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 教师进步 学校发展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tea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贺州市高级中学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提出“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实现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发展为基础,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发展教育”,贺州高中着力建设教师合作文化,构建“自主性德育”办学特色,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建设教师合作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贺州高中始终坚持以教师合作文化建设为抓手,引导教师走“研究者”的发展道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强化以年级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通过组织以年级备课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交流、教学观摩和探索活动,创建学习型教师群体。年级备课组活动基本实现了制度化,每周一次集体活动,每个教师都分工承担主题主讲任务,年级教学的统一备课,统一要求,统一进度使学科教学全面协调发展,教师教学既有年级一般要求,又有个人自主创新,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我校坚持多年的年级备课组“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良好的教风,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集体活动,形成健康和谐的教师文化。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跃教职工课余生活的活动。如篮球赛、汽排球赛、趣味性活动、长跑运动、暑假外出考察活动等,极大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还有班主任论坛、校本教研论坛等群体专业活动,并逐步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三是科研引领,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学校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对获奖的结题课题给予重奖,对公开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给予相应级别的奖励。学校已初步建构起梯级课题体系,“十五”期间,已完成结题国家级子课题3项,省级子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2项,参加实验研究教职工达208人次。其中国家级子课题《普通高中德育新情况及对策研究》、《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研究》、省级子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语文学习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分别获课题优秀奖、二等奖和一等奖。2006年以来省级以上公开发表论文111篇,市级以上评比获奖的论文189篇,市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30人次。
  
  二、创新德育和奖助学模式。培育学生健康成长
  
  贺州高中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和学校行政领导联系班级、党员教师联系学生的全员德育工作制度,并积极探究学生自主管理、自主体验、自主教育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在贺州高中,学生直接参与全校教学秩序管理及食堂、宿舍卫生和日常规范检查等校务、内务管理活动,自主策划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墙报宣传、辩论演讲、社会实践、服务社区等活动。在自主管理活动中,学生既是德育工作实践者,又是体验者,在服务他人和自我服务,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中反思感悟、体验德育内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优秀品德的形成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近年来,贺州高中先后有615名学生获各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1人获“广西杰出中学生”提名奖,2人获“全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8名优秀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国其同学在温家宝总理参加的教师节座谈会上,敢于发表意见并得到总理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学校围绕贺州市委市政府“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一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一系列奖学助学制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据统计,2007年以来,学校自筹或争取政府、社会支持,设立各种奖学助学资金,通过奖励优秀生、资助贫困生或减免特困生资金、给贫困生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每年筹资45万元,受益学生800多人。
  贺州高中通过实施“发展教育”,实现了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2003年上划市管以来,贺州高中在校学生由原来的2100人扩大到3100多人,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68人。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52人,一级教师81人;有2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教育硕士学位。学校在管理、校园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办学特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广西首届环境教育十佳学校”、“自治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广西中学计算机网络建设试验学校”“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高等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贫困大学生主体意识薄弱、心理素质偏低、培养缺乏针对性、扶贫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市场性就业对接脱节、贫困生的扶贫体系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打造高校服务平台、开设贫困生心理辅导窗口、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法和关怀方式、扩充资金获取途径、建立适合广西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制度、设立教育扶贫台账等建议,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精准扶贫的进程。  【关键词】少数民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构建高职院校“5C”学生管理新模式服务学生成人成才,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信息化支撑,构建大学生自我画像图,实现精细化管理;学生管理分类化,满足各种类型学生成长需要;“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四方协同,营造学生成才成长的温馨环境;社团专业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文化人,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引领,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5C” 学生管理模
期刊
【摘 要】本文认为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从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工程材料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073-02  国家和相关部门大力倡导思政教育,主张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分析民办应用型大学开展主题班会教育面临的问题,基于学生专业导向初步设计民办应用型大学主题班会教育逻辑框架:大一适应期,开展入学教育系列主题班会、安全教育系列主题班会;大二发展期,从目标设定阶段、目标调整阶段、专业引导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主题班会;大三成熟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主题班会、个人素养提升系列主题班会、职业技能提升系列主题班会;大四成果检验期,开展论文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意义学习理论视角,探讨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调查和分析高中有机化学学习情况以及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内容衔接情况,并以衔接点作为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的“固着点”“生长点”,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教学衔接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 教学衔接 意义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164-03  有机化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梧州市高校为例,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多因素上展开对比研究,比对广西区内生源与区外生源之间心理因素的异同,通过采用SCL-90自评量表、积极心理资本测评量表等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建议有效利用高铁路网的交通便利优势,在招生政策制定和执行等层面提供支持,增加广西区外生源的招生数量,以促进本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铁效应 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积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不深、课程设计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动态机制等问题,提出创新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创建“产教融合、五方联动”育人模式,形成多元协同运行机制;创新“项目引入、赛训融通”实训课程体系,提升跨境电商人才核心技能;组建“双师素质、双元结构”教学团队,保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动态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阶段性螺旋式提
期刊
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因此,优先发展教育,就必须优先发展教师教育,培养一大批质量高、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尤其对边远、贫穷、落后的上林而言,更是加快推进科教强县,全面提升上林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一、我县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
期刊
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有编不补    本刊讯教育部3月20日下发通知,严禁中小学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人员。  通知要求针对城镇学校大量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省级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调整和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可以互补余缺,要注意保证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
期刊
如何引导我们的教师都能做到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让高尚的师德师风成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标杆,这是每个学校在管理教师队伍时首要的职责。我校试图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培育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但是收效甚微。2008年年初,我校经过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决定把2008年定为“师德师风建设年”。创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手,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三看三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