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随着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大数据。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已经无法与之相适应,如何应对此种困境,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的转型策略,旨在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图书馆 服务转型
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各行各业,也影响并改变了教育领域。对高校学生而言,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学生对知识和信息进行获取的唯一途径,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图书,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阅读。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慕课、微课等新型教育形式也应运而生,如今的知识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这种情况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而言可谓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书籍采购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量十分巨大,图书类别也被划分得十分详细,数量也呈现出激增的趋势。对高校图书馆的采购人员而言,很难在庞大的书目中辨别出哪些适用于高校各学科,同时也很难确定书籍是否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因此,书籍的采购可谓十分艰难且繁杂。对以往传统的书籍征集购买流程而言,其很难适应当今时代知识的传播速度,但若不进行信息征集,又很难将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掌握。因此,如今的书籍采购成为图书馆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二)发展理念落后
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即为校内师生提供图书资源及科研相关资料,拓展业务没有必要,这是管理人员对图书馆建设方向存在一定的误解。一旦图书馆处于一个信息封闭的环境,在当今的时代冲击下,必然会面临淘汰。若管理人员无法积极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必将严重阻碍图书馆的持续发展。鉴于此,务必要以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问题,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策略及管理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确保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馆员素质不高
结合多年来的图书馆管理来看,大部分高校的馆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情况,无论是信息化素养、专业技能还是知识结构方面均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此外,部分馆员还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缺乏专业的服务能力,在师生沟通、信息的深度及综合分析、检索服务的开展等方面,无法与读者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需求差距较大。
(四)服务内容单一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不乏珍贵的典籍资料和文献资料,但其服务却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进,依然停留在常规的文献咨询、文献检索以及文献借阅等基础功能上,并未进一步组织管理用户数据,服务类型也并未充分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无法抵御大数据带来的改革浪潮。此外,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未设置数据馆员,未提供数据分析预测工作,服务内容十分单一。一旦不及时对服务方式进行更新与调整,被大数据发展所边缘化在所难免。[1]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所必备的能力
(一)服务管理创新能力
实际上,图书馆自身就是一个在不断变化与成长的机体,其对于文献知识的容纳量始终在变化与增长。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不仅要不断增长自身体量,同时还须不断将服务进行创新与完善。基于已有的常规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及效率,在满足数据的查询以及预测等服务的基础上,能够充分挖掘数据所包含的重要信息, 基于数据分析使服务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结合时代的发展及变化,只有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及全面的文献资料分析服务,才能使图书馆发展不仅仅是体量的调整,而是迈向智能化。
(二)深度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
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具备一定的数据存储条件及能力,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也仅停留于十分简单且单一的数据使用及管理,导致在管理及采集原始数据时往往杂乱无章,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规范可以遵循。现如今,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本就更加多元,基于当前环境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文献相关信息进行推送并深入挖掘,这已经成为图书馆迈向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点。只有将现代技术充分应用于图书馆的发展与运营中,有机整合读者信息、馆藏文献资源以及电子资料库,不断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推送服务,才能促使高校图书馆更加智能化。[2]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策略
(一)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
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一般为研究人员,这也是其一大特点。鉴于此,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满足一般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要为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资料保障。鉴于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要做到由浅入深,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则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要举措,高校图书馆势必要与大数据技术共同生长。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时要做到逐步推进,首先工作人员要能够将前期的数据积累工作做到位,从有而针对性地对数据结构进行周期性管理,分析其规律,从而能够对读者的阅读需求更为快捷、准确地了解。基于社会的发展方向对服务内容进行更新,基于数据分析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務,例如可以对读者进行分类,包括毕业论文撰写、教学科研人员、普通读者以及学科查新等,从而提供针对性咨询服务。[3]个性化服务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借阅查询以及电话查询等,基于数据分析利用网络平台将新书到馆、学科动态以及学术前沿等最新消息推送给相关读者,结合点击率了解用户需求。此外,可以安排专业人士提供线上沟通服务,对服务内容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提升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的关注度,力争能够为不同层次的读者都提供更为便捷且全面的服务。
(二)加强建设数字资源库
要想实现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的有机同步,首先要改变建设观念,做到与网络资源、科技发展相适应,不断将数字资源库的建设落实,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首先,对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源可以优先实现数字化,尤其是那些高校自身的学位论文以及文献资料等,全部将其纳入数字资源库中,这些重要的资源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准。 现如今,移動终端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基于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已发展到鼎盛时期。鉴于此,要想与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相适应,高校图书馆务必要将自身的馆藏数字资源库进行不断扩充,有机结合现有的图书资源。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其他知名数据供应商联系,将本馆的图文资料数据库进行进一步扩充;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发展馆藏的数字信息化,使其逐渐具有一定规模。[4]
建立具有特色的数字资源库,有效整合和优化数字资源库,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每所大学都有自身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代表了该领域的先进水平。特色数字资源图书馆的建设应首先关注其核心和利益,不仅能增加学术影响力,而且能填补相关的学术空白,同时为学术发展提供文献资源支持。可以围绕区域特征建立特征资源库。高校的责任不仅限于学科的建设,也肩负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资源库的发展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展示和传播目标特征、区域优势、资源开发以及本地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平台。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应完整、丰富,同时为读者提供多种阅读体验。
(三)将图书馆管理有效结合大数据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收集管理必须与大数据结合起来,否则对海量信息的资源进行管理将很困难,将大学图书馆管理与大数据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资源效率。首先,建立一个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图书馆分类服务奠定基础。图书馆员可以分析大数据,以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偏好,并针对性地推广更受欢迎的阅读内容。细分图书类别可以使书籍和材料的阅读更加清晰,推荐信息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5]其次,可以通过主动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读者对电子书资源和纸质文档的购买情况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为扩大图书馆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可使用相关的管理软件保存图书馆藏书,对图书借阅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对图书分批次进行科学管理,以节省人工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面临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高校图书馆可谓是整个院校的信息资源存储中枢,因此,更要做到紧跟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阅读形式以及服务模式积极进行改革,结合更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一改传统老旧的服务模式及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为图书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读者得到更为便捷且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春艳.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与服务转型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1(6):97-99.
[2]秦红.探析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与服务转型策略[J].中文信息,2017(10):24-25.
[3]刘冰荣.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与服务转型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18(4):230-232.
[4]李思.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探析[J].时代农机,2018,45(4):116-117.
[5]刘江宁.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20):122-124.
(作者简介:沈彦如,女,本科,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初级,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图书馆 服务转型
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各行各业,也影响并改变了教育领域。对高校学生而言,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学生对知识和信息进行获取的唯一途径,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图书,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阅读。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慕课、微课等新型教育形式也应运而生,如今的知识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这种情况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而言可谓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书籍采购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量十分巨大,图书类别也被划分得十分详细,数量也呈现出激增的趋势。对高校图书馆的采购人员而言,很难在庞大的书目中辨别出哪些适用于高校各学科,同时也很难确定书籍是否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因此,书籍的采购可谓十分艰难且繁杂。对以往传统的书籍征集购买流程而言,其很难适应当今时代知识的传播速度,但若不进行信息征集,又很难将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掌握。因此,如今的书籍采购成为图书馆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二)发展理念落后
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即为校内师生提供图书资源及科研相关资料,拓展业务没有必要,这是管理人员对图书馆建设方向存在一定的误解。一旦图书馆处于一个信息封闭的环境,在当今的时代冲击下,必然会面临淘汰。若管理人员无法积极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必将严重阻碍图书馆的持续发展。鉴于此,务必要以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问题,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策略及管理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确保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馆员素质不高
结合多年来的图书馆管理来看,大部分高校的馆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情况,无论是信息化素养、专业技能还是知识结构方面均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此外,部分馆员还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缺乏专业的服务能力,在师生沟通、信息的深度及综合分析、检索服务的开展等方面,无法与读者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需求差距较大。
(四)服务内容单一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不乏珍贵的典籍资料和文献资料,但其服务却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进,依然停留在常规的文献咨询、文献检索以及文献借阅等基础功能上,并未进一步组织管理用户数据,服务类型也并未充分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无法抵御大数据带来的改革浪潮。此外,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未设置数据馆员,未提供数据分析预测工作,服务内容十分单一。一旦不及时对服务方式进行更新与调整,被大数据发展所边缘化在所难免。[1]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所必备的能力
(一)服务管理创新能力
实际上,图书馆自身就是一个在不断变化与成长的机体,其对于文献知识的容纳量始终在变化与增长。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不仅要不断增长自身体量,同时还须不断将服务进行创新与完善。基于已有的常规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及效率,在满足数据的查询以及预测等服务的基础上,能够充分挖掘数据所包含的重要信息, 基于数据分析使服务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结合时代的发展及变化,只有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及全面的文献资料分析服务,才能使图书馆发展不仅仅是体量的调整,而是迈向智能化。
(二)深度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
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具备一定的数据存储条件及能力,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也仅停留于十分简单且单一的数据使用及管理,导致在管理及采集原始数据时往往杂乱无章,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规范可以遵循。现如今,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本就更加多元,基于当前环境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文献相关信息进行推送并深入挖掘,这已经成为图书馆迈向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点。只有将现代技术充分应用于图书馆的发展与运营中,有机整合读者信息、馆藏文献资源以及电子资料库,不断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推送服务,才能促使高校图书馆更加智能化。[2]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策略
(一)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
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一般为研究人员,这也是其一大特点。鉴于此,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满足一般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要为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资料保障。鉴于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要做到由浅入深,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则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要举措,高校图书馆势必要与大数据技术共同生长。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时要做到逐步推进,首先工作人员要能够将前期的数据积累工作做到位,从有而针对性地对数据结构进行周期性管理,分析其规律,从而能够对读者的阅读需求更为快捷、准确地了解。基于社会的发展方向对服务内容进行更新,基于数据分析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務,例如可以对读者进行分类,包括毕业论文撰写、教学科研人员、普通读者以及学科查新等,从而提供针对性咨询服务。[3]个性化服务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借阅查询以及电话查询等,基于数据分析利用网络平台将新书到馆、学科动态以及学术前沿等最新消息推送给相关读者,结合点击率了解用户需求。此外,可以安排专业人士提供线上沟通服务,对服务内容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提升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的关注度,力争能够为不同层次的读者都提供更为便捷且全面的服务。
(二)加强建设数字资源库
要想实现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的有机同步,首先要改变建设观念,做到与网络资源、科技发展相适应,不断将数字资源库的建设落实,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首先,对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源可以优先实现数字化,尤其是那些高校自身的学位论文以及文献资料等,全部将其纳入数字资源库中,这些重要的资源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准。 现如今,移動终端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基于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已发展到鼎盛时期。鉴于此,要想与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相适应,高校图书馆务必要将自身的馆藏数字资源库进行不断扩充,有机结合现有的图书资源。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其他知名数据供应商联系,将本馆的图文资料数据库进行进一步扩充;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发展馆藏的数字信息化,使其逐渐具有一定规模。[4]
建立具有特色的数字资源库,有效整合和优化数字资源库,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每所大学都有自身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代表了该领域的先进水平。特色数字资源图书馆的建设应首先关注其核心和利益,不仅能增加学术影响力,而且能填补相关的学术空白,同时为学术发展提供文献资源支持。可以围绕区域特征建立特征资源库。高校的责任不仅限于学科的建设,也肩负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资源库的发展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展示和传播目标特征、区域优势、资源开发以及本地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平台。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应完整、丰富,同时为读者提供多种阅读体验。
(三)将图书馆管理有效结合大数据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收集管理必须与大数据结合起来,否则对海量信息的资源进行管理将很困难,将大学图书馆管理与大数据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资源效率。首先,建立一个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图书馆分类服务奠定基础。图书馆员可以分析大数据,以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偏好,并针对性地推广更受欢迎的阅读内容。细分图书类别可以使书籍和材料的阅读更加清晰,推荐信息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5]其次,可以通过主动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读者对电子书资源和纸质文档的购买情况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为扩大图书馆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可使用相关的管理软件保存图书馆藏书,对图书借阅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对图书分批次进行科学管理,以节省人工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面临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高校图书馆可谓是整个院校的信息资源存储中枢,因此,更要做到紧跟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阅读形式以及服务模式积极进行改革,结合更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一改传统老旧的服务模式及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为图书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读者得到更为便捷且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春艳.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与服务转型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1(6):97-99.
[2]秦红.探析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与服务转型策略[J].中文信息,2017(10):24-25.
[3]刘冰荣.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与服务转型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18(4):230-232.
[4]李思.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探析[J].时代农机,2018,45(4):116-117.
[5]刘江宁.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20):122-124.
(作者简介:沈彦如,女,本科,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初级,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