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一社三对接:合作社撑起山区特色产业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b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蒙阴县是一个山区县,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该县从山区实际出发,从总结典型经验入手,找到了一条符合县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一园一社三对接”:“一园”指农业精品示范园,“一社”指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对接”指农业与市场对接、与城市对接、与企业对接。
  示范园,引领果农变革
  仲夏,走进旺庄果品专业合作社的桃园,满目苍翠,瓜果飘香。
  旺庄果品专业合作社位于蒙阴县岱崮镇井旺庄村,井旺庄村是山区村。村民崔伟军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们开始种上了桃树、苹果树,由于品种、种植技术等问题,果农收益偏低。当时每亩桃园产量只有2000多斤。”
  品种老化、种植技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上不去,只有改变陈旧的种植、经营模式,才能突破果农增收的瓶颈。
  于凤军是蒙阴县岱崮镇旺庄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也是合作社的发起人。他卖过农资,搞过果品贩运,是位有经营头脑的人。于凤军认为,让农民引进种植新品种,须让农民看到好处。于是,他在2003年成立合作社,出资30万元,租了50亩地作为示范园,引种了中华寿桃、仓方早生(大红桃蒌)、蒙山红等新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园内的新品种桃树,亩产蜜桃高达8000斤,每亩可增收6000多元。看到示范园效益的村民们,接受了新品种,桃子“换脸”也给他们带来了好的收益。
  合作社,成了果农主心骨
  旺庄果品专业合作社成了当地几个村村民的依托。井旺庄村民崔伟军在村北山坡上有20亩果园,又承包了15亩果园,他以土地入股加入了旺庄果品专业合作社,种上了合作社培育的中华寿桃等10几个新品种桃子。
  崔伟军说:“过去,山上上不去水,浇地时要用800多米的水管,分三级才能把水引上山。入社后,合作社把水管引到了地头,拧开水管就浇。”去年崔伟军家年纯收入10万多元,他说:“合作社不但给我们修了路、通了电、上了水管,到收获时,还以比市场价高出两到三毛的价钱收我们的桃子。此外每年我们股民还能拿到10%以上的红利。”
  野店镇南宴子村村民也尝到了加入合作社的甜头。村民说合作社把土地都调到了一起,一户一大块,发展起来成规模,管理起来省工省力。另外,合作社有懂技术的,可以指导不懂技术的;有闯市场的能人,村民可以依靠他们销售果品,互相帮扶,共同致富。
  创品牌,果品实现“三对接”
  于凤军说,规模有了,产量上来了,再像过去那样等外地经销商来收已不现实了。为确保蜜桃销得出、销得好,旺庄果品专业合作社将示范园生产的蜜桃统一注册了“蒙山脆”品牌,申请并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A级”食品证书认定。
  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将蜜桃分为三个档次,有针对性地实施“三对接”的销售模式。一是示范园的精品果对接大型超市。二是中档果对接批发市场。三是次级果对接加工企业。
  通过实行“三对接”,不同档次的果品都找到了适当的销路,大幅度地增加了合作社和果农收入。遍布全县的1500个营销大户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使蒙阴蜜桃走向了全国。
  蒙阴县在总结“一园一社三对接”模式的基础上,建成绿色标准化基地32万亩,建成16处果树精品示范园和20处标准化养殖场,统一注册了“蒙阴”果品品牌,蒙山脆牌蜜桃、玉皇山牌原粮鸡蛋等34种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目前,全县有183个示范合作社在抱团闯市场,有了品牌有了市场,山区农民种地获得了高收益。
其他文献
7月份,标志着进入了一年之中的盛夏季节,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叶菜容易腐烂。本地叶菜上市量有所减少,而各地时令蔬菜货源充足,陆续批量上市,市场内外地蔬菜供应量增加,能够满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燃料开发与利用现状,燃生物废料锅炉型的选择以及生物废料在流化床中燃烧存在的烧结问题及解决措施,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一系列燃生物废料流化床锅
7月23日,新华社对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进行监测,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份以来,全国生姜价格整体呈下降走势。与2010年11月1日相比,2012年7月22日,生姜全国日均
在冷库放了一年后降价出售,市面蒜头价格跌跌不休,“蒜你狠”炒作谜云渐散。“从广州北上山东买蒜,怀里揣着两百万,到了当地发现,自己原来是小鱼虾。随着新大蒜收购进入尾声,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同时,我国想要实现毕业生在全社会范围内充分、合理地就业,就必须有效地发展职
水蚀控制站是一种用于土壤流失观测的水工建筑,布设于集水区出口部位,带有水位、流速等量测功能.水蚀控制站法是一种用于土壤流失量观测的方法,用于观测集中排水出口处流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