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中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教学则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便具有更特殊的作用。当前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教学暴露出看不懂图的意思、说写兴趣不高、说写表达不到位及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问题。导致诸类问题的主因是教学目标要求不清且较低、教师选用图片不够准确、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和评价方式简单且用语匮乏等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232-03
作文和我们的生活学习联系紧密,而在各类语文考试中,占比最高的还是作文分。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看图写话是以一幅幅图画作为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的写作教学形式,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因此近年来其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小学生看图写话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诸多教法研究者根据这一要求在看图写话的教法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当前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教学实践中,在教与学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深入反思它的成因,进而可为探索针对性强的有效教学方法提供借鉴。
一、看图写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看图写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组成板块,而第一学段作文教学中,看图写话是学生涉及最基础和最多的习作训练。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通过观察图上内容进行写话的一种写作训练。
看图写话是低段习作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小学生进行习作的起步,是第二、三学段写作教学的基本铺垫,是学生作文训练十分重要的教学形式。然而纵观低段学生目前的看图写话,大多存在着观察过程无序、表达语无伦次及不清、描写叙说不细致等等诸多弊病,学生的看图和写话能力皆无法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学中亟待针对看图写话教学方法来加以改进,才能实现以看图写话来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为今后第二、三学段的写作训练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看图写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看图写话是第一学段初学写作的主要方式,它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对生动有趣的图画富有浓厚兴趣的现实特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图画作为写话的载体,进而来进行学生的写话训练。看图写话这一作文教学形式解决了小学生习作时面临的“无水之源,无木之本”的难题,它对后面语文教学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一是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重要基础。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師生都不可操之过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可能使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对于初次接触到习作的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而言,他们所积累的词汇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虽然词汇的积累方面是一片空白,但是他们天生就拥有观察的能力。在这方面就需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同时教会他们通过提高观察能力来提高自身语言运用的能力,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凭借看图写话来开展作文教学的效果十分显著,它不但减轻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而且还可以从作文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更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把这种积极性延伸到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去。当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旦得到提高,则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将会随之得以提高,自主学习和观察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也让学生语文学习时不再感觉枯燥,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赋予学生在童年时代应有的欢乐。学习本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是小学时期是一个学生的童年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却不应该枯燥无趣,如何将学习和玩乐融合在一起,成为小学教育的最大难题。这个阶段的学生应该是充满阳光和欢笑的,如果在这个时期剥夺了他们的笑容,将数不清的课业任务压在学生小小的肩膀上,则会深深地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在用看图说话方式来锻炼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时会带来许多乐趣,使得课堂变得轻松愉快,让孩子们自由的徜徉在想象力的海洋,找回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应有的灿烂笑脸。
二、当前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师的访谈及对语文课堂实践的观察,这里从小学生学习的视角梳理归纳出学生在看图写话教学里存在着看不懂图的意思、说写兴趣不高、说写表达不到位、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问题。
(一)看不懂图的意思
处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相对而言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则较弱。当他们在看图写话过程中,一些学生在观察一幅图时都不清楚应该观察什么信息,也不清楚要从哪里开始观察,无目的与无顺序,而且观察往往不太细致,不太深入,抓不住有时也不能找寻出图里的关键信息,看不明白图中本来的意思。还有一些学生即便观察出图里的部分人、事、景、物等信息,可是不能将此类信息关联起来,不明晰图画自身所表达的意思。例如学院实习生在攀枝花某小学顶岗学习时遇到的情况,二年级学生在做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天地四的看图写话练习时(图1),他们都能观察到图中有猴子和人,而对人的动作表情和当时的整体情景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能观察得到。
(二)说写兴趣不高
看图写话给第一学段小学生的观看、想象、叙说、记写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完成好必须学生付出较多的精力和思维。有些学生面对有一定复杂程度的观看、想象、叙说、记写很陌生,另加教师出示的图片画面模糊,颜色单调,在教师让他们看图写话时,无论是在说写行为上还是说写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并不高,甚至有畏难情绪。因此就出现学生碰见看图写话教学课便头疼,呈现出不想说或不想写,或者说写敷衍应付的问题。无论是在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教材适用地区,都会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完成看图写话要求的字数。许多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询问原因,答案则是多数孩子觉得图画不具有趣味性,很难吸引自己去想象,所以根本不知道要写什么。 (三)说写表达不到位
第一学段的小学生缺乏对自身体验与经历的表达训练和阅读体验。在老师安排学生看图写话时,不管是一幅图或是多幅图,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说写表达能力都比较弱,比较笼统模糊,往往仅是简单地根据画后的问题提示来问答式描述图画,图与图,话与话之间缺少衔接。而且学生所写之话缺少感情色彩和个性,经常需经教师的提示才能用第三人称方式来表达事与人,却极少用第一人称方式来进行表达,而说写表达比较生硬直白,寡淡苍白。例如很多二年级小学生在练习多幅图的看图写话时,有少数学生常常只能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内容逐一写出来,而话和话之间却无任何关联。
(四)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看图写话时学生大体上能正确运用逗号与句号,当翻阅学生的作业或试卷时便能发现,许多低段小学生在进行看图写话时,即使可以正确断句,却在断句时基本都用逗号,仅用一个句号来结尾,学生常常不会正确运用感叹号和问号,搞不清楚问号和感叹号使用在什么地方。例如有学生在抒发对蜘蛛不畏艰难险阻不断重新织网时该用感叹号,还有学生当写到“我们是否也应向蜘蛛学习呢”该用问号,却都用成了句号。有学者也指出了同样的问题,“在近100份试卷里,几乎没有发现一个学生使用了问号或感叹号”。
三、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要求不清且较低
经过调查发现,小学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师基本没有注意到新课程标准中对看图写话的要求,即使注意到了也是不求甚解,其精神实质却未领会到,于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对学生看图写话能力培养及提高关注不够。在日常看图写话教学里,小学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看图写话的教学目标要求模糊且较低。此情况大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于平时看图写话教学里,就学生观看、想象、叙说、记写的具体实施及思维能力训练教师未提出明晰的要求;二是教师未要求学生就整幅图来完整说与写,未对观看、想象、叙说、记写的顺序提出具体要求,也未对使用感叹号与问号提出明晰目标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仅仅通常停留在依照问题的提示来回答上。例如大多教师的看图写话教案皆是根据标准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而在每一步教学程序里都没有明晰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具体、不明晰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结果造成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训练也未掌握到位。
(二)教师选用图片不够准确
在日常的看图写话教学里,较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图片选择方面存在基本未思考图片本身同学生实际生活是否相一致,学生感兴趣与否,图片自身画质清晰与否,不考究图片来源或“出身”等诸多问题。表现之一即所选图片基本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清楚从何下手,使得学生就看图写话教学里的图片无法产生兴趣,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想说却不清楚如何表达。表现之二是所选图片基本上都是黑白的,往往模糊不清且随意选择,基本上直接使用练习册、试卷上的图,很少从网上查询、选择或下载有关图片,也很少从学校资料室里查找相关的资料,在选择图的方面不太重视。这个现象十分常见,学院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现很多给孩子们练习的教材辅导资料上面的图片十分模糊,但是大多数老师都沒有检查过就直接让孩子们完成看图写话,这样就直接导致孩子们对看图写话的兴趣大大降低。
(三)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
看图写话教学里,小学语文教师中的大多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较传统和单一。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及想象能力培养,而是把答案直接教给学生,就导致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分析想象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训练和发展,还忽略了学生的观看方法传授、口语训练及习作兴趣的具体培养。其表现之一,看图写话教学里使用占比较大的是授受式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方式,更注重的是“抄写”训练,基本无“说”与“想”训练,仅仅让学生就老师提供的部分范文来抄写记忆;表现之二,看图写话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方法是讲授法,相对较单一,而在日常看图写话教学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并未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来进行大胆想象和联想的意识,对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整幅图也不够重视,对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连续性培养和指导也非常缺乏。
(四)评价方式简单且用语匮乏
看图写话教学里,小学语文教师所运用的评价方式往往很简单,评价用语较匮乏。而教学评价方式简单体现在诸多方面,教师对学生看图写话的表扬及激励常常用单调语言或者集体鼓掌,当学生在看图写话上碰见困难时,教师则往往采取不评价或忽略乃至批评,而未对学生的写话困窘加以及时指导。教师评价用语匮乏也体现在诸多方面,教师不管针对看图写话教学实施里的口头评价,抑或针对作业批改实施里的书面评价,对表现稍好的学生不是用“棒”“很好”“很不错”“棒极了”等比较单调乏味的评价用语,就是给作业批个简单的等级(“优”“良”“中”“差”)或分数(95分、90分、85分、80分等),却很少能结合每位学生的写话差异,采用富有个性化、特质化的评价激励用语,也没有对学生作业中的精彩之处进行具体的标记和相应的激励。
看图写话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教学智慧,更新教育理念,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把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作为立足点,必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视角并作好相应铺垫,今后的写作才能有保障,基础才能坚实奠定。虽然当前呈现出不少问题,只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改进教学方法,制定详细的教案和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图片以此来激发第一学段学生说话与写话的兴趣,指导合理的观察次序并培养较好的观看习惯,情境创设来感染学生说话与写话的激情,以多样的批改符号和个性化的评价语来树立学生写话的信心,通过对学生优秀作品的评价来做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写话,擅长写话。
综上所述,注重用多样方式激励学生说话与写话,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定能得到促进与提高,进而为第二、三学段的习作乃至以后的日常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琛群.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11(1).
[2] 马丽琴.小议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
[3] 周雪.小学生看图写话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1).
[4] 李合新,徐万英.增加写话数量 细化语言目标 提高表达质量——由评改二年级看图写话一题说开去[J].新课程研究(小学作文教学),2011(2).
[5] 贾春霞.将习惯培养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J].新课程·下旬,2013(11) .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四川省2011年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四川省教育厅-201102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232-03
作文和我们的生活学习联系紧密,而在各类语文考试中,占比最高的还是作文分。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看图写话是以一幅幅图画作为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的写作教学形式,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因此近年来其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小学生看图写话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诸多教法研究者根据这一要求在看图写话的教法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当前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教学实践中,在教与学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深入反思它的成因,进而可为探索针对性强的有效教学方法提供借鉴。
一、看图写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看图写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组成板块,而第一学段作文教学中,看图写话是学生涉及最基础和最多的习作训练。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通过观察图上内容进行写话的一种写作训练。
看图写话是低段习作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小学生进行习作的起步,是第二、三学段写作教学的基本铺垫,是学生作文训练十分重要的教学形式。然而纵观低段学生目前的看图写话,大多存在着观察过程无序、表达语无伦次及不清、描写叙说不细致等等诸多弊病,学生的看图和写话能力皆无法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学中亟待针对看图写话教学方法来加以改进,才能实现以看图写话来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为今后第二、三学段的写作训练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看图写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看图写话是第一学段初学写作的主要方式,它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对生动有趣的图画富有浓厚兴趣的现实特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图画作为写话的载体,进而来进行学生的写话训练。看图写话这一作文教学形式解决了小学生习作时面临的“无水之源,无木之本”的难题,它对后面语文教学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一是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重要基础。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師生都不可操之过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可能使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对于初次接触到习作的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而言,他们所积累的词汇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虽然词汇的积累方面是一片空白,但是他们天生就拥有观察的能力。在这方面就需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同时教会他们通过提高观察能力来提高自身语言运用的能力,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凭借看图写话来开展作文教学的效果十分显著,它不但减轻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而且还可以从作文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更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把这种积极性延伸到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去。当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旦得到提高,则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将会随之得以提高,自主学习和观察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也让学生语文学习时不再感觉枯燥,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三是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赋予学生在童年时代应有的欢乐。学习本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是小学时期是一个学生的童年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却不应该枯燥无趣,如何将学习和玩乐融合在一起,成为小学教育的最大难题。这个阶段的学生应该是充满阳光和欢笑的,如果在这个时期剥夺了他们的笑容,将数不清的课业任务压在学生小小的肩膀上,则会深深地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在用看图说话方式来锻炼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时会带来许多乐趣,使得课堂变得轻松愉快,让孩子们自由的徜徉在想象力的海洋,找回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应有的灿烂笑脸。
二、当前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师的访谈及对语文课堂实践的观察,这里从小学生学习的视角梳理归纳出学生在看图写话教学里存在着看不懂图的意思、说写兴趣不高、说写表达不到位、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问题。
(一)看不懂图的意思
处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相对而言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则较弱。当他们在看图写话过程中,一些学生在观察一幅图时都不清楚应该观察什么信息,也不清楚要从哪里开始观察,无目的与无顺序,而且观察往往不太细致,不太深入,抓不住有时也不能找寻出图里的关键信息,看不明白图中本来的意思。还有一些学生即便观察出图里的部分人、事、景、物等信息,可是不能将此类信息关联起来,不明晰图画自身所表达的意思。例如学院实习生在攀枝花某小学顶岗学习时遇到的情况,二年级学生在做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天地四的看图写话练习时(图1),他们都能观察到图中有猴子和人,而对人的动作表情和当时的整体情景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能观察得到。
(二)说写兴趣不高
看图写话给第一学段小学生的观看、想象、叙说、记写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完成好必须学生付出较多的精力和思维。有些学生面对有一定复杂程度的观看、想象、叙说、记写很陌生,另加教师出示的图片画面模糊,颜色单调,在教师让他们看图写话时,无论是在说写行为上还是说写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并不高,甚至有畏难情绪。因此就出现学生碰见看图写话教学课便头疼,呈现出不想说或不想写,或者说写敷衍应付的问题。无论是在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教材适用地区,都会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完成看图写话要求的字数。许多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询问原因,答案则是多数孩子觉得图画不具有趣味性,很难吸引自己去想象,所以根本不知道要写什么。 (三)说写表达不到位
第一学段的小学生缺乏对自身体验与经历的表达训练和阅读体验。在老师安排学生看图写话时,不管是一幅图或是多幅图,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说写表达能力都比较弱,比较笼统模糊,往往仅是简单地根据画后的问题提示来问答式描述图画,图与图,话与话之间缺少衔接。而且学生所写之话缺少感情色彩和个性,经常需经教师的提示才能用第三人称方式来表达事与人,却极少用第一人称方式来进行表达,而说写表达比较生硬直白,寡淡苍白。例如很多二年级小学生在练习多幅图的看图写话时,有少数学生常常只能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内容逐一写出来,而话和话之间却无任何关联。
(四)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看图写话时学生大体上能正确运用逗号与句号,当翻阅学生的作业或试卷时便能发现,许多低段小学生在进行看图写话时,即使可以正确断句,却在断句时基本都用逗号,仅用一个句号来结尾,学生常常不会正确运用感叹号和问号,搞不清楚问号和感叹号使用在什么地方。例如有学生在抒发对蜘蛛不畏艰难险阻不断重新织网时该用感叹号,还有学生当写到“我们是否也应向蜘蛛学习呢”该用问号,却都用成了句号。有学者也指出了同样的问题,“在近100份试卷里,几乎没有发现一个学生使用了问号或感叹号”。
三、小学第一学段看图写话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要求不清且较低
经过调查发现,小学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师基本没有注意到新课程标准中对看图写话的要求,即使注意到了也是不求甚解,其精神实质却未领会到,于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对学生看图写话能力培养及提高关注不够。在日常看图写话教学里,小学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看图写话的教学目标要求模糊且较低。此情况大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于平时看图写话教学里,就学生观看、想象、叙说、记写的具体实施及思维能力训练教师未提出明晰的要求;二是教师未要求学生就整幅图来完整说与写,未对观看、想象、叙说、记写的顺序提出具体要求,也未对使用感叹号与问号提出明晰目标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仅仅通常停留在依照问题的提示来回答上。例如大多教师的看图写话教案皆是根据标准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而在每一步教学程序里都没有明晰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具体、不明晰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结果造成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训练也未掌握到位。
(二)教师选用图片不够准确
在日常的看图写话教学里,较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图片选择方面存在基本未思考图片本身同学生实际生活是否相一致,学生感兴趣与否,图片自身画质清晰与否,不考究图片来源或“出身”等诸多问题。表现之一即所选图片基本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清楚从何下手,使得学生就看图写话教学里的图片无法产生兴趣,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想说却不清楚如何表达。表现之二是所选图片基本上都是黑白的,往往模糊不清且随意选择,基本上直接使用练习册、试卷上的图,很少从网上查询、选择或下载有关图片,也很少从学校资料室里查找相关的资料,在选择图的方面不太重视。这个现象十分常见,学院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现很多给孩子们练习的教材辅导资料上面的图片十分模糊,但是大多数老师都沒有检查过就直接让孩子们完成看图写话,这样就直接导致孩子们对看图写话的兴趣大大降低。
(三)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
看图写话教学里,小学语文教师中的大多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较传统和单一。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及想象能力培养,而是把答案直接教给学生,就导致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分析想象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训练和发展,还忽略了学生的观看方法传授、口语训练及习作兴趣的具体培养。其表现之一,看图写话教学里使用占比较大的是授受式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方式,更注重的是“抄写”训练,基本无“说”与“想”训练,仅仅让学生就老师提供的部分范文来抄写记忆;表现之二,看图写话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方法是讲授法,相对较单一,而在日常看图写话教学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并未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来进行大胆想象和联想的意识,对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整幅图也不够重视,对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连续性培养和指导也非常缺乏。
(四)评价方式简单且用语匮乏
看图写话教学里,小学语文教师所运用的评价方式往往很简单,评价用语较匮乏。而教学评价方式简单体现在诸多方面,教师对学生看图写话的表扬及激励常常用单调语言或者集体鼓掌,当学生在看图写话上碰见困难时,教师则往往采取不评价或忽略乃至批评,而未对学生的写话困窘加以及时指导。教师评价用语匮乏也体现在诸多方面,教师不管针对看图写话教学实施里的口头评价,抑或针对作业批改实施里的书面评价,对表现稍好的学生不是用“棒”“很好”“很不错”“棒极了”等比较单调乏味的评价用语,就是给作业批个简单的等级(“优”“良”“中”“差”)或分数(95分、90分、85分、80分等),却很少能结合每位学生的写话差异,采用富有个性化、特质化的评价激励用语,也没有对学生作业中的精彩之处进行具体的标记和相应的激励。
看图写话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教学智慧,更新教育理念,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把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作为立足点,必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视角并作好相应铺垫,今后的写作才能有保障,基础才能坚实奠定。虽然当前呈现出不少问题,只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改进教学方法,制定详细的教案和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图片以此来激发第一学段学生说话与写话的兴趣,指导合理的观察次序并培养较好的观看习惯,情境创设来感染学生说话与写话的激情,以多样的批改符号和个性化的评价语来树立学生写话的信心,通过对学生优秀作品的评价来做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写话,擅长写话。
综上所述,注重用多样方式激励学生说话与写话,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定能得到促进与提高,进而为第二、三学段的习作乃至以后的日常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琛群.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11(1).
[2] 马丽琴.小议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
[3] 周雪.小学生看图写话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1).
[4] 李合新,徐万英.增加写话数量 细化语言目标 提高表达质量——由评改二年级看图写话一题说开去[J].新课程研究(小学作文教学),2011(2).
[5] 贾春霞.将习惯培养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J].新课程·下旬,2013(11) .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四川省2011年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四川省教育厅-20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