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从最初的亚里士多德的"城邦"理论,经由西塞罗、洛克、黑格尔的发展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深化.都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从不同的侧面表述了市民社会的理论,使这一理论得以发展.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比较全面,比较详尽的,它对中国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生态问题以生态危机形式凸显,人们的生态危机意识日益增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也逐渐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内容之一.本文试图从语境和文本出发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既是对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更是丰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重
本文分别从“两个必然”提出的历史背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三个角度来看待此命题的合理性,并据此提出“和平共处”是在新形势下处理社会主义和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优先发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提出并进行理论阐述。清算了以前的哲学信仰,形成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现剩余价值并形成理论,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现代化事业的最新指导纲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也是中共历史的现代化,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放到中共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现代化视域下分
随着依法治国的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行法治已成为世界历史潮流和人类的崇高理想,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共同追求。本文从法治的基础层面“法治”角度研究毛泽东时期
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探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问题,以及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中,我发现马克思在其中的
马克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它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正确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它必须与不断发展的中国实际相结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本文对马克思如何评析西方殖民者对东方国家的统治思想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