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中的“书籍”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_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呼啸山庄》的亮点之一是通篇贯穿了“书籍”意象.作者运用不同类型的书籍,传达出不同的思想主旨.本文主要探析《呼啸山庄》中的“书籍”意象,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感受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其他文献
在教学评一致的理念下,2021年中考,统编教材写作板块的“新增”文体受到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新”文体的试题命制上,大体以以下三种形式出现:融写作于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真实写作;融写作于学科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融写作于思辨语境,引导学生个性思维.中考写作“新文体”试题启发写作教学要依据统编教材,创设情境,重视思辨训练,有效实施写作教学.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刘义庆组织门客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其中不乏一些独具魅力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母亲、妻子、女儿及陪衬女性等形象,值得深入研究分析.
作文要想清晰地传达想法和情感,就要写好“故事”,而写好“故事”则需要镜头感.我们不妨从拍摄的角度,借鉴镜头运用的技巧,如特写镜头、高速镜头、平行蒙太奇(画面组合法)、心理蒙太奇(情感载体法)、隐喻蒙太奇(双线并行法)等,把事件进行艺术化处理,突显情意.
“生活中的《论语》”项目化学习以《论语》整本书为素材,提取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大概念,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设置学习任务,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提供学习支架,体验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借助全程评价,促进个人和团体共同成长.多维度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引发跨情境的迁移.
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有许多写作教学资源.rn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写作中,丁肇中以一位科学家缜密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议论文写作的普遍性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演讲稿体裁特点的同时,编者也在教材里以批注的方式,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了重点的提示.
期刊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法国出征中国一事给巴特勒上尉写了一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其中提到“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这句话对“人民”与“强盗”的关系论述得十分精彩.
诗仙李白之“狂”,在他的诗句中有许多真切表现,“贵妃研墨”“高力士脱靴”两个故事把李白之“狂”演绎到了极致.仔细分析这些以“狂”为特点的诗句,能了解李白的性格,感悟他怀才不遇的痛苦,体验诗仙的与众不同.
期刊
《谈作文》是朱光潜先生《写给青少年的十二封信》其中的一封信.在该信中,朱光潜先生把自己对“作文”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为此,我们可以结合这封信的具体内容,对朱先生的作文观进行揣摩、总结,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有益的教学经验.
期刊
《茶馆》与《天下第一楼》是两部颇具相似性的作品,其相似性不仅体现在相同的老北京文化背景上,更主要的是二者都是通过对时代背景的描绘,来展现众生百态和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在《荷花淀》这部小说中,虽然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但是作者孙犁用其充满诗意的语言描写,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浪漫动人的画面:景美、人美与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