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化具有后天的可模仿和可学习的内在特质出发,指出民族教育是文化习得性的一种社会性表现。而因民族教育培养的“民族”人才,在与非民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无论是表现为冲突、整合,抑或是涵化、同化等现象,其间会产生不同类型和样式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得区域社会体系的运作,会发生质的变化。以此观之,民族教育问题,也应当将其置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下去理解。以此视角分析民族教育,一来有助于理解民族教育的某些特殊性和普遍性问题;二来可以加深在跨文化交流模式中,对作为资源的民族教育人才的流动与培养,应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