩固这些正确反应行为习得的。幼儿就是在外界言语行为的不断影响下建立自身的语言习惯的。
  因此,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语言和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并无异处,他们都是“刺激—反应”链接并形成行为习惯的过程。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外界因素对语言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或母语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学习第二语言比起学习第一语言更为困难正是因为第一语言的语言习惯对学习者的强大影响,使得新的语言的“刺激—反应”链接很难形成。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曾经指出(Lightbown
其他文献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中考数学复习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中考复习课设计的宏观把握  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宏观把握上应熟悉课程理念,并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涉及6个方面:数学课程观、数学观、数学学习观、数学教学观、数学评价观、现代
作者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策略,改变学习方式;发散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个性;强化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摘 要: 作者认为教师应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为特征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而且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作者谈了对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认识,并提出了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最优化策略    在现代社会里,数学已成为人们参加现代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科学不可缺少的知识和工具。在提倡素质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不仅为专业课服务,而且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中职的学生绝大部分没有升学压力,因此根本不重视数学,并且大多数畏惧数学,感到数学难学,失去了学习信心和兴趣,从怕学到不愿学。如何使这些基础薄弱或学习困难的学生走上正轨,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兴趣,从而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实效性    
摘 要: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的方法要多样化与最优化。在估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体现估算的价值。只有多样化的练习,才能使计算教学得以延伸。  关键词: 情境创设 低年级 计算教学 算法 估算    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创设。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只重视计算的结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一、树立个性学习的理念  1.教师要树立个性学习的理念  教育不是自动化生产流水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1.将“数学日记”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探索  1.1写数学日记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方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途径之一。  下面这一则日记是我班学生写的一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