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心理和文化类型看别现代理论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现代理论是中国学者在中国提出的一种新的哲学理念,是对当代西方观念"现代化"和"后现代"的挑战。如果从西方认知心理学思考别现代问题,则无论是范畴、定义还是原型、典型,都不足以精准地界定别现代概念。但由于别现代发展的本质是基于中国的文化和经验,因此文化和经验作为该范畴类别形成的核心,需要认真思考,并构建其独特的心理认知图式。别现代理论是图式化了的概念,图式化本质上强调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生态学或语境背景下的联系,因而具有更大的表达思想的空间。别现代主义具有同化和顺应的两大心理功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西方的现代性理论不足以解释中国的别现代现状。别现代主义不同于西方的理论,它包含了中国的国情,这一认识也将使别现代主义能够成为一个更有基础、更成熟的理论体系。
其他文献
发展融资的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是一个长期被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1999—2017年我国各省(市、区)发展融资机构贷款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发展融资对重要关联行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融资对工业、房地产业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其对工业的作用效果要大于房地产业.其次,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发展融资对工业、房地产业的门槛效应,从经济发展、金融发展两个方面测算了引发影响关系变动的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发展融资对工业的影响在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两方面都存在门槛效应,而对房地产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材料,比较了集体经济资本驱动型产业发展、内生个体资本驱动型产业发展的内涵性发展路径与外生企业资本驱动型产业发展和政府扶持资本驱动型产业发展的外生性发展路径之异同与优劣.乡村现代产业的发展需要顺应其自身规律,重点是要对接和嵌入产业发展所在地社会的现代社会结构,其成败则取决于在乡村社会结构的微观层面能否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其表征在于当地社会是否能够孕育出具有经济理性主义精神、进取开拓的冒险精神、基本的法治契约精神和数字社会精神的现代农民.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深入实施,未来仍将会有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定居."人地挂钩、以人定地"是实现我国农民工城镇落户、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政策工具.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要持续健全我国人地挂钩机制,重点在于实现我国土地政策适应农村人口迁徙与农民工城镇落户需要,特别是与农民工区域分化集聚的特征相对称.为此,本文设计了区域差别化的农民工进城落户土地政策,简要概括为"划分四类地区、聚焦三种交易方式、打通两个通道、配套四项措施".
期刊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尽管"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但城乡之间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较大.随着"精准扶贫"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全国广大乡村地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城乡差距也进一步缩小.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为出发点,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全国乡村振兴的综合评分以及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联度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对2010—201
期刊
资产阶级制造了"利润、利息、地租"等各种"财富"神话,给无产阶级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剩余价值一般到剩余价值特殊,科学地还原了剩余价值产业链的"真相",揭示了剩余价值分支是工人阶级"活劳动"的派生源泉。他深刻地揭穿了利润是资本"自动机"的荒唐,揭开利息"钱生钱"的神秘面纱,揭露地租源于"自然的馈赠"的迷惑性,解蔽资产阶级不劳而获的本质。袪魅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幻性、寄生性、腐朽性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层次革命贡献。
期刊
这里选登了三位来自欧美国家的教授和学者的文章。都是讨论别现代或别现代主义的。因为我是别现代理论(The theory of Biemodern)的创始人和主要构建者,因此也就义不容辞地接受了编辑部邀请,写下这篇主持人语。三位作者来自艺术史、心理学和社会学、哲学专业,分别从各自领域探讨别现代理论,视野非常开阔,角度独特,方法也各有特色,在多方面深化和延展了别现代理论。
欧洲中心假设论使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及西方现代艺术经典的评价存在一定偏见。别现代试图为对这些假设的质疑创造一个批评空间。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会造成观念的扭曲,并导致某些阐释和评价模式反复出现,因此有必要过滤掉天才、原创、本真等传统西方观念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偏见。尽管在西方后现代思潮框架内发展的理论试图解构殖民主义,然而,这一幽灵——对西方现代性优越感的基本信仰依然存在。对于中国的别现代艺术创作一个被反复重申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的创作特征表现为对西方的衍生或模仿。通过认识文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