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属性论——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新视角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ang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发掘对象事物属性的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我们得出高等教育属性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层次性、多样性和无限性;同时,也得知商品性、生产性、政治性等都属于高等教育的属性。以商品性为例。既然高等教育具有商品性,那么。其商品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且在实践层面上展现出来又是有条件的。因此.并不是说高等教育不能商品化.而是看其条件是否成熟,能不能商品化。这可以解释高等教育商品化为何不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萌发。
其他文献
高校招生考试政策是政府、高校与社会招考机构等组织对高等教育人学机会进行权威性分配与调节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论文围绕报考资格、高校招考权力、高考科目设置以及高招录取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民国至今的高校招生考试政策进行历史考察.并总结其特征。同时.论文选取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并总结其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在前苏东大地上.政治转型拉开了私立高等教育兴起的序幕.向高等教育研究者呈现了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论文选取了五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国家——俄罗斯、匈牙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从政治经济的视角,以私立高等教育政策为主线对前苏东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进行了研究。
论文以控制与分等为切入点,以权力为视角分析大学学科制度的发展、运作。其要解决的问题是:国家、大学、教授、社会、知识等权力因素如何创设、控制中西方大学学科体系的变迁;大学学科制度在各种权力控制下的运作机理。
期刊
本文以美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制度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描述了美国高校招考制度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分析了美国高校招考制度的现状、问题及特点.厘清了对美国高校招考制度的一些观念和认识.进而构想了中国高考改革的对策建议。
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经济状况与民办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地理、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角度.依次讨论了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比较优势、江西省地方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江西民办高校外部经营理念与实践、江西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与资源效率。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具有与欧美各国不同的路径,即以大力发展对社会需求具有“敏感性”的私立高等教育来达成的,但也因此遇到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及爆发全国性的大学学潮等问题。为了摆脱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构建适应大众阶段的、新的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日本政府(文部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教育审议会于1971年提交的咨询报告所阐述的关于高等教育的13项改革构想及其实施。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在许多方面与现在正处于急速发展的大众化过程的中国具有共通性,其为解决问题而出台的
20世纪90年代校办科技企业的大规模兴起与衰退的发展过程,充分展示了我国大学、政府与校企的复杂关系。大学再生产的需要给予校办科技企业发展的合法性,政府、大学与校企之间的“声望等级制”是校企得以迅速扩展的关键因素,而校企的混合体制有利于校企有效地利用这种声望等级制。但这种混合体制和大学组织的特点,导致大学难以有效管理校企和确保大学的利益,最终使校、企的互动关系在90年代后期陷入僵局,从而导致校企在大学中的再次边缘化及大学与校企的分离。
本论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状况进行了探讨。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各阶层子女总体入学机会差异及在不同类型高校、不同科类和专业中的入学机会差异;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收入家庭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异;不同地区间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差异状况;1978年以来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之变化情况。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目前我国十大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一定差异.出身于较高阶层的子女拥有较多的入学机会;每个阶层子女相对较多地在与其社会阶层地位相对应的高校就渎。
“高等教育院校有效性”(简称‘院校有效性’)已成为美国高等院校内的通用语。本文认为,“院校有效性”是一个系统的、不断进行的、对院校在朝向其使命与目标过程中,收集、分析有关达标情况与成果的指标、数据与信息,并加以度量与表达的过程,用此度量的结果帮助决策的制订和促进改革。这一概念的推广和使用对于指导院校自身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论也将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