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研究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增加高职教师培养科研能力的渠道并紧密结合实际英语教学研究,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教师研究能力;教学质量;继续教育
一、英语教学质量与教师研究能力的关系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英语教学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学习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尤其是伴随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英语教师无论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方面都要接受挑战。因而,英语教师要想在这场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努力做新型的英语教师。所谓新型的英语教师应当是不仅仅拥有英语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专业知识、教育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研究能力,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What to teach?How to teach?还要懂得Why to teach?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之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和指导他们养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英语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比如,教师如果研究“为什么会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就会发现,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知识基础的把握,学生分数相应会提高,应试能力也会比较强,但这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就不足为奇。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的功能不应该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就能培养出大批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能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也就是进行研究,那么,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无疑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教学研究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英语教师的科研成果,我们先后进行了关于英语教师科研情况的调查问卷和学生问卷。
课题组首先了解了本校的英语教师的学历情况,从这部分的调查结果得知,95%以上的教师的学历是大学本科,80%以上的教师已经获得了学士学位,这说明大多数英语教师曾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他们既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又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更具备教学研究能力。但是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得知,教师们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很少,参加教改项目并结题的也不多,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发表过论文的更寥寥无几。他们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了解还不多,有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的的认识还很模糊。有一些教师甚至说不清楚到底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有很多教师对于基本的教学理论知识还很欠缺。他们不了解“交际法”“认知法”“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到底有什么区别。每课时讲解的时间还多于学生活动的时间,仍然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很多教师仍在照本宣科地使用教材,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力。尽管多数教师业已树立了科研意识,迫切盼望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但普遍认为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在岗的培训方式也单一,等等。
从学生问卷中课题组也发现一些问题: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课的兴趣却下降。各校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题的仅占20%左右,学生认为老师只鼓励围绕所学内容提问题。教师经常使用的辅助教学的手段仅有录音机,有的学校几乎不用教学软件和投影仪,更少用挂图。有些教师很少在作业本上写评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他们的教师“只改错误,不写评语”。考试评价方式也单一,主要是书面语言知识的测试。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多数英语教师由于缺少对所教的学生和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导致自身素质不高,不仅研究成果少,更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的建议
1,明确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包括:(1)制订英语教学计划能力;(2)钻研教材的能力;(3)设计教学的能力;(4)驾驭课堂的能力;(5)处理作业的能力。
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包括:(1)选题的能力;(2)收集资料的能力:(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2,重视高职高专教师专业素质及科研意识的提高素
高校教师要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经验感染和带动他所教的高校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很快将走向工作岗位,需要经常用英语与外商进行交流,如写信、写论文、写调查研究报告等,为今后搞科研打好基础。由于近年来英语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有些硕士没有参加足够的专业培训就开始任教。还有很多从没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课程、不懂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没接受过职前教学技能培训,更没经过教育实习的非师范本科学生也进入了高校英语教师队伍。这部分人如果得不到有效指导,他们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实践者,也不可能成为研究者。
3,加强英语教学法课程培训
在英语教育中,英语教学法课应该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它承担着培养学生从教能力的重要任务。高质量的职前教育和专业培训对于培养未来的高素质的教师是极其必要的。课堂是一个小型的教学共同体,它应当成为师生交流思想的场所。师范院校的课堂尤其应该如此。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比如交流做家教的体会,谈谈多数同学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等。通过经常安排学生能够参与的话题讨论和各种课堂活动,对学生提出要求并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个性心理等分别检查和指导,营造探求、反思和交流的气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和推理,逐渐达到理性交流的习惯和层次,以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
4,努力使高职教育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更突出,以学科教学研究课程为主
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努力给在校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贸易活动,让青年教师能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并提高教学技能,注重反思教学和研究教学。同时帮助在职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来学理论,帮助他们选题,寻找研究英语教学问题的突破口,并围绕课题收集资料,指导他们撰写教学研究论文。
5,增加高职教师培养科研能力的渠道并紧密结合实际英语教学研究,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由于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还担任班主任或毕业班教学等,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课堂教学,搞研究力不从心。他们往往把具体的业务工作当做研究活动,他们的科研多数还停留在总结业务工作、工作汇报、综合别人经验、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找些自己所需的材料等。加上有些学校经费短缺等因素,教师进修的机会很少,因而知识老化,教法陈旧。所以,他们很需要在这方面接受培训。这就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从实际出发,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实施继续教育和培训。组织并鼓励他们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和评比活动,如观摩课、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制订英语教学计划、改编教材、设计教学、处理作业等。我们应当鼓励并教会他们以教学为突破口,将教学经验变成成果促进教学。
关键词:教师研究能力;教学质量;继续教育
一、英语教学质量与教师研究能力的关系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英语教学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学习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尤其是伴随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英语教师无论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方面都要接受挑战。因而,英语教师要想在这场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努力做新型的英语教师。所谓新型的英语教师应当是不仅仅拥有英语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专业知识、教育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研究能力,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What to teach?How to teach?还要懂得Why to teach?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之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和指导他们养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英语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比如,教师如果研究“为什么会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就会发现,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知识基础的把握,学生分数相应会提高,应试能力也会比较强,但这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就不足为奇。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的功能不应该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就能培养出大批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能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也就是进行研究,那么,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无疑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教学研究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英语教师的科研成果,我们先后进行了关于英语教师科研情况的调查问卷和学生问卷。
课题组首先了解了本校的英语教师的学历情况,从这部分的调查结果得知,95%以上的教师的学历是大学本科,80%以上的教师已经获得了学士学位,这说明大多数英语教师曾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他们既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又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更具备教学研究能力。但是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得知,教师们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很少,参加教改项目并结题的也不多,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发表过论文的更寥寥无几。他们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了解还不多,有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的的认识还很模糊。有一些教师甚至说不清楚到底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有很多教师对于基本的教学理论知识还很欠缺。他们不了解“交际法”“认知法”“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到底有什么区别。每课时讲解的时间还多于学生活动的时间,仍然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很多教师仍在照本宣科地使用教材,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力。尽管多数教师业已树立了科研意识,迫切盼望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但普遍认为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在岗的培训方式也单一,等等。
从学生问卷中课题组也发现一些问题: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课的兴趣却下降。各校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题的仅占20%左右,学生认为老师只鼓励围绕所学内容提问题。教师经常使用的辅助教学的手段仅有录音机,有的学校几乎不用教学软件和投影仪,更少用挂图。有些教师很少在作业本上写评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他们的教师“只改错误,不写评语”。考试评价方式也单一,主要是书面语言知识的测试。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多数英语教师由于缺少对所教的学生和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导致自身素质不高,不仅研究成果少,更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的建议
1,明确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包括:(1)制订英语教学计划能力;(2)钻研教材的能力;(3)设计教学的能力;(4)驾驭课堂的能力;(5)处理作业的能力。
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包括:(1)选题的能力;(2)收集资料的能力:(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2,重视高职高专教师专业素质及科研意识的提高素
高校教师要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经验感染和带动他所教的高校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很快将走向工作岗位,需要经常用英语与外商进行交流,如写信、写论文、写调查研究报告等,为今后搞科研打好基础。由于近年来英语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有些硕士没有参加足够的专业培训就开始任教。还有很多从没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课程、不懂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没接受过职前教学技能培训,更没经过教育实习的非师范本科学生也进入了高校英语教师队伍。这部分人如果得不到有效指导,他们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实践者,也不可能成为研究者。
3,加强英语教学法课程培训
在英语教育中,英语教学法课应该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它承担着培养学生从教能力的重要任务。高质量的职前教育和专业培训对于培养未来的高素质的教师是极其必要的。课堂是一个小型的教学共同体,它应当成为师生交流思想的场所。师范院校的课堂尤其应该如此。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比如交流做家教的体会,谈谈多数同学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等。通过经常安排学生能够参与的话题讨论和各种课堂活动,对学生提出要求并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个性心理等分别检查和指导,营造探求、反思和交流的气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和推理,逐渐达到理性交流的习惯和层次,以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
4,努力使高职教育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更突出,以学科教学研究课程为主
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努力给在校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贸易活动,让青年教师能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并提高教学技能,注重反思教学和研究教学。同时帮助在职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来学理论,帮助他们选题,寻找研究英语教学问题的突破口,并围绕课题收集资料,指导他们撰写教学研究论文。
5,增加高职教师培养科研能力的渠道并紧密结合实际英语教学研究,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由于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还担任班主任或毕业班教学等,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课堂教学,搞研究力不从心。他们往往把具体的业务工作当做研究活动,他们的科研多数还停留在总结业务工作、工作汇报、综合别人经验、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找些自己所需的材料等。加上有些学校经费短缺等因素,教师进修的机会很少,因而知识老化,教法陈旧。所以,他们很需要在这方面接受培训。这就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从实际出发,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实施继续教育和培训。组织并鼓励他们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和评比活动,如观摩课、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制订英语教学计划、改编教材、设计教学、处理作业等。我们应当鼓励并教会他们以教学为突破口,将教学经验变成成果促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