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临床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c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可引起患者术后其他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和死亡率增高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肺保护具体措施涉及围术期多个环节,临床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围术期管理,包括术前医护团队应及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等对手术患者进行PPCs危险分层并制定麻醉方案;针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戒烟、运动疗法、口腔护理等措施进行术前准备;术中可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呼气终末正压(PEEP)滴定、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适当的肌松药和充分拮抗、中度限制性补液等肺保护策略;术后应保证完善的镇痛同时进行宣教、早期活动和肺部干预等路径.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胃窦超声检查评估不同流速经鼻湿化快速充气通气(THRIVE)联合无创通气(NIV)在全麻诱导时对肥胖患者胃进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2例,男29例,女43例,年龄18~64岁,BMI 30.0~39.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H30组、H50组、H70组,每组24例.三组均行THRIVE 30 L/min预给氧5 min后行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后三组分别接受相应氧流量大小(30、50、70 L/min,FiO2100%)的THRIVE联合NIV(10 cmH2O)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对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0~6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n=21)和罗哌卡因组(R组,n=23).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SAPB,DR组注入含右美托咪定1.0μg/kg的罗哌卡因混合溶液30 ml,R组注入罗哌卡因30 ml.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4%,按照序贯法确定下一例罗哌
目的 探讨麻醉科医师术前受邀会诊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行髋部手术患者100例,男36例,女64例,年龄≥65岁,ASAⅢ或Ⅳ级.根据术前是否接受由外科医师提交会诊申请并由麻醉科高年资主治医师执行的正式会诊,将患者分为两组:受邀会诊组(会诊组)和非受邀会诊组(对照组),每组50例.收集性别、年龄、BMI、ASA分级、年龄校正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麻醉方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等待时间、术前
二氧化碳激光在耳鼻喉手术中的应用有其独特优势,但在富氧地带使用激光有燃烧爆炸风险,国内仍有许多医院没有条件使用抗激光导管,且即便是抗激光导管也不能完全避免激光损伤套囊的可能[1].目前,除了降低吸入氧浓度,还建议注入生理盐水以提高套囊对激光的耐受性,从而提高气道安全性.空气与生理盐水的物理特性不同,对套囊的压力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观察气管导管套囊先后注入空气和生理盐水,对比各自的套囊压力,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 评价双气道喉管用于中心气道狭窄气管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中心气道狭窄气管支架置入术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8~64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双气道喉管组(D组)和普通喉罩组(C组),每组21例.麻醉诱导后,D组、C组分别置入双气道喉管和普通喉罩,行机械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前(T1)、置入喉管/喉罩开始通气时(T2)、手术开始(T3)、支架置入时(T4)及术毕停止麻醉药后5 min(T5)的MAP、HR和SpO2.分别于支架置入前和置入后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炎症反应及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10~12周龄,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TBI组(T组)、右美托咪定25μg/kg组(D25组)、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D50组)和右美托咪定100μg/kg组(D100组),每组15只.S组仅行头皮切开钻孔手术,T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TBI模型,D25组、D50组、D100组分别于TBI模型建立后立即腹腔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TLIPB)对腰椎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超声引导下TLIPB用于腰椎手术的随机对照文献,两位研究员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参照Cochrane文件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VAS疼痛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24 h补救镇痛率和术后不良反应(
目的 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全麻诱导和正压通气对不同容量状态患者双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胃肠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0~70岁,ASAⅠ或Ⅱ级.入室监护后行容量负荷试验,20 min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50 ml.于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分别测量左心室流出道(LVOT)直径(D)和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VTI),记录容量负荷试验前、后每搏输出量(SV),并计算ΔSV.根据ΔSV将患者分为两组:容量反应性阳性组(R组,ΔSV≥15%,n=33)和容量反应性阴性组(N组,ΔSV<1
术前禁水是预防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的重要手段[1] ,指南推荐成年患者禁水时间为2 h[2] ,但临床工作受到多因素限制,患者在术前难以按照指南推荐的时间进行禁水[3-4].既往观念认为,长时间术前禁水将影响患者血容量,增加全身麻醉后低血压风险.老年患者由于心血管功能下降,血容量成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主要因素,血容量的变化将显著影响患者血压[5-7] ,但目前探讨不同术前禁水时间和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术前禁水时间对老年患者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为临
期刊
区域神经阻滞是多模式镇痛的基础方案.与静脉镇痛比较,区域神经阻滞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可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联合应用超声引导技术,能够提高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患儿腹部神经阻滞解剖结构以及局麻药物扩散途径、临床应用以及并发症的报道较少,药物浓度与剂量缺乏统一标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本文分别从患儿腰方肌阻滞(QLB)、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腹直肌鞘阻滞(RSB)、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椎旁阻滞(PVB)的局麻药物扩散途径、浓度剂量、临床应用及相关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