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油菜作为油料作物之一,在全球各地被广泛种植。我国是植物油消费大国,大量植物性食用油需要进口,对外进口率超过65%,因此提高油菜产量以减少植物油进口量刻不容缓。油菜分枝与机械化收获,提高生产效率相关,同时也影响油菜的产量,探究油菜分枝发育机理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少分枝突变体sfz作为实验对象,克隆出BnSFZ基因,分析该基因的功能,从而丰富对油菜分枝发育的分子机制的了解。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部分:1.油
以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蜀杂九号”恢复系材料84100-18(Brassica napus L.)油菜品系为受体材料,分析讨论了预培养,苗龄,激素浓度等影响油菜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并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介导途径,将抗除草剂基因EPSPs转入甘蓝型油菜,经过诱导和分化获得转基因草甘膦抗性植株,并进行PCR检测以及Southern-blot检测,并
20世纪80年代至今,移动通信技术在整个全球内得到了广泛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业务带宽速率、传输正确性以及网络的覆盖面积等许多方面的要求,在2004年3GPP启动了长期演进项目(Lo
热传导性质是材料重要的本征性质之一,本文中使用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两种理论计算方法,针对现阶段最有潜力的碳/硅基二维纳米材料的热传导性质进行了重点研究。
为探索大豆属(Glycine)植物系统演化规律,本文以吉林省大豆属 3 种植物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对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及栽培大豆进行了系统的演化结构研究,分析大豆属 3 种类型的根、叶、叶柄、花及荚果的形态结构特征,旨在寻找大豆结构进化的趋势,获得大豆演化的结构植物学证据,为推动我国大豆作物的研究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通过对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各器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是一种新能量传输方式。其中,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R-WPT)是基于相同谐振频率的物体之间能够高效率的传输能量这一原理,进行能量无线交换的传输方式。目前该技术处于研究初期阶段,很多关键性技术有待提高。谐振线圈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