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代蛋氨酸对阳光玫瑰葡萄抗氧化水平以及色氨酸代谢的影响

来源 :中国果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q516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根施有机硒对葡萄抗氧化水平以及色氨酸代谢的影响,以盆栽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采用1.0mg/LSe2-(分别来自分析纯硒代蛋氨酸和主要成分为硒代蛋氨酸的富硒酵母)处理扦插苗和幼树,分析有机硒对葡萄根系和叶片谷胱甘肽氧化循环、抗氧化水平以及色氨酸代谢物质和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硒代蛋氨酸处理扦插幼苗对根系谷胱甘肽氧化循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其抗氧化水平影响不显著.移栽后期发现经过硒代蛋氨酸处理的幼树叶片的谷胱甘肽氧化循环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抗氧化水平也略高于对照,显著降低了色氨酸含量,而显著提高了 5-羟色胺含量.后期富硒酵母处理对葡萄叶片和根系的褪黑素合成相关酶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叶片5-羟色胺-N-乙酰转移酶(SNAT)和芳香烷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AANAT)活性均高于根系,而N-乙酰-5-羟色胺-O-甲氧基转移酶(ASMT)和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MT)活性均低于根系.富硒酵母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和根系的SNAT活性.
其他文献
通过因子分析法,对16个油菜品种(系)的根肿病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1)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2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分别是经济指标因子和品质指标因子,二者累计方差贡献率86.637%,可代表原5个评价因子进行综合评价.2)综合得分排名与种植效益趋势较为吻合,表明评价结果可靠有效.油菜品系18ZP05、18苗337、18ZP01和SHR02在该根肿病发病区表现稳定且有较高的种植收益,可考虑在当地根肿病发病区域进行进一步的种植推广.
为探明花生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前期试验筛选的花生耐旱品种NH5和HY22,敏感品种FH18和NH16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花生品种ROS积累与清除能力,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能力以及根系特征,以明确花生应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应答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花生的根系萎蔫皱缩且根系活力下降,植株的过氧化氢含量增加且在敏感品种中积累更多,与对照相比上升了2.4倍,同时干旱敏感品种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显著下降而在耐旱品种中活力更强且不受干旱胁迫抑制.花生体内的活性氧清除系统主动响应干旱胁迫,在干旱
为快速、自动、精准地测定油菜籽粒千粒重,建立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品种的甘蓝型油菜籽粒进行分样、称取质量、获取图像并经图像处理得到表征籽粒面积的像素数,建立籽粒面积与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利用选择性极限腐蚀算法获得每个籽粒的核,并标记在籽粒的梯度图像上,再利用分水岭算法对标记的梯度图像进行分割.提取一次分割后仍然粘连的籽粒,利用距离变换和求极大值的方法获得籽粒内部的核,再利用分水岭算法进行二次分割.在分割后的图像中随机选取1000粒提取其面积,通过籽粒面积与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得到千粒重.测定的3个
本文针对花生的施肥现状,在明确花生生长发育需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花生全程可控施肥技术,建立花生简化、可控、高效、生态施肥与高效高产技术体系,实现花生不同生育期、地下分布差异的针对性施肥,促进植株抗性、荚果产量提高,同时降低氮肥等化学肥料的施用量,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实现土壤的生态修复和土壤耕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工作环境与生活状态的改变导致人群亚健康状态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膳食补充剂对人体健康有多种保护功能,已经成为消费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类胡萝卜素不仅是光合生物中发挥关键活性的天然色素,也常被用作营养补充剂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行业中.然而类胡萝卜素对加工生产条件、环境因素的高敏感性与自身的强疏水性等特性,限制了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及其在复杂加工食品中的广泛应用;食品基质中存在的其他营养素如脂质、纤维素、蛋白质、矿物元素等也对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有较大影响.相关研究表
果树“541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基于果树的年需求规律研发提出的,为果树养分的精准供应和专用肥的研发提供了有力工具,为果树按需和精准施肥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介绍了果树“541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发依据,详细阐述了果树“541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念、创新点和实施以及营养诊断标准的制定,最后简述了果树“541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
核桃具有极佳的经济价值与保健效果,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在国内国际市场均具有极大的消费潜力.对核桃基因组进行研究,获得遗传序列信息,有助于核桃重要农艺性状的定位与克隆,剖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对开发利用核桃优质种质资源和培育、改良核桃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基因组学在核桃上的进展,包括核桃的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叶绿体测序技术的更新与应用,利用基因组学在核桃中进行的SNP等分子标记的开发、QTL定位结合遗传连锁图谱与全基因组联合分析方法进行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核桃的起源演化等问题研究,并对未来核桃
以嫁接在矮化中间砧244、黄6、24-5、53、SH40上的天红2号为试材,对不同砧穗组合的树体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以24-5和53为中间砧的天红2号树体较矮,新梢年生长量较小,以53为中间砧的中短枝比率最高,长枝比率最低;以SH40为中间砧的树体较以244和黄6为中间砧的树体小.以SH40和53为中间砧的天红2号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按照中间砧排序,天红2号单果重在250 g以上的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53>SH40>24-5>244>黄6;以53为中间砧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
为探究根域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对苹果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同时筛选出渭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根域水肥一体化最佳施肥量,为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施肥量提供科学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处理的香气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共检测出玉华早富苹果挥发性成分3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分为酯类、醛类、醇类物质,此外还有少量的酸类和其他类物质,其中酯类24种,醛类3种,醇类2种,酸类1种,其他类1种.在苹果果实挥发性成分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施肥处理下检
以欧亚种(美乐、品丽珠)、欧美杂交种(夏黑)以及种间杂交种(香百川、福克、摩尔多瓦)葡萄为试材,进行不同温度(34、40.5,47℃)与光强(800、1 200,1 600 μmol·m-2·s-1)组合处理,测定叶片的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强光(1 600 μmol·m-2·s-1)与47℃温度组合时,Y(Ⅱ)(PS Ⅱ有效量子效率)、Pm(光系统Ⅰ最大量子产额)、φ Po(PS 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ΨEo(吸收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o(单位面积叶面积上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