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越哄越哭?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和成年人一样,也会有情绪,快乐、悲伤、孤独、兴奋等。如果遇到麻烦,宝宝也会产生负面情绪,而且需要宣泄,而哭,是宝宝宣泄负面情绪的第一选择。因此,父母要学会了解宝宝哭泣背后的心理。
  不被允许的哭泣
  【案例1】“胆小鬼”龙龙
  4岁的龙龙是个胆小男孩,经常被莫名其妙的东西吓哭。有一天,妈妈带他去地质博物馆参观。在恐龙展厅,龙龙被高大的恐龙骨架模型吓得大哭起来。妈妈见状连忙安慰:“宝贝儿,没事儿的,恐龙都灭绝了,有什么好怕的?不要再哭了,再哭以后就不带你来了!你看,大家都笑话你呢!”龙龙听了妈妈的话,哭得更厉害了。妈妈不好意思地对围观人游人说:“对不起大家啊,打扰了。真没办法,这孩子越哄越哭,真想给他两巴掌!”
  【案例2】“娇气鬼”妞妞
  5岁的妞妞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十分受宠,只要有要求,爷爷都会第一时间满足,但对孙女的哭泣,爷爷却是零容忍。每次妞妞哭,爷爷就会厉声制止:“不许哭,再哭就是娇气鬼,不是好孩子!”妞妞被吓唬,哭得更厉害了。如果奶奶过来安慰妞妞,妞妞就更不会止住哭声了。这时,爷爷就会径直走出门去,落个耳根清净。
  【案例3】“闹人精”贝贝
  4岁男孩贝贝在小区假山上玩,不小心摔了一跤,磕破了膝盖,疼得小声哭起来。这时,奶奶走上前来,一把拉起坐在石头上的贝贝,大声呵斥:“让你不要跑,让你小心点,你就不听,真是闹人精!摔出血了多麻烦,需要花钱上药消毒,还有脸哭?再哭就不理你了,让你一个人在这儿哭个够!”贝贝连忙拽住奶奶的衣服,害怕得大声哭起来,试图让奶奶的心软下来。
  【分析与对策】为什么有的父母不允许孩子哭?
  当孩子哭泣时,其实父母首先需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需要转变的是自己的思维。
  宝宝哭的时候,往往是父母最紧张的时候。似乎,父母觉得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必须及时阻止,否则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可是深究下来,却并非如此。父母阻止宝宝哭,很多时候是因为宝宝的哭勾起了父母内心的不适感,但父母未必有所察觉。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一个难以面对宝宝哭泣的成年人,例如妞妞的爷爷,大多有不被允许哭泣的童年。等到长大了,面对宝宝的哭泣,这样的父母或祖辈会产生自罪心理,觉得宝宝的悲伤是因自己而起,而自己则像是一下子变回那个做错了事却不被允许哭泣的孩子。为了消除这种不适感,父母或祖辈就会本能地阻止宝宝哭泣,像贝贝的奶奶那样用严厉威吓的方式,或者像龙龙的妈妈那样用相对柔和的方式。但是,相对于引起宝宝哭泣的原因,父母阻止宝宝哭泣的行为对宝宝更具伤害性,所以,宝宝会越哭越厉害。
  事实上,宝宝哭泣是正常的情绪宣泄,父母不仅要允许,还应该鼓励和引导。相反,如果宝宝的情绪经常被否定,宣泄行为经常被阻止,那么宝宝的心理健康堪忧。例如,龙龙的恐惧被妈妈否定,他就得到了这样的暗示:妈妈不喜欢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应该害怕,否则妈妈就不爱我了。为了取悦妈妈,龙龙会压抑自己。这种取悦和压抑,其实是训练龙龙弄虚作假,以后犯了错他会撒谎,遭受欺负了会隐瞒不报。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在哪里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呢?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会逐渐扭曲。
  宝宝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成长的机会。宝宝的情绪属于他自己的管理范畴,父母不应该过多介入,父母应该做的,要了解孩子哭泣背后的情绪,并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宝宝会说话了,父母在接纳宝宝情绪的基础上,应该积极与宝宝沟通,引导宝宝用语言把情绪表达出来,宝宝就不会因为无助和受到挫折而大哭不止。在这样的父母身边长大,宝宝就会慢慢学会遇到麻烦不惊慌失措,不发脾气,会尝试讲道理并寻求帮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拥有强大的心理,变得通情达理,从容不迫。
  宝宝为何不买账
  【案例4】“愣头青”元元
  5岁的元元是小区里有名的愣頭青,不仅经常惹是生非,而且脾气犟,认死理。元元的妈妈无奈地说:“我真拿这小子没办法!淘气不必说了,我其实最怕他哭。他一哭起来,那场面简直是地动山摇,没半小时止不住。我请教过心理专家,孩子越哄越哭该不是有病吧?专家告诉我,哄孩子要多与孩子共情。可是,我试了好几次都没有用,他还是要哭。前天,他居然用哭腔让我‘滚开’,我的心都伤透了!”
  【分析与对策】共情是一件有力的武器
  所谓“共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也被翻译为“同感”“同理心”等,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在心理治疗中,共情是一件有力的武器,但如果使用不当,效果适得其反,因为假装的共情无异于欺骗。妈妈的共情不能让元元止住哭声,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缺乏接纳的共情,宝宝不买账。
  哄劝宝宝不哭的时候,父母常常犯的错误是:给宝宝的行为和心理做评价。在表达完对宝宝情绪的理解后,父母常常立刻否定孩子的行为:“你很难过,但是大哭大闹可不对!”“我知道你生气了,但是你也不能乱扔东西啊!”宝宝还是感觉到并没有被真正接纳,于是继续大哭。
  实际上,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恐惧、愤怒、委屈都是正常的情感反应,宝宝既然有了这样的感受,父母应该首先表达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导他去面对,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拒绝和否定孩子的情绪。
  第二,宝宝感觉被进一步误解,委屈得大哭。
  在对宝宝的情绪表示理解之后,父母说的话很重要,如果此时父母给宝宝的行为贴上负面意义的标签,或者急于对孩子哭的原因下判断,就会让孩子因进一步被误解而委屈得大哭。在妈妈看来,元元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是一个惹不起的愣头青,甚至可能有心理疾病,这些都是负面标签,如果妈妈与他共情时提到这些负面标签,元元当然不接受,骂妈妈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宝宝被接纳了,开始释放情绪,于是大哭。   还有一种情况,是元元感觉到被接纳了,他要将心中的委屈释放出来。这时候,允许他哭上一会儿,有助于他驱散心中的阴霾,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
  既然要与宝宝共情,那就有必要学会鉴别宝宝不同用意的哭声。
  1.生理性哭闹。这是宝宝与生俱来的保护机制,呼唤父母来帮他解决某种具体的问题。识别这种哭声,对父母来说很简单。对宝宝的生理性哭闹,父母要有耐心。
  2.想达到某种目的的哭闹。这种哭声有假装的痕迹,声音忽大忽小,格外夸张,所以很好识别。这种哭闹是宝宝在试探哭的威力以及父母的耐心,所以,父母的对策是绝不让步,把道理讲清楚,然后不再理他。
  3.委屈的释放。用哭泣释放委屈同样是成年人的常用方式,所以一听就能听出来。对此,父母一定要安慰宝宝,让宝宝尽情释放委屈,否则,小委屈在心里憋得多了,会酿成大问题。当然,委屈释放出来了,还要切实地解决问题,否则委屈还会找上门来。
  孩子需要被接纳
  【案例5】冬冬为何不哭了?
  暑假结束后第一次去幼儿园,4岁的冬冬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撒手,大哭不止。妈妈哄了半天,无效,只好狠心把冬冬交给老师,擦着眼泪迅速开车离去。见妈妈真的走了,冬冬哭得撕心裂肺,惹得小朋友们都眼含热泪。
  这时,园长走过来,把冬冬揽在怀里,让他继续哭,同时轻拍冬冬的后背,说:“我知道跟妈妈说再见是很难过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难过的事,不过你要知道,妈妈下午肯定会回来接你的,她爱你,不是吗?现在,我们来做点什么,帮你感觉好一点,好不好?”一邊说着,园长一边慢慢领着冬冬往屋里走。这时,冬冬的号啕大哭已经变成了小声抽泣。进屋之后,园长拿给冬冬一张纸和各色蜡笔,和他一起坐下来画画。这时候,冬冬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写写画画起来。
  【分析与对策】被接纳才能释放
  冬冬为什么不哭了?园长的言行为什么如此有效?
  宝宝哭泣时,父母如果想帮助宝宝,需要做以下四件事:第一,认可宝宝的感觉和情绪;第二,搞清楚宝宝为什么哭泣;第三,帮助宝宝让心情好起来;第四,启发宝宝自己解决问题。
  园长的一系列言行就包含了这四件事:首先认同冬冬的难过情绪,允许他哭泣,不以止哭为目的,然后帮他用别的方法表达对妈妈的依恋,这个方法一定要有趣,对冬冬有吸引力,在为冬冬转移注意力。
  儿童心理学认为,宝宝需要在情绪的爆发中学会认识情绪、疏导情绪,以及管理情绪。因此,宝宝每一次哭泣,都是父母帮助其锻炼和提升情商的好机会。美国积极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指出,父母在与宝宝共情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事要做:当宝宝的情绪平复时,父母需要引导宝宝复述经历,这样能使宝宝理智的左脑和情绪化的右脑进一步联结,即调用左脑理顺细节,并将经历转化为语言,然后引入右脑,重访他的情绪,提升宝宝对情绪的感知和掌控能力。
  “在童年里哭泣的孩子,会在爱中汲取力量,在成长中擦干眼泪,长成内心柔软又坚韧的天使。别着急,别催他,童年的美好里,放肆地哭也是其中之一。”丹尼尔·西格尔动情地说。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一石激起千层浪。  自2020年上半年南京赶超天津,历史性进入全国城市经济TOP10方阵以来,前十名中仅剩北京一座城市,有关“北方失守”等区域话题,一时霸占网络头条。  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是我国经济社会空间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揭示了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这也成为“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16-03  答疑专家:陈雁飞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国培专家  问: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答:《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指规范或衡量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准则或尺度,也是体育教师任职后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准则或标
时下,中国社会正流行“习惯性质疑症”:陌生人过来问路,我们会警惕他另有企图;看见同事拿着一个新款的名牌包,我们会质疑是假货;超市搞促销,我们会质疑这是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官员、明星做公益活动,我们会觉得这是在作秀……我们似乎对什么都不敢相信。我们为什么如此多疑?当孩子理直气壮地质疑一切,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本期,我们邀请社会学博士、某社会调查机构分析师董志明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
近两年,世界上最邪恶的网络游戏莫过于“蓝鲸”。这款以教唆青少年自杀为目的的死亡游戏肇始于俄罗斯,很快扩散到全世界,引起许多国家政府的警觉,严令禁止,但“蓝鲸”仍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数以百计的青少年死亡。许多家长不解,不过是一款游戏,“蓝鲸”何以有如此可怕的邪恶力量?自愿赴死的孩子究竟中了什么邪?西安市高一女生琪琪的亲身经历有助于我们破解“蓝鲸”的秘密。  琪琪家境殷实,爸爸郑立山是一家通讯设备公司的
郑州将逐步在中学生中推广美式腰旗橄榄球,这种适合少年参与的橄榄球运动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团队意识的同时,要比成人橄榄球“温柔”许多。  7月26日,中美橄榄球交流协会的两位美国橄榄球教练来到郑州九中,对市区6所中学选出的60多名学生和体育老师进行培训。美式腰旗橄榄球郑州地区负责人孙凯称,继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城市之后,郑州成为国内第八个推广这项运动的试点城市。  腰旗橄榄球是一项大众化运动,不允许
女 儿正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幼儿园上学前班。有一天,她从幼儿园回家,嘴里念念有词,用她稚嫩的声音在唱一首怪怪的歌。我问:“宝贝,你唱的是什么歌啊?”女儿说:“是Lady Gaga。”我再问:“是老师教的?”女儿眼睛一亮,说:“老师没教,是老师在我们画画时放的音乐。”说完就蹦蹦跳跳地跑开了。我上网查询,好家伙,原来Lady Gaga是个大明星,我居然不知道。我心想,美国老师搞的什么把戏,怎么能让孩子画画
10月,由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催生的大众创业潮,正呈现出一派秋收景象。  今年3月1日,注册资本改革作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排头兵,开始全面实施。经过半年多的持续推进,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社会活力的“加法”,新注册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正在形成。  从10月1日开始,以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正式实施为标志,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入“第二季”。  这也意味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不再
一  市宾馆八号楼现在是办案重地,近期内不断有本市官员和企业主被通知到这里接受问讯。有幸到此一游者无不与 “1022”案有所牵扯,前市政协副主席简增国也不例外,但是他表现得格外镇定。  “1022”是日期,那一天有一位高层领导在一封举报信上作了段措辞严厉的批示,一起腐败大案进入办理。目前案件主角,本市市委副书记蓝伟立已被“两规”,省纪委洪主任等一组人员奉命来到本市调查取证。  洪主任说希望老领导能
为了矫正儿子的强迫症,她辞去不错的工作,开辟了另一条人生之路,带着儿子不停学习,不断挑战。最终,母子俩都有了不一样的精彩。  检察官妈妈泪奔:  帅气儿子“极度弱智”  2016年12月29日,在江苏常州保利大剧院举办的第37届世界丽人大赛中国区总决赛上,上海选手陈叶芝获得了风韵组全国总冠军。台下,她那患有强迫症的儿子把手掌都拍红了……  陈叶芝1963年生于上海市,她从小就喜欢冒险,愿意不断尝试
“亲子策略”纠正儿子坏习惯  今年12岁的王雷,是浙江金华婺城小学的一名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多才多艺,不仅是父母的骄傲,也是老师的宠儿和同学们争相学习的榜样,堪称“别人家的孩子”。但以前王雷可不是这样的……  王雷的妈妈是中学语文老师,爸爸王志伟是中学理科老师。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王雷自然被爸妈寄予厚望,但王雷并没有按照爸爸妈妈的期望发展。  2012年,幼儿园毕业的王雷进入小学,他的班主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