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Met-RANTES)在小肠移植早期应用对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他克莫司的协同效应.方法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建立异基因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移植后将大鼠分为4组,每组24只.第1组为对照组,移植前后不作任何处理;第2组为Met-RANTES组,小肠移植后(0~7 d)腹腔注射Met-RANTES 200μg/d;第3组为小剂量他克莫司(FK506)组,小肠移植后(0~7 d)腹腔注射FK506 0.5 mg·kg-1·d-1;第4组为Met-RANTES联合FK506组,2种药物的应用方法与第2、3组相同.观察移植大鼠的一般状况和存活时间以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于移植术后3、5、7 d分别取各组大鼠移植肠标本(n=6)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移植肠RANTES和CD4+、CD8+、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进行连续定量测定.结果第1~4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37±1.19)d、(22.32±8.60)d、(23.64±6.58)d和(30.55±4.18)d,第2、3、4组大鼠与第1组相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第4组大鼠存活时间更长,与第2、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组全部死于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移植后第3、5、7 d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第2、3、4组病理学检查无明显排斥反应征象.第1组大鼠的移植肠RANTES表达在术后各时段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其动态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呈正相关;第2组和第4组大鼠移植肠RANTES、CD4+、CD8+和CD25+T细胞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第1组(P<0.01).结论Met-RANTES能明显抑制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保护移植肠功能,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可增强小剂量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
大鼠小肠移植早期应用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抑制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
【摘 要】
: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Met-RANTES)在小肠移植早期应用对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他克莫司的协同效应.方法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建立异基因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移植后将大鼠分为4组,每组24只.第1组为对照组,移植前后不作任何处理;第2组为Met-RANTES组,小肠移植后(0~7 d)腹腔注射Met-RANTES 200μg/d;第3组为小剂量他克莫司(FK
【机 构】
:
710054,西安,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普通外科,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胃肠外科,710054,西安,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普通外科,710054,西安,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普通外科,710054,西安,解
【出 处】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发表日期】
:
2005年26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同基因骨髓混合一定比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异基因骨髓移植能否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方法将BALB/c与BCF1(BALB/c×C57BL/6)小鼠或与G-CSF动员BCF1小鼠脾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腹腔注入BALB/c幼鼠,制备新生小鼠GVHD模型,结果以脾指数表示.成年雌性BALB/c小鼠接受60Co全身照射8.5Gy后进行移植,移植物为BALB/c与
随着肝移植的日益增多,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以其无创伤、快捷、利于动态观察等优势,广泛用于肝移植临床.我们在9例肝移植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CDFI进行监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为了研究异种移植,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组织特异性表达人衰变加速因子(DAF)的转基因小鼠.方法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内皮细胞粘附分子-2(ICAM-2)基因启动子、人DAF cDNA(插有人DAF基因第一个内含子)、SV40splice/polyA的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原核中;选取注射后仍健康的受精卵移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中待分娩.聚合酶链(PCR)技术及Southern印迹杂交法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肾移植早期必须依靠血液净化治疗过渡.我院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替代传统血液透析治疗69例DGF患者,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期刊
弥漫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在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中约占2.1%~26%[1].目前,肝移植加腔门半转位术(CPHT)已经成为治疗该类患者的有效方法[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中心3例肝移植加腔门半转位术后的随访情况,现报告如下。
期刊
1989年澳大利亚医生Strong成功的实施了世界上第1例活体供肝脏移植,为解决供肝匮乏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一些患者来说,活体供肝移植已被视为一种拯救生命的治疗方法.活体供肝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治疗方法,它涉及移植学、外科学、肝病学、精神和伦理学等.特别是活体供肝移植应用于成人时,不同的病例选择标准和不同的手术处理原则常常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应对活体供肝移植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给晚期肝病患者提
期刊
现代心肌保护技术的应用是复杂心脏手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1].心脏移植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新的免疫抑制治疗模式、慢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改进的手术操作(双腔吻合全心脏移植)等,伴随着这些进步,高风险患者的心脏移植不断增加,并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2],但心肌保护策略在近几十年中却没有明显变化,即使许多更先进的保护技术10年前就有[3,4],但在植入和再灌注过程中,多数移植中心仍只采用晶
期刊
通常情况下,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远比其它实质性脏器低,并且移植肝可诱导受者对供者其他易排斥的器官产生免疫耐受,如心、肾、皮肤和胰腺等[1].这种现象说明移植肝能以某种反应形式与宿主的免疫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创造出免疫耐受的环境,即肝脏具有所谓内在的"耐受原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