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wwww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制度改革的深化,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面临着新的语境与新的问题。为了有效调适现代中国文学学科与当下变革时代的关系,研究学科建设中的新问题,进一步推进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与学科发展,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点与《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武汉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孙毓棠是后期新月社成就最大的诗人,但一直没有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他的长篇叙事诗《宝马》,也缺乏认真的研究,去除历史的成见,我们应该给诗人应有的历史评价。
穆旦诗歌中有宗教意识,这是近年穆旦诗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仔细考证,穆旦思维流程的十个波段及其诗作中,从未对这个所谓宗教意识有过深度表述。穆旦亲属及其好友也均未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穆旦生前有信教的言行甚或思想倾向。穆旦诗歌中的“救主”、“上帝”,是文字的,而非宗教的,是接受西方文化在运用中的习惯体现,它只是一个借词。
从杨义先生提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这一命题以来,短短六年时间之中,学术界出现了大量以“重绘”、“地图”为核心概念的研究论文和专著,google上与“文学地图”相关的条目已逾600万条。无论专业内外,人们从这一充满智慧和形象性的表述中隐约感到一种新的学术范式的浮现。
“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于2007年6月23日至6月25日在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三峡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和深圳维卡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来自国内一百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24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130多篇论文。
2007年8月11日至13日,由兰州交通大学中文系与《文学评论》编辑部主办,《文艺争鸣》编辑部和上海复旦大学比较文学研究室协办的“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兰州召开。来自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的61名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崭新的课题,为廓清研究思路、开拓理论格局,复旦大学中文系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了题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发展:中陶与西方”学术会议。会议于2007年7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与会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多元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007年7月22日至2.5日,由叶j国郭沫若研究学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乐山师范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四川郭沫若研究会、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承办,在郭沫若的故乡乐山召开了“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莅临此会,就百年来郭沫若研究的主要成果及代表性观点进行回顾、总结、反思。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组建于2000年,其时,原为浙江大学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负责人及中国古代文学省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的肖瑞峰教授调任浙工大副校长,同时着手组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在“高起点建设,高目标要求”的学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发展快、成果丰、后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