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av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音乐科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将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多个方面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加突出针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音乐学科作为学校教学中的主要艺术门类之一,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的音乐科目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音乐知识内容的讲授,还要有针对性的侧重对学生良好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住相关的音乐知识,才能真正在音乐学习中得到知识增长与能力提升的双重收获,从而帮助学生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音乐学习,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
  培养学生音乐生命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增强学生独立的音乐审美感受,因为在知识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对同一音乐歌曲的感受也会不一样。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要鼓励班级每个学生都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尊重班级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呈现出的差异性,真正改变传统单一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对所有学生都一概而论的弊端。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感受是养成审美能力的前提,对于音乐知识的教学需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引导。
  二、进行对比性音乐学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系统化的学习培养过程,因为审美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班级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多样需求,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的对比性学习。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单一性的现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养成比较学习的习惯,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歌曲学习和对比中,实现对于音乐知识的全面认知,从而在音乐对比鉴赏中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音乐鉴赏审美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初中音乐课程《欢乐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带领班级学生学习本首歌曲,为学生具体强调出本首歌曲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然后,教师在本首歌曲教学的时候要采用对比讲授的方法,把课前准备好的与本首歌曲曲调形似或演唱节奏相同的歌曲播放出来,引导学生在两首歌曲的对此学习中找到相应的音乐学习技巧,形成自己对相同曲风歌曲的审美感觉。最后,教师要同班级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交流,让班级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两首歌曲学习中的收获,教师要一边认真听,一边查找到学生在本首歌曲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依据学生出现的学习不足再次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的知识讲授,消除学生的音乐学习障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三、开展小组合作音乐学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
  良好的音乐审美感受需要学生具有独特的自身感知,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人生经历和感知分辨能力還有所欠缺,所以在音乐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采用班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积极交流合作,学习他人的审美观点和见解,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良好音乐审美意识的养成需要同学之间的交流互鉴,更需要教师的学习引导和帮助,保证班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准确、认真高效。这样的音乐教学过程,能够将班级学生之间紧密的联结到一起,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实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比如:在初中音乐课程《花季如歌》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给班级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乐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听音乐录音、自主音乐创作等多种形式完成对本首歌曲的学习,并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做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音乐学习小组,要求班级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本课知识的讨论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在小组中表达出自己的歌曲演唱想法,并认真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歌曲演唱建议,在有效的合作交流中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对本首歌曲的统一歌唱。最后,教师要让各学习小组依次展示自己小组的歌曲演唱成果,教师针对不同小组的歌曲演唱情况给出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抛弃错误的审美取向,形成好的审美意识。
  在初中音乐科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将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多个方面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慢慢引导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实现更加轻松有趣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邱健.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8
  [2]苏成艳.感悟音乐之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8)
  [3]夏克波.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审美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并探究科学,使学生既能够认识到科学的积极价值,也能够认识到科学的消极因素,在化学课堂中培养自身的科学风险认知能力与决策能力。本文以《钠、镁及其化合物》(苏教版必修1)的教学单元内容为例,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核心风险认知;决策能力  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科学探究的不规范及主观上的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师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知识信息需求都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收集和储存的主要基地,只有适应读者需求,创新知识服务,
【摘 要】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要特别重视这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引导学生很好的迈出作文写作的第一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极从各个渠道积累语言、精句、好词,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兴趣;写作习惯;起始阶段;互动训练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的起始阶段,
【摘 要】教学手段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教学工具,教师对教学手段的合理选用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意义重大。教师是要正确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在教学中,总结自己的教学理念,思考与新课改理念整合,实施创新素质教育,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完善我们的教育,实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手段;选用;问题及对策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手段
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读者服务的重要性,阐述了辽宁省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系列活动,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读者服务的策略。
结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况,阐述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及必要性,介绍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流程,针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借鉴营销学的需求规律与需求管理、顾客接受过程以及推销方格等理论,从挖掘信息需求、优化服务过程、提高服务能力3个维度,探析了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