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

来源 :科学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e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定义了衡量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与衡量区域劳动生产率指标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随后,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各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与信息化发展呈现出极强的区域不平衡性,且信息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更强,而同区域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第三产业最为明显。最后采用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进一步确定,在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的互动关系中,信息化为“因”,劳动生产率为“果”。
其他文献
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提升竞争地位的国家战略。由于我国企业的技术能力较低,为了有效的实施自主创新,企业一方面需要通过技术合作快速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另
本文分析了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实现形式,研究了超大型、大型、中小型企业的特点以及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自主创新实现形式选择实施的策略,最后阐述了对
通过回顾外资技术扩散途径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文章从技术扩散行为主体的角度,即技术的供给方、需求方和中间渠道三个方面分析了外资技术扩散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结合对武汉光通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的前瞻性产业,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1985—2005年的专利数据,利用熵的可加性原则定义了创新范围,并分析创新规模和创新范围之
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跨国公司的投资表现出区位多元化、行业集中化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结合传统跨国公司理论、Louis T.Wells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和
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会不会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工业技术资源的多样性
目前企业在实施外包战略中,对外包业务评价主观因素很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文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外包战略决策模型,分别从企业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和组
论述科技型企业家的基本特征,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分析科技型企业家知识转化与转移的桥梁作用及其机制,并提出科技型企业家成长环境营造的若干对策建议.
本文在论证区域创新系统(RIS)是一种耗散结构的基础上,以各评价创新能力的指标为序参量,来描述RIS的有序性和演化方向。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把灰关联度和熵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