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是基础。廉政教育的目的在于警钟长鸣,使教育对象慎微慎独,自觉遵纪守法,在思想上筑起防线,增强抵抗力、免疫力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笔者认为,反腐倡廉教育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屏障,应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宣传廉政制度和廉洁理念为重点,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从健全监督与约束机制入手,不断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抓住三个关键点,突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
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因此,必须紧跟形势发展,把握教育的对象、内容和阶段重点三个关键,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一是扩大教育对象范围,由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岗位职工扩大到整个职工队伍。由于当前社会上腐败意识泛化,社会对反腐的态度部分由痛恨转变成一定程度上容忍腐败、羡慕腐败,更有甚者去效仿腐败,所以,廉政教育不能停留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上,不能只教育少数人,而应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全方位占领舆论教育阵地。同时,必须把党员和领导干部、关键岗位职工作为教育的重点,特别是“一把手”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帮助他们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成为一边接受教育、一边教育他人的受教育者和传播者。二是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划分层次,突出重点。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反腐倡廉教育重点对象——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一方面要着重抓好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教育,区分教育对象,划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采取因人施教。一方面加大对职工群众的教育力度,把教育工作做到基层,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不仅要宣传“大道理”,还应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立足现实讲透“小道理”。三是把握时机抓好专题廉政教育,坚持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个阶段一个重点,以专题警示教育、典型案例教育、廉政主题教育、节日送廉教育、岗位变动思想教育等为重点,辅以经常性的广泛教育,增强教育的贴近感和警醒作用,提高了党员干部自律意识。
二、创新教育方法,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要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就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为广大受众者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寓教于乐的教育氛围,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加强示范教育,增强引导性。以树立正面形象、弘扬清正廉洁为目的,通过集中宣传、巡回报告等形式,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从正面加大反腐倡廉教育的力度。二是深化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以严肃党纪、惩治腐败为目的,体现惩治与防范相结合,重在防范的工作思路,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廉政影片、以案说纪、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起到关口前移,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作用。三是丰富廉洁文化活动,营造树廉倡廉氛围。以易于接受、乐于参与为目的,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如观看展览、讲廉政党课、组织知识竞赛、举办文艺晚会等,使职工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增强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深化党风廉政的教育效果。四是充分发挥媒体效应,扩大教育覆盖面。利用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扩大反腐倡廉教育影响力,开设廉政栏目、制作警示教育光盘、创立廉政网站、开通信息平台、推出廉政课堂、运用远程教育,使反腐倡廉教育入情入理,入脑入心,提醒领导干部自觉廉洁自律,拒腐倡廉。
三、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巩固廉政教育成果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了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依托,因此,要确保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还必须把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贯穿于反腐倡廉教育的各个方面。一是建立廉政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警示谈话和廉政承诺等廉政工作制度,使反腐倡廉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干部教育制度化建设,坚持和完善各级党组织理论中心组廉政学习制度、新提拔领导干部廉政培训制度等,增强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职工的勤廉意识。三是加强对教育的监督管理,对教育的对象、内容、形式、组织保证和工作程序进行规范,使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不同程度地接受廉政教育和监督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全员拒腐防变的自律意识,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四是坚持教育的长期性,把反腐倡廉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道德风尚,推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与社会公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营造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民的家庭美德教育,培育良好的生活作风,形成立体的廉政建设氛围,增强教育的持久性。
党风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应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健全教育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把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有机地结合,把握教育的针对性,注重教育的导向性,扩大教育的影响力,确保教育的效果。
一、抓住三个关键点,突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
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因此,必须紧跟形势发展,把握教育的对象、内容和阶段重点三个关键,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一是扩大教育对象范围,由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岗位职工扩大到整个职工队伍。由于当前社会上腐败意识泛化,社会对反腐的态度部分由痛恨转变成一定程度上容忍腐败、羡慕腐败,更有甚者去效仿腐败,所以,廉政教育不能停留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上,不能只教育少数人,而应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全方位占领舆论教育阵地。同时,必须把党员和领导干部、关键岗位职工作为教育的重点,特别是“一把手”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帮助他们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成为一边接受教育、一边教育他人的受教育者和传播者。二是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划分层次,突出重点。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反腐倡廉教育重点对象——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一方面要着重抓好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教育,区分教育对象,划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采取因人施教。一方面加大对职工群众的教育力度,把教育工作做到基层,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不仅要宣传“大道理”,还应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立足现实讲透“小道理”。三是把握时机抓好专题廉政教育,坚持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个阶段一个重点,以专题警示教育、典型案例教育、廉政主题教育、节日送廉教育、岗位变动思想教育等为重点,辅以经常性的广泛教育,增强教育的贴近感和警醒作用,提高了党员干部自律意识。
二、创新教育方法,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要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就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为广大受众者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寓教于乐的教育氛围,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加强示范教育,增强引导性。以树立正面形象、弘扬清正廉洁为目的,通过集中宣传、巡回报告等形式,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从正面加大反腐倡廉教育的力度。二是深化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以严肃党纪、惩治腐败为目的,体现惩治与防范相结合,重在防范的工作思路,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廉政影片、以案说纪、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起到关口前移,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作用。三是丰富廉洁文化活动,营造树廉倡廉氛围。以易于接受、乐于参与为目的,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如观看展览、讲廉政党课、组织知识竞赛、举办文艺晚会等,使职工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增强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深化党风廉政的教育效果。四是充分发挥媒体效应,扩大教育覆盖面。利用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扩大反腐倡廉教育影响力,开设廉政栏目、制作警示教育光盘、创立廉政网站、开通信息平台、推出廉政课堂、运用远程教育,使反腐倡廉教育入情入理,入脑入心,提醒领导干部自觉廉洁自律,拒腐倡廉。
三、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巩固廉政教育成果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了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依托,因此,要确保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还必须把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贯穿于反腐倡廉教育的各个方面。一是建立廉政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警示谈话和廉政承诺等廉政工作制度,使反腐倡廉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干部教育制度化建设,坚持和完善各级党组织理论中心组廉政学习制度、新提拔领导干部廉政培训制度等,增强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职工的勤廉意识。三是加强对教育的监督管理,对教育的对象、内容、形式、组织保证和工作程序进行规范,使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不同程度地接受廉政教育和监督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全员拒腐防变的自律意识,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四是坚持教育的长期性,把反腐倡廉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道德风尚,推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与社会公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营造文明高尚的社会风气,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民的家庭美德教育,培育良好的生活作风,形成立体的廉政建设氛围,增强教育的持久性。
党风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应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健全教育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把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有机地结合,把握教育的针对性,注重教育的导向性,扩大教育的影响力,确保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