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膈肌起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ngan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D)患者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运动耐受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过的稳定期COPD患者34例.按照GOLD 20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肺功能分级标准和综合评估分组标准进行亚组划分,均给予20 d的体外膈肌起搏治疗.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CAT评分和mMRC评分,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中度组、B组患者FEV1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2.47,P值均>0.05),重度组、极重度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FEV1较治疗前上升(t=6.81、11.15、3.07、7.22,P值均0.05);极重度组、D组患者治疗后PaO2较治疗前上升(t=2.98、3.08,P值均<0.05).(3)PaCO2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后PaCO2均较治疗前下降(t=5.97、8.22、6.82、5.28、5.64、7.45,P值均<0.05).(4)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t=2.84、9.11、8.16、3.70、5.27、7.68,P值均<0.05).(5)CAT评分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后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4.10、7.67、11.13、7.05、2.91、11.90,P值均0.05),重度组、极重度组、D组患者治疗后m M RC评分较治疗前下降(t=2.74、3.00、5.34,P值均<0.05).结论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肺通气功能受损严重和症状严重的患者获益更多.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关于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研究工作发展很快.本文就其实验研究、侧支发芽理论、临床应用及前景作一综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钛质外科网是近年来国外应用于脊柱外科的一种新型植骨替代物,具有卓越的材料和机械性能,系统内在稳定性强,可内填骨质,易发生骨性愈合,而且适用范围广泛,可与各种内固定器械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 EC O PD)患者合并症与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
目的 探讨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采取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的具体效果.方法 于2017年1~12月期间抽取1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在患者
目的 探讨阶梯式精细化饮食护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由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或不彻底而来,并与营养不良、全身或消化道局部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性腹泻病原菌耐药以及长期滥用抗生素有关。病程均在2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炎性指标之间有无差异及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 将既往肺功能为Ⅲ ~ Ⅳ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