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浅动脉岛状组织瓣修复颅骨外露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额颅骨外露修复方法较多,如颅骨钻孔,肉芽生长植皮;皮肤软组织扩张;邻近皮瓣转移;游离皮瓣转移〔1,2〕;游离大网膜移植植皮等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缺点。作者用颞浅动脉岛状组织瓣加游离植皮〔3〕的方法修复前额颅骨外露一例,美容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某男,36岁,因高压电击伤4小时入院,四肢有散在电击伤创面。右额面有约1%创面。清创后前额有8cm×6cm创面颅骨外露,行颅骨钻孔、邻近头皮扩张器埋置术。术后因扩张器外露感染而取出扩张器。拟行以右颞浅动脉顶支为营养血管的岛状组织瓣修复颅骨外露创面。
  
  2 方法术前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颞浅动脉顶支走行,并以此为轴设计组织瓣。组织瓣面积9cm×7cm。T形切开头皮。探查蒂部血管。在颞浅筋膜浅面,向两侧分离翻开头皮,按设计组织瓣的形状及面积。切开浅筋膜及帽状腱膜,在骨膜浅面由远端向蒂部逆行掀起组织瓣。通过皮下遂道转至颅骨外露创面,组织瓣上行全厚皮片移植,缝线包扎。组织瓣下放置硅胶管两条。供瓣区头皮原位缝合。术后组织瓣下用利多卡因1g。氯霉素2g及生理盐水1000ml混合液滴注48小时,组织瓣及皮片完全成活,外观稍臃肿。3月后行臃肿皮瓣削薄。全厚皮片移植,皮片存活。外形好。如图1~3。
  
  3 讨论
  前额颅骨外露的治疗,传统方法是颅骨钻孔,待肉芽组织生长复盖颅骨后,在其上行皮片移植,此法病程长,有外露颅骨整块脱落之可能。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或邻近头皮皮瓣修复前额颅骨外露创面,其修复后的前额常有毛发生长,影响外观。另外扩张器尚易有外露、感染等并发症。大网膜游离移植,常可出现腹部并发症。且皮瓣移植、游离大网膜移植,其手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有一定失败率。以颞浅动脉为营养血管的岛状组织瓣转移修复前额颅骨外露创面。其手术区域局限,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供瓣区仍有毛发生长。3月后皮瓣已呈多渠道供血,除蒂部的颞浅动脉外,尚有皮瓣的基底和四周供血,此时行臃肿皮瓣削薄,全厚皮片移植时,既使损伤蒂部的颞浅动脉,也不致引起组织瓣坏死和影响所植皮片的存活。伤后早期应用此法修复,可缩短病程,是前额颅骨外露创面较好的治疗方法。本例因曾试用其它方法而延长了病程。
  
  参考文献
  1 汪良能,高学书主编.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03
  2 高学书主编.烧伤整形再造外科学.上海:百家出版社.1992:50
  3 张涤生主编.显微修复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48
  
  收稿日期 1999-11-11
  编辑/张惠娟
其他文献
1995年~1998年我科应用斜形子母面连续锁边缝合行处女膜修补术66例。随访24例。随访时间3个月~8个月,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手术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处女膜破裂口边缘局部浸润麻醉。尖刀纵形剖开裂口缘中央,斜形切除部分破裂缘处女膜组织和增大瘢痕,宽度约0.3cm~0.5cm,形成对应的裂口缘新鲜子母创面。用5~0可吸收线做子母面重叠连续锁边缝合。如图1~3。    2 讨
马应成,1966年生,1990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1995年~1996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中心进修,现任海军青岛疗养院美容科主治医师,已发表论文10余篇。摘 要 目的:探求一种对乳房松垂和轻中度乳房肥大切口瘢痕不明显,术后塑形良好的手术方式。 方法:应用乳晕环状切口去皮,游离皮瓣,"V"形切除多余腺体,悬吊乳腺于第三肋骨骨膜上,荷包缝合收紧外环切口。 结果:10例受术者随访
朱志祥,1951年生,1976年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现为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主任,教授,深圳市整形美容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市重点学科带头人。1993~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MGH医院整形外科研修。著有《美容外科学》等3本书,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国家级以上论文20余篇,国外著名杂志上9篇。获各种科技奖16项。摘 要 目的:探讨负压去脂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方法:对并发症较多的腹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