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管理:现状、问题与深化改革思路

来源 :财贸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价格改革已经进入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价格管理体制的新阶段。本报告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管理模式,界定了价格管理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了我国价格管理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新时期我国价格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任务和思路。
其他文献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构想,未来20年里我们将完成经济体制转轨的任务,实现全面小康。这样的构想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已从政策设计的角度锁定在1978—2020年的时段内,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转折点上。在政府主导的渐进路径上,政府既推进着市场机制的建立,也同时推动着计划手段的创新,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始终承担着计划体制下的诸多任务与责任。财政作为政府政策实施的财力保障,以自身的变动见证了这一过程,与体制转轨进程和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深刻的互动关系。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对财政改革中
本文尝试从供给角度来研究金融发展的微观动因。主要研究经济生活中哪些因素的出现或变化会从生产(金融服务的提供)方面致使金融发展,我们把这样的金融发展称为“供给领先型”。供给领先型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制度环境的变化。本文所做的理论分析对眼下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内生-外生货币理论、托宾的货币增长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货币税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西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货币作用机制观的剖析,论证货币政策在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中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战略设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信用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但是,人们对信用效应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尤其是对信用关系紊乱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认识得不多,而对信用的积极作用往往习惯于借鉴美欧现成的信用模式。本文从深化对信用效应的认识入手,分析了信用秩序混乱的形成原因,并在简要评价我国信用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和增强我国信用秩序的建议。
中外金融机构合作是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它标志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正在全方位展开。合作是各经济主体以利益相容为前提、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优势互补的经济活动,中外金融机构合作中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本文是在对上海、广东两地一些中外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旨在对中外金融机构合作中存在的政策边界、合作目标、合作对象、合作范围、合作博弈等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加入WTO后,如何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已成为中资银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外资银行面对中资银行具有的本土化和政府扶植的优势,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也成为其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进行竞争性合作。在具有竞争力的方面竞争,在具有共同利益的方面合作,以竞争求合作,以合作求竞争,共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把中国金融市场的“蛋糕”做大,使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
中央部门预算改革已进行了4年,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改革成果,但在规范与效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应提高预算管理的“统一性”,进一步规范政府资金的投向和投入方式,实现计划与预算的分离;将政府的活动完全置于预算的监督和管理之下,强化预算的法律地位,将整个预算编制的环节和工作内容程式化和规范化;保证政府预算全过程中(首先是预算草案)有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逐步实现预算编制的公开、公正、规范。
本文指出,土地出让制度是一种许可证制,是由政府创造的一种进入壁垒。以协议出让为主的土地出让制度不仅导致了垄断,而且还导致了严重的“圈地运动”和寻租行为。因此,对土地市场而言,一方西要反垄断,改协议出让为拍卖出让,使许可证竞争;另一方面要鼓励竞争,使大的土地开发项目拆分为众多小的土地开发项目。
中国金融系统“存差”的经济含义已经由传统金融体制下的货币回笼和银根紧缩转变为目前市场金融体制下的金融资产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存差在单个金融体系和整体金融体系中反映的分别是资金运用效率和资金投向渠道的转移,因此它具有不同的微观和宏观经济效应。另外,本文在认真分析存差总量和结构的基础上得出:存差并不表明资金在金融机构的闲置,相反具有不少积极作用。例如,存差是实施国债政策和收购外汇储备的主要资金来源,对抑制通货膨胀因素积累、减轻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压力有积极作用。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该采取疏导的措施减少
当代金融这个概念,较多地倾向金融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的存在及其理论支撑如何认定,特别是结合我国的现实,如何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做了进一步探讨。此外,对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关系,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