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山野(散文)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k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爸爸,这是啥呀?”女儿望着石仓壁头上残剩的香烛问。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从来没有饥饿的记忆,有的只是讨厌吃饭。我把她带到山里来,看看麦子,看看挑粪、挖地的农民,让她知道,面包是怎样从地里长出来的。
  “土地神。”我告诉她。
  “土地神是菩萨吗?”女儿那时还小,就几岁吧。
  “是菩萨,土地菩萨。”我一边回答,一边往那岩仓里望去。
  麦子地边,是一块陡峭的岩石,岩石缝里长着野草和灌木。凹进去的石仓壁上,有一个土地的神位。神位前插着香烛,多数的香只燃了半截,顶着一个黑黑的头子,仿佛枯干的野草梗子。
  过去在乡间,随处可见,路边,地头,几块青石板,盖一小庙,一坨石头,打个人样,破四旧时,差不多的庙,都被砸了个遍,自然,这些乡间藏身的小神,也没能逃掉。
  石头打的神虽然砸掉了,可农民心中的神,却没法砸掉。年年立春,农民不再去山坡上敬土地,却对着心中的另一尊神祈求,许愿风调雨顺,许愿五谷丰登。
  可尽管农民诚心诚意,那些年,年年不是灾荒,就是人祸,逃荒要饭的饥民,一年比一年多,地里的麦穗一年比一年更小,更瘪。
  记得在安岳乡下当知青时,是我记忆里中国农村最贫穷、最苦难的一段日子,春荒,就像一只可怕的三月的蝴蝶,如影在额前飞舞。
  我下乡那地方,有正月十五夜偷青的风俗。
  红丘陵上,豌豆种得特别多,豌豆苗逢春长得嫩绿嫩绿的,还有蒜苗菠菜青菜都长得又嫩又好,十五的夜,月亮亮汪汪的,月下拔几根蒜苗,掐点豌豆尖,偷两棵青菜,这一年,你就有财运了。
  其实,最喜这晚出门的是小伙和姑娘,有情人借偷青,去月下与心上人儿相会。老晚都可以不回家,父母也睁只眼闭只眼不管。
  我先不知道红丘陵上有这样一个风俗,十五那晚,吃过晚饭,见月亮大,就在屋边望月亮。
  隔壁的幺娘,就招呼我道:“你还在这儿傻望个啥呢?今晚十五,还不趁早偷青去。”
  “偷青?偷什么青呀?”
  “偷豌豆尖呀,菠菜、青菜、萝卜啥的,都可以偷呢。”
  “那人家还不抓贼呀?”
  “谁叫你偷私人自留地的呀?你不晓得偷集体的吗?今晚都偷集体的呢。快走吧。”
  哦,我这才明白过来,随了幺娘往坡上去了。月下,地里已是人影晃动,偷青的人早已偷开了。
  偷青这样一个有着美好内涵的风俗,就这样变味了。那时太贫穷了,人们只有借这样一个日子,合情合理地在集体的地里偷一把。
  那月亮真大呵!不知今日红丘陵上,可还有那偷青的风俗?
  青青山野,麦苗正在拔节,有的已抽出了壮壮的穗。
  石壁上有副对联:土中出黄金,地里生白玉。
  “这是农民最热切的愿望啊!土地神是众神中地位最低的神,相当于……村长,可他却是老百姓最亲近的神,保一方平安,保一方年辰。”我望着对联给女儿讲。
  一如爱者祈求爱情,旅者祈求平安,病者祈求健康,都是愿望。所以,有时我就想: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几千年,是他们为天下提供了衣食,以弯曲的脊梁,支撑了民族的繁衍,而最终,他们得到的却是饥饿、贫困和苦难,这,实在让人悲哀呵。
  好在,春天又来了,挟着阵阵野花的芳香。
  山地上,农民正在挖苞谷土,已听见阳雀子叫了。
其他文献
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历史的垂青给了重庆又一次惊喜,正当巴渝儿女满怀豪情迎来直辖十周年喜庆的时候,中央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古老而年轻的重庆,幸逢有史以来最宏大的“双重喜庆”。  直辖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勤劳、率直、豪壮、坚韧的重庆人,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殷切期望:移民百万成就三峡工程,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活力,鏖战贫魔改变近两百万人的命运,山青水碧谱写和谐壮歌……十年励精图治,十年爬坡上坎,十年改天换地
印度有一位知名哲学家,他气质高雅,是很多女人的偶像。一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她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再考虑考虑!”   此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究竟该如何抉择?他因此陷入了长达十年的苦恼之中。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
“1年打工2年带工3年包工4年当上小富翁”这是三峡库区云阳县农民熟记的一段顺口溜  在这个产业结构单一自然灾害多贫困面大的库区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精心设计,创造了“云阳拆迁工”“云阳面条工”“云阳采棉工”“云阳砖工”“云阳精细石工”等劳务品牌,并定点引导劳务输出,使富余劳动力输出率达90%以上  为了破解劳务输出难题,云阳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促进城镇就业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提出用劳务品
从猪饲料到贴上商标的品牌菜,普通的红苕尖,被方进鑫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摆弄成了“摇钱树”。看似奇迹和偶然的背后,深藏着一个探路者的胆识和勇气……    当贴上了“方家菜”商标、理得整整齐齐的红苕尖握在方进鑫手中时,他的眼睛湿润了。方进鑫是重庆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为红苕尖注册商标的人。为了将曾经是猪饲料的红苕尖贴上商标送上市民的餐桌,他倾注了太多心血。  32岁的方进鑫原是成都市新津县的生意人,
西方很多大學具有悠久的学科历史和传统,但是很多专业落后于时代,很多传统充满歧视。对于处在全球化、移动互联网和“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大量学子涌向西方留学的同时,也确实需要思考,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大学环境和就业空间。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微博和微信在高校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异同和优劣,以更好的服务高校,维护高校形象。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新媒体微博微信  高校突发事件是公共突发事件的一种,在新媒体环境下极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4月21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某女生“失联”多日的消息引起了浙江高校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件的起因是,暨阳学院大二某女生于4月17日左右与校方及家长失去联系,随后该女生的室友
一口锅里可做出三种软硬不同的饭,数字电视可以跳过烦人的广告……在第七届高交会上,这些地地道道的“重庆造”高科技产品,让市民大开眼界。  把新概念变成产品,需要一个舞台。而“重庆造”最大的舞台,当数市科委倾力打造的三大科技平台。    “1+1>2”催生三大科技平台    1990年代末,位于石桥铺的重庆市计算机研究所陷入困境,科研人员纷纷流失。而与此同时,地处北碚区的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有着
今年是张元济逝世60周年。这位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出版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毕生与书有着不解之缘。身处乱世中的张元济,依靠“为古人续命”的强大信念,仅凭着一己之力,几乎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精华。一入官场险误终身  1867年,张元济出生于浙江海盐的一个书香世家。1892年,26岁的张元济考中进士,受到光绪帝召见,随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与他同年考中进士的还有他的浙江同乡蔡元培。
编辑同志:  我是梁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一名高中学生,在我青春年华中有一件事让我遗憾,那就是与《当代党员》相识太晚。  2005年4月,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时,我在班里担任班长,在学校担任学生会主席,老师和同学都夸我有思想,人成熟,但是我自己觉得离党员的条件还差得很远,所以我就不断地学习党的知识。  今年2月,我照例跑到学校政教处去拿书报,突然,眼前一亮,在办公室李主任的办公桌上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