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思维,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是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思维环境,让学生多思考、多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如何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来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实验、图片、幻灯、录像、故事等感性材料精心地设计一种孕育疑难问题的情境。教师在这种情境中提出问题或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筛选,提炼出有效问题)。例如,在乙烯制取的实验时,教师在做好实验准备后提出了要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但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多数能够很明显地观察到:(1)加热刚开始水槽中就出现气泡;(2)加热一会儿烧瓶中颜色开始变黄,慢慢地变成黑色,同时水槽中有连续不断的气泡产生,直至收集到一瓶乙烯的气体。教师针对学生看到的现象,及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刚开始水槽中的气体是不是乙烯,能不能收集?一般情况下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水槽中产生的气体?
   (2)为什么随着温度的升高,烧瓶中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浓硫酸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性质?
   (3)黑色的物质是什么?这个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反应发生?化学方程式如何?
   (4)(针对化学方程式)所制取的乙烯气体是否纯净,如不纯净会含有哪些杂质?
   (5)针对这些杂质的不同性质,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得到纯净的乙烯?除杂质的装置应如何设计?
   像这样的问题还可以多设计一些,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得出结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避免了一言堂的现象。为了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讲授时,我们要灵活地运用问题的形式,但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是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二是问题的方式应灵活多样,设计巧妙;三是问题的难度应适中,要有梯度,启发引导要合理;四是出题的意向要明确,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五是要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点,有针对性地设疑。
  二、注重展开联想,促进学生思维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学过的知识往往只是成块状贮存,不能形成网络,知识与知识之间缺少联系,往往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能够注重展开联想,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既能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又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例如,我们在学习CaC2与H2O来制取乙炔的实验时,从产物是Ca(OH)2和C2H2得到结论:其实这类反应实质上就是阴阳离子的互相交换成分的水解反应,由此我们还可以提出几类问题。如(1)CH3COONa与H2O,NH4Cl与H2O;(2)Li2C与H2O,Al4C3与H2O的反应;(3)IBr与H2O;(4)CH3CH2Br与H2O,CH3COOCH2CH3与H2O的反应让学生思考,然后分别写出相应的产物。
  三、多方分析设疑,启迪学生思维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点,要认真分析,切忌走过场,要深入细致地分析,从不同的方向就一个知识进行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还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能促进学生对一个知识点做到全面的了解,然后再进一步加深巩固。尤其对复习课更为适用。例如,在复习浓硫酸与铜的反应时,可从反应发生的条件(需加热)、现象(固体的状态、颜色;溶液的颜色;SO2的气味、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否可以写离子方程式)以及浓硫酸性质的应用(如要除去铝器皿表面的铜镀层,用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中哪一种好?)等多个角度去分析提问,启迪学生思维,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展开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
  在教学时,教师教的知识要灵活,千万不能把知识变成呆板的、死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无所适从,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有时还会限制学生正常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发散型思维能力的培养,它也是创造思维的关键和核心,它具有多端性、伸缩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批判性等特点。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求解,对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将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如对H2SO4,KCl,(NH4)2SO4,NH4·H2O四瓶无色溶液的鉴别,就可以让学生提出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方案Ⅰ:用闻气味进行鉴别;方案Ⅱ:用pH试纸进行鉴别;方案Ⅲ:用NaOH和BaCl2溶液鉴别;方案Ⅳ:用Ba(OH)2溶液鉴别。这些方案各不相同,老师在肯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再加以比较,找出最佳方案。
  “问题—思维”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紧紧地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所学内容展开积极的思考,开拓思路,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化学思维品质,达到真正有效的组织和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连云港海州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而如何把有机农产品推广到消费者手上,是值得去探索的。我们小组通过对桂北和北京两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机农庄进行实地探
3月3日,国家工信部印发《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该工作要点内容丰富,涉及到钢铁、稀土、电解铝、水泥、石化等行业的宏观指导。《要点》指出,原材
课堂是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集中体现的场所,课上的时间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时间,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非常重要,除了教授新的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我就物理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互相理解的桥梁。课堂上不仅要求老师用最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