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风险分层在深圳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初筛阳性人群分流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基因亚型分布及其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差异。

方法

2015年3月1日至6月15日,在深圳市选取1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30~59岁2 717例女性参与宫颈癌筛查,分析HPV基因分型、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IN2+)为终点,计算不同HPV基因亚型组合筛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2 717例研究对象中,HPV感染率为15.9%(432/2 717)。高危型HPV感染率前5位分别为HPV52(22.9%,99/432)、HPV16(12.7%,55/432)、HPV53(10.0%,43/432)、HPV51(8.6%,37/432)和HPV58(8.1%,35/432)。HPV33/16阳性预测CIN2+的灵敏度(57.1%)高于HPV16/18阳性(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33/16和HPV16/18阳性预测CIN2+的特异度分别为87.3%和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基细胞学检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以上(LSIL+)联合HPV33/16阳性和液基细胞学检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ASC-US+)预测CIN2+的灵敏度分别为75.0%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基细胞学检查LSIL+联合HPV33/16阳性和液基细胞学检查ASC-US+预测CIN2+的特异度分别为83.5%和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深圳地区感染HPV的女性罹患子宫颈高级别CIN的风险因HPV基因亚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风险排名前5位的基因亚型分别为HPV33、HPV16、HPV58、HPV56和HPV68。在HPV基因亚型检测技术普遍应用的前提下,液基细胞学检查LSIL+联合HPV33/16分型可考虑作为发达地区城市人群HPV阳性者的分流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0—2017年收住的42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信息、血培养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其中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S)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LOS)分别为148例(34.82%)、277例(65.18%)。比较EOS和LOS组患儿间临床特征及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差异,计算革兰阴性(G-)菌和革兰阳性(G
弯曲菌是全球范围内引发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虽然人类感染弯曲菌后死亡率较低,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等。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感染性胃肠炎的经验用药,但弯曲菌多重耐药性的出现和耐药程度的加剧给临床用药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耐药文献,选择临床治疗弯曲菌感染常用的五类抗生素,综述了弯曲菌对其产生的耐药作用机制和传播规律,以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暴露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NaAsO2(0.0、0.1、1.0、10.0、50.0、100.0 μmol/L)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株(Lx-2)24、48、72 h后,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结果,采用0.000、1.875、3.
探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仅仅关注疾病症状,不关注患者特征与"过诊断"、"过治疗"、"错诊断"、"错治疗"的关系,提炼出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与医学模式转化的相关操作。指出疾病诊断与治疗中不仅要关注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人格特征、应激事件、疾病反应、应对方式。在疾病治疗中,需要从药物与心理两个方面进行。提示诊断治疗思维与行为的变革是临床医学进步的标示;面对既往将"病"与"人"分开的陈旧医疗模式及目前中国的
和平时期,由于爆破作业、恐怖袭击以及易爆危险品失控性爆炸,可造成严重的爆炸伤亡事故。回顾近十年来,严重爆炸事故在国内呈逐渐增多趋势,而爆炸冲击伤作为现场人员致死、致残的主要致伤原因,虽已引起国内医学界关注,但针对爆炸冲击伤的关注更多集中在诊治水平的渐进提升方面,对于爆炸冲击伤的防护研究虽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实验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数据,但在防护材料、防护装备以及防护策略的理论跟进和深度挖掘上亟待加
期刊
目的本研究将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多项临床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病理证明的结直肠癌患者892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乙肝表面抗原、年龄、术前相关实验室检查、术后病理结果等),研究是否会影响肝转移的发生。结果结直肠癌是否发生肝转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
期刊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食管癌细胞干性的影响以及阿司匹林抗肿瘤的潜在机制。方法按照不同处理情况分组,分为对照组、ASA组、KYSE-450与M2共孵育组(KYSE-450+M2组)、KYSE-450与M2共孵育+ASA组(KYSE-450+M2+ASA组)、M2与shCCL2-KYSE450共孵育组(M2+shCCL2-KYSE450组)、M2与shCCL2-KYSE450共孵育+A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80%以上的女性宫颈癌死亡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宫颈癌病因清楚,人乳头状瘤病毒预防性疫苗取得巨大成功,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的技术成熟,且有多种筛查方案可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选用,具有良好的控制前景。中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亟待提高,达到在2030年前全面预防控制宫颈癌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