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煤层区段煤柱爆破卸压工程应用

来源 :煤炭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宽沟煤矿西翼I010203工作面进风巷受到下方采空区侧向应力影响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采用现场煤体应力计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和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相结合的手段,分别对进风巷上帮围岩应力和煤柱侧围岩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进风巷上帮煤体应力分布与巷道下帮侧煤体应力分布不同,巷道上帮侧煤体应力浅部应力高于深部应力且与至工作面距离呈正相关,孔深4.5 m煤体应力集中程度最高,采动应力集中分布在超前工作面50~110.6 m,显著影响范围为超前工作面50 m内;巷道下帮侧煤体应力深部高于浅部且与至工作面距离呈正相关,煤体应力集中位于9 m以上的深部位置,采动应力集中分布在超前工作面50~80 m,显著影响范围为超前工作面60 m内;确定了进风巷上帮煤体预卸压范围为50~120 m,巷道下帮煤体的预卸压范围为60~80 m.参考经验数据以及理论计算,确定了进风巷上帮煤体爆破卸压工程和下帮煤体大直钻孔卸压工程的相关参数,结合P ASAT探测和围岩应力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设计的煤体爆破卸压工程能有效降低区段煤柱围岩应力集中现象,但大直径钻孔应确保一定的工程量,形成连续卸压面才能达到预期卸压效果.
其他文献
以电机外套的空心铝合金型材为实例,在原模具设计制造的经验基础之上,讨论了该型材挤出模设计的主要步骤,通过对电机外套挤出模的加工制造论述了悬舌比大、中空型材的模具加工工艺.根据产品图,由于该型材为中空型材,为了保证在挤压时的金属流动更均匀,将该型材模具设计成分流模.选用4Cr5MoSiV1(H13)模具钢作为模具材料,讨论了该型材挤压(出)模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特点.
随着电网设备故障资料的电子化,与电网设备故障相关的文本数据资源迅速增长。为利用其中的知识,本文拟将电网设备故障领域文本蕴含的知识结构化,构建电网设备故障领域知识图谱。知识抽取是知识图谱的主要构建方法,是从非结构化的文本中提取结构化知识三元组的过程。其中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是主要任务。但目前现有命名实体识别模型缺乏对领域的针对性,且大多采用合并预测实体位置和类别的任务构建模式,造成误差积累。在关系
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之快,因此目前软件项目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客户方对于定制化软件产品的要求也同时大幅度提升,相应的给软件项目外包公司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风险因素,而这些各式各样的风险因素都很可能会导致整个定制化软件外包项目的失败。目前国内很多的软件外包公司对于软件外包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不高,没有切实做好项目风险识别、应对和监控,结果导致软件外包项目进度失控甚至整个项目以失败告终。本文基于
随着汽车模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控制模具制造成本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模具制造过程中存在加工工艺、机床协调、过程控制的不足,另一方面随着模具订单量、原材料费用的增加,给模具制造成本控制增加难度.以汽车模具制造成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汽车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成本现状,统计数据对模具制造成本进行分析,找到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并结合实际经营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对汽车模具的制造成本管控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针对新时期下我国煤炭资源安全稳定供给难题,系统分析了煤炭资源存在的开发供给不均衡、需求变化不确定等矛盾,剖析了提升煤炭高质量稳定供给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煤炭智能柔性开发供给技术体系与建设思路.系统分析了煤炭智能柔性开发供给体系的技术内涵与特征,提出了综合考虑煤矿生产能力柔性系数与煤炭运销能力柔性系数的煤炭开发供给柔性度的概念,采用运筹学等方法建立了煤炭智能柔性开发供给响应模型,基于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设全国煤炭供需监测预警平台(中心),采用分布式技术对煤炭全产业链数据进行监测分析,预测煤炭开发供给
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开设《数控加工技能提升实践》综合实践应用课程,授课中同时使用UG和上海宇龙数控仿真加工软件,实现零件的生产加工调试.综合实践应用项目的 开展完善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课程间的衔接,突出了应用型的专业特色.
钣金模模板和脱板类的工件材料一般均为Cr12MoV,这种材料在热处理后硬度一般能达到55~62HRC,切削性能极差,一般采用圆鼻刀以0.02~0.06mm的下切步距(Ap)逐层铣削加工孔特征,但为了提高其加工效率,尝试通过测试合理的加工参数运用外冷钻钻孔的方式代替,取得了不错的加工效果[1].以螺丝底孔为例,对“以钻代铣”新工艺进行详细论述,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实际测试相结合,全面分析了“以钻代铣”新工艺刀具的选择、参数的设定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果[2].
为保证高寒高海拔地区露井联合矿区废弃露天采坑回填时和回填后其下方浅埋井工巷道的稳定性,分析了影响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回填体载荷、施工车辆载荷及其动载、采坑积水后水体载荷及地面井下间的水力联系,通过分析采坑纵、横剖面井工巷道和采坑底部的垂直距离,确定了一区段回风斜巷为重点评价对象,圈定了评价范围.分析认为冷季时,冻土层的存在起到了隔水作用;暖季时,虽然存在季节性冻融影响,但地面井下之间的水力联系本身较弱,也不会因为采坑回填而加强.采用弹性力学理论计算了回填体载荷、施工车辆载荷及其动载和采坑蓄水后水体
针对极近距离采空区下大断面开切眼及相关硐室围岩变形情况复杂,且该工况下支护结构可靠性验证及优化研究不足等问题,通过FLAC3D与ANSYS数值模拟软件对采空区下开切眼掘进过程围岩及支护结构变形及受力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支护工艺及相关参数进行优化,对比不同支护排距下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集中状态,并通过现场工程应用及围岩变形实测验证支护方案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通过薄板理论计算得到开切眼顶板无支护条件下初次破断距为19.6 m,周期破断距为8 m,因此在进行架棚支护时最大滞后距离不应超过8m;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当支护
本文主要面向C-RAN网联自动驾驶场景下车辆移动性管理中的网络性能提升问题,通过研究网联车辆动态协作簇聚类算法及其维护机制,以用户为中心构建车辆RRH协作簇,优化车辆的实时吞吐量和提升网络的无缝性。在用户的RRH协作簇确定后,为了更好地提升资源块分配效率,基于开源的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OAI(OpenAirInterface)设计并实现了面向移动性网络的无线网络开放控制器,支持智能调度算法的替换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