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升麻汤辨治间质性肺疾病探析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质性肺疾病与中医肺痿、肺痹在病因、病机、症状、预后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可用麻黄升麻汤辨治。总结其病机演变过程可表现为外淫毒邪入侵,气津失常,痰瘀热毒内生,正气虚损,临床不同阶段出现以不同病机为主的复杂证候群,表现出咳嗽、喘促、呼吸困难等多种临床症状。麻黄升麻汤为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寒热并用经典方剂之一,能攻补兼施,祛邪扶正,具有祛邪调气、化痰活血、清热解毒、滋阴养阳功效。麻黄升麻汤针对间质性肺疾病不同阶段、不同主要证候群,灵活变换君臣佐使,能起不同的治疗作用,改善多种临床症状。麻黄升麻汤以一方贯穿间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2015-2019年北京市密云区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流行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2019年密云区常住居民STD的发病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发病率的差异,发病趋势采用χ2趋势检验,并采用Geoda软件对病例空间分布做聚集性分析。结果五年间密云区累计报告STD 9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32/10万。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生殖道沙眼衣
目的对北京市昌平区2012-2019年散发腹泻病例4种病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特征。方法采集此期间辖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散发腹泻病例便样本960份,提取核酸后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GⅠ/GⅡ组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从时间、性别和年龄分布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960份便样本的病毒总检出率为32.29%(310/960),GⅠ/GⅡ组诺如病毒、A组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8.96%(182/960)、10.63%(102/960)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度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提出防控建议。方法对海淀区2016-2020年度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报告数据、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0年度海淀区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1.01%,不同年度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1,P<0.001);25~59岁年龄组构成比最高,占ILI总数的29.14%(138333/474702);共检测ILI样
了解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对相关岗位胜任力要素的认识及其影响因素,为明确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和重点内容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职能分析等方法并参考Hay集团胜任力词典和麦克利兰胜任力词典,经课题组统一讨论建立岗位胜任力词典。设计《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胜任力要素调查表》,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对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线上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所调查的88项胜任力要素中,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的要素指标得分平均值最高(4.33),其次为通用管
提出并阐述中风多元性与中风病机链的相关问题。中风在病因、病机、病性、病理因素等方面存在多元现象,致其病类、病位、病情、证候、预后纷繁复杂。从病因作用于人体,到中风发病会形成复杂的病机关联,即中风病机链。中风发病前后始终有隐匿的病理机制发生发展,不断损伤血脉。根据病机发生迟早以及对发病影响,将中风病机分为主导病机、阶段病机、关键病机,由此构成中风病机链。中风病机链先有线性关联,久则形成网状链接。基于病机链的存在,以急性中风发病为节点,将其分为发病前、发病中、发病后三个阶段,据此能诠释其病类等多元性的内在机制
血压水平120~139/80~89 mm Hg(1 mm Hg≈0.133 kPa)定为正常高值血压。通过患者脉象特点和临床表现,将正常高值血压分为脾虚湿盛证、肝肾阴亏证、肾阴阳两虚证、肝郁气滞证。根据临床分型,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形成、影响因素及脉象进行分析。脾虚湿盛证表现为滑脉和弦滑脉,多见于青壮年、体型肥胖者,以脾胃系统临床表现为著,血压易被忽视已在正常高值范围。肝肾阴亏证多见弦脉、弦数脉,绝经期女性多见,主要由于肝、肾及任脉、太冲脉阴阳失调所致。肾阴阳两虚证多见于先天不足、久病、年老体衰者,表现为弦紧
“精血同源”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概念之一,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血互生。研究显示中医学肾本质可能与维生素D(Vitamin D)轴有关,Vitamin D可以通过与Vitamin D-成纤维生长因子23-Klotho蛋白(Vitamin D-FGF23-Klotho)轴与血液系统产生关联并相互干预,这一机制与中医“精血同源”理论中精与血之间关系有较多关联及相似之处。提出Vitamin D-FGF23-Klotho轴与血液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干预的关系可能是“精血同源”的现代生物学本质之一,为后续的相关实验研
“肝者,罢极之本”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历代医家多从肝在消除及耐受形体疲劳的层面诠释,但此诠释未能体现“本”的重要地位。故基于《黄帝内经》的相关论述,通过对肝调节气血和神魂等功能作用的分析,提出“罢极之本”实为对肝“藏血”与“疏泄”功能的高度概括,其功能作用体现在形、神两个方面。因此,肝不仅是耐受形体运动疲劳的根本,也是耐受精神疲劳的根本。这一观点突显了肝为“本”以及《黄帝内经》“形与神俱”的整体思想,从而为临床从肝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疾病传变理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与抗疫三方的临床应用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以寒湿疫毒为主,兼有伏燥、火热等,疾病初起病机为虚在太阴,太阳气化失司,少阳枢机不利,以致气不摄津,水湿内生,入里化热伤阴。抗疫三方可分经、分脏腑、分三焦施治,使上中下三焦气机正常运转,以达利水祛湿、行水布津、润燥除热之功。清肺排毒汤主寒湿之象显著,以射干麻黄汤温化水饮;宣肺败毒方主稍有化热之象,以葶苈子泻肺逐水;化湿败毒方主热象显现,以葶苈子泻肺逐水、生大黄清热解毒。三方药物及药性各有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团队)始建于2018年,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成立,现有成员1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10人,博士 17人,硕士 1人(图1).团队带头人王世军教授为国家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8年成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2015年遴选进入“泰山学者工程”二期建设;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微循环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