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翡翠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如墨,风急雨如注。
  上等兵洪恩,与战友们扔掉锄头、铲子、铁锹,徒手拼命地挖着、刨着,废墟下埋着老师和学生。
  与死神赛跑,时间就是生命。
  “有人,轻点儿。”一只手、一条胳膊,长发、头脸……一把大雨伞罩过来。战士们急切地、轻轻地把人从废墟中抱出来。
  人,已没了呼吸。战士们黯然,洪恩的心轻轻颤抖。他拼命继续挖着、刨着。“有人,轻点儿。”“还活着,快……”
  剌啦,一条银色长蛇,把夜空撕裂。一张粘满泥水、年轻女孩的脸映入眼帘,一只手臂向前屈伸着,那么的无助。
  洪恩的心在颤抖。他依稀看到自己的小妹,一个人在家照料重病的母亲,也是这般的无助:“哥,下月妈妈透析的钱,怎么办?哥,妈说不想去医院了……”
  雨停了,天刚蒙蒙亮。连队又奉命开进一片居民区搜救。
  洪恩手持生命探测仪,仔细扫描着每一处断墙、瓦砾堆。突然他脚踩一软乎乎的东西,用手扒了两下,扯出一个牛皮纸袋子。
  打开一看,洪恩的眼睛瞪得溜圆,全是成捆的百元大钞。他用力掂了掂,少说得10万吧。心想,自己有这些钱该多好啊,妈妈的病会更好地治疗。
  不由得手伸进纸袋,他迅速地瞥了眼周围,战友们正在忙着搜寻,没有人注意。
  “要遵守群众纪律,不拿灾区一针一线!”洪恩脑海有个声音响起。他的手哆嗦了一下,又向四周瞥了一眼。
  “哥,妈妈的透析费怎么办?”又一个声音回响在耳畔。洪恩使劲甩了甩头:“一捆,就拿一小捆,没人知道吧。”
  心跳加速,他似乎听见自己颈动脉的血液在沸腾,咆哮着冲向脑门。
  “快过来,有生命迹象!”班长汪明向大家招手。
  洪恩拿钱的手一哆嗦,脸瞬间涨红。那一小捆钱,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猛地丢回去,拎起纸袋子跑向班长。
  晚上,洪恩把一大纸袋子钱如数上交连队。指导员郑义在全连点名表扬了他。他的脸火辣辣地烧。
  “哥,肾源有着落了。”一大早,洪恩接到小妹的电话,布满血丝的双眼瞬间晶亮。
  “但是,但是……”小妹兴奋地说着喜讯,接着就吞吞吐吐起来。
  洪恩焦急地追问:“但是什么呀?”
  “但是……”小妹带着哭腔,“医院说手术要30万!”
  “怎么办啊哥,要不我去卖肾,给咱妈筹钱……”小妹一口气说了很多。
  “不行!小妹,你听哥说……”洪恩一下子拔高了声音,忽又柔声地宽慰着,“给哥一周时间好么,让哥来想办法。”
  挂了电话,心在抽搐。洪恩牵挂妈妈的病情,更担心小妹一时冲动做了傻事。怎么办?医院说最多等一个月时间,到时筹不到费用错过了机会……他不敢往下想。
  拳头紧握着,他好想跟连队汇报下自己家的困境。可是,看到灾区的惨烈场景,看到战友们奋不顾身,话到嘴边又难说出口!
  “嘟嘟嘟……嘟嘟嘟……”急促的集合哨音响起。洪恩强压心事,随着队伍又出发了。黄金72小时,他们在争分夺秒,大家坚信每多挖一块土,多刨一分地,就可能多一人生还。
  这是一处机关办公区域,废墟铺展,满目疮痍。洪恩与战友们地毯式扫描每一个地方,突然在一楼梯塌陷拐角发现了生命迹象。当他们将幸存者送上救护车,每个人眼角挂满泪水。是喜悦,是对生命的敬重!
  休息时,洪恩有心事,独自坐到一废墟堆旁吸烟。不经意间扭头扫了一眼,一块厚重的水泥板下,压着一张几近解体的豪华写字台,还挂着半截抽屉。好奇心让他猫腰过去,伸手一扒拉,花花绿绿的钱币从抽屉散落,还有一枚钻戒指、两串金项链、一个小红盒子,滚落下来。
  洪恩一下子蒙住了。谁这么奢侈?我这是发了啊!洪恩感到脑子有点乱。他使劲咽了口唾沫,伸手去抓那些钱,突然手一转将戒指和项链抓起,极快地塞进口袋。
  长舒一口气,才漫不经心地拿起那个小红盒子。打开的瞬间,洪恩定住了,他微张着嘴、喉结蠕动,似要窒息。
  “金翡翠,就是金翡翠。”洪恩轻轻从盒子里拿出一枚橘黄色的玉镯,晶莹透亮、高贵典雅,阳光下黄雾萦绕,美丽动人。他清晰记得,15岁那年,爸爸带他去参加一个玉石展会,有尊橘黄小玉佛惊艳全场。后来,爸爸告诉他,小玉佛是难得的极品黄玉——金翡翠,有价无市。
  有了它,妈妈的病就有救了。洪恩决然把金翡翠放回盒里,装进了贴身衣兜,随后又把钻戒、项链掏出来,大声喊道:“快来啊,这里发现了东西!”
  “小妹,钱有着落了。”洪恩一直担心着妹妹,刚返回宿营地就打电话。妹妹问他钱从哪里来,他说,救了一个大老板,知道咱的难处,愿意捐款资助。
  “真的吗,我怎么觉得不对劲呢?”
  面对小妹的质疑,洪恩很生气地说:“哥什么时候骗过你,我会拿妈妈的命开玩笑吗!”
  见哥哥这么严肃,她知道是真的了,心里很高兴。可是,放下电话一个人蒙着被子哭了好久好久。
  而此刻,她的哥哥更是心中煩躁。刚刚连队又强调了群众纪律。他怀里的金翡翠,就像一枚定时炸弹,让他备受折磨。
  夜,已深了。洪恩怎么也睡不着。好几次,他真想把金翡翠交给连队。可是,妈妈的病痛,妹妹的眼泪,还有那肾源……让他无法付诸行动。
  唉,一声长叹,洪恩穿上衣服走出帐篷。他把金翡翠仔细地包好,埋藏在一处隐蔽的地方,这是妈妈的救命钱啊!
  拂晓,天空乌云滚滚。
  洪恩随连队向宿营地西南30公里处的山谷开进,任务是搜救一群游客。到达目的地,那些客栈已化为废墟,有几家还被垮塌的山体掩埋。
  很快,挖出了5具尸体。
  洪恩的班负责搜救被山体掩埋的地带。他们不停地清理着碎石、泥土,又挖出两具尸体。这时,大家发现在客栈残墙与垮塌山体间,有一很深的夹缝。生命探测仪显示,有微弱生命迹象。   “我个子瘦小,我下去看看。”洪恩自告奋勇。连长和指导员也走了过来,紧急商量后,洪恩带着防护器具,被战友用绳索一点点送下去。
  洪恩越往下,发现空间变大,落地可弯腰行走。他打开头灯,在狭小的空间搜寻着。猛不丁,一阵大地震颤,来时的缝隙被泥石封堵。
  洪恩打了几个摆子,一屁股坐倒在地。完了,被活埋了。他惊恐而又慌乱,深呼吸再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反复按照班长传授的秘诀,一点点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他开始四处张望,有人,一块大水泥板下压着一个人。走近一看,是个老人,嘴角挂着血渍,早已离世。他头皮发紧,脸麻麻的。
  这时,有一只手颤巍巍地从老人身下伸出,惊得他头发瞬间炸起,猛然后退几步。“救——命,救命——”他隐隐听到呼救声。是活人,他稳住心神,定睛一看,老人身下还压着人。
  洪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水泥板挪开,把离世的老人搬离,下面俯卧的人身子蠕动了下,就不动了。洪恩长舒一口气,汗水已湿透脊背。
  洪恩把人反转过来,让头枕在自己大腿上,拧开水壶,轻轻喂进一点水。过了一会儿,又喂了一些水,人慢慢睁开了眼。这是一个英俊的男人,大约四十岁年纪。见到洪恩,吃力地张开干裂的嘴唇,挤出一丝笑,眼里满是感激。
  又喂了几口水后,洪恩将随身带的压缩饼干捏碎,泡在水壶盖里和成稀糊糊,一点点喂进男人的嘴里。半块压缩饼干下肚,男人似乎有了力气,挣扎着坐了起来。这男人的身体素质真不一般啊,洪恩心想。
  男子扭着头四周看了看,当看到老人后,眼泪一下子涌出。他想过去,但努力几次,没能站起来。
  洪恩想过去帮一把,猛然又一阵地动山摇,狭小的空间塌陷了多半。好在老天开恩,给洪恩和那个男子留了点容身的空间。
  又过了两天,洪恩带的水不多了,压缩饼干还剩两块。
  这两天,洪恩知道这个男子叫邓天南,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他原本带着老爹来旅游散心,不想遇上了大地震,危难关头是老爹扑上来救了儿子一命。
  不知过了多久,俩人摸黑吃掉最后的压缩饼干,静静等待救援或者死亡。
  “大兄弟,我估计是见不到天日了,爹走了,老婆早离了,孩子也跟着去了香港,没有什么牵挂了!”邓总叹息一声,又问道,“你呢,怎么样,父母都好吧。”
  很长时间,洪恩才说:“妈得了尿毒症,晚期,刚找到肾源,手术要30万,我答应小妹,筹钱给妈做手术。”沉默好大一会儿,又低沉地说:“看来这次凶多吉少啊,我对不起妈妈和小妹!”
  “你爸呢?”
  “我爸,他是个玉石匠,后来疯狂爱上了赌石,家被败光,跳楼自杀了。这些年,是妈妈一人拉扯我与小妹,吃了很多的苦,日子刚好转了,她又得了绝症。”
  “别灰心,会好起来的……”
  “嗯,会好起来的……”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聊着、聊着,渐渐都没了声音。
  洪恩躺在医院洁白的病床上,身体在轻轻抖着。
  漆黑的废墟下,水没了,吃的没了,空气越来越稀薄,他清晰地感觉到生命在一点一点地流逝;他还看到了那只金翡翠玉镯,就拿在黑白无常的手里,一下子箍住他的魂魄,越勒越紧……
  他挣扎,猛地坐起来,浑身疼得要散架。睁开眼,他看到指导员走进来,心里特别温暖。指导员告诉他,连队紧急向上级汇报,调来两台挖掘机日夜奋战了三天,才把他救出來。
  “就救了我一个人吗?”洪恩突然想起了邓总。
  “还有一个人,情况比你糟糕,直升机直接送走抢救了!”指导员微笑着说,“连队已报请团里给你立功。”
  立功,洪恩心里咯噔一下,一股莫名的愧疚在胸口燃烧,他感到对不起连队,也辜负了组织的培养与信任。终于,他鼓起勇气一五一十向指导员说了金翡翠玉镯的事。他请求给自己处分。
  “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指导员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好好养伤。
  一周后,'洪恩回到了连队,通信员一把搂住他:“大英雄回来了,伤好了吗?刚刚指导员还让我统计捐款呢,除了一排还在外没回来,已收到21215块了……”
  洪恩心里一股暖流在涌动。一连几天,连队官兵除了忙着救灾,就是关心他妈妈手术费的事,刚返回的一排长,还把准备给女朋友买订婚戒指的钱塞到他手里。
  战友们的捐款杯水车薪,虽然妈妈治病需要更多的钱,但他不后悔上交了金翡翠。这些天,指导员没有提他违反群众纪律的事,反而在为他妈妈手术费积极想办法,他的心每天都盛满感动!
  是夜,他一个人走出帐篷,面向家的方向双膝长跪:“妈妈,请原谅儿子,没有能力为你解除病痛;也请原谅儿子,儿子差点犯了大错误!”
  第二天上午,洪恩正与战友们奋战在堰塞湖,将一处处险情排除。突然小妹的电话打过来:
  “哥,你说的那个大老板,帮咱妈办好了住院手续。”
  “啊!大老板?”
  “嗯,哥。手术费都交齐了。”
  ……
  挂了电话,洪恩泪流满面。
其他文献
儿时,不懂事,对母亲的怨恨多。  长大离家后,缺少了依赖,对母亲的思念多。  成家育子后,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易,与母亲聚少离多,对母亲的歉疚亦越来越多。  母亲是个乡下人,大半辈子生活在沂蒙老区,一辈子愿吃苦、能吃苦,也不怕吃苦。  早年,她与参加抗美援朝受伤回国,又从部队复员回乡的父亲结婚时,家里穷得叮当响,不仅生不起孩子,像样的日子也没过几天。进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了我们仨兄妹后,正赶上生
期刊
这天晚上,陈红百无聊赖地打开关了许多天的手机,手机里竟有十几个未读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一个陌生的地方——格尔木。她搜索记忆,那么遥远的地方,不可能有自己认识的人。她刚想把这些短信删掉,却又怀着好奇和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了第一条短信:陈红同志,很冒昧地给你发短信,打扰你了。你不用费心想了,你不认识我的。但你放心,我不是坏人,我是个边防军人。我只想对你说:人生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惑,迈过去,前面的风
期刊
我家的后面有座部队营房,有天和老公一起散步,听到不时传来的震天口号和嘹亮军歌,老公情不自禁跟唱起来,而且踏着节奏迈开正步激动地说:“我感觉还是个军人!”望着他兴奋的样子,我仿佛又看到了昔日那个身穿军装的他,沉淀已久的思绪随即弥散开来……  打记事起,我就对军人十分崇拜,一身绿军装配以红五星帽徽和鲜艳夺目的红领章,穿在身上非常威武英俊、精神挺拔!军人在战争年代抵抗侵略、抛洒热血,和平时期保家卫国、无
期刊
东风吹起  送你,到  那久泊的小船边  远航  载着你满川理想  我独守这一坡愁绪  从此  期盼你归来的消息  听说你从天涯的哨卡  寄回了三月的消息  仰视蓝天,寻望  那可以带回你書信的燕子  没有只字  也无片语  日暮余晖下  只有熟悉的牵盼  飞入了旧年  安宁的泥巢  大地不觉已微鼾  夜,已静了  春风摇醒焦土  雨,悄然来  你这不屈的脸庞  布满岁月刻划的印痕  一滴春雨,顺
期刊
新兵刚入营,领导就指示说:“你下去看看有没有特长兵,抓紧时间出篇报道。”作为刚毕业没几个月的国防生,其实当时的我也算是一名对部队一知半解的新兵。领导后半句话的语气明显比前半句重了一些,我小心翼翼地猜测,他是不是对抽调到师宣传科已经三个月的我只上了两个豆腐块有所不满。  于是,我选择了距离最近的所属团的新兵营。营长和教导员都很热情很客气,端茶倒水削水果,对我这个刚到部队的人来说,待遇过于隆重,这让我
期刊
清晨,一阵清脆的哨声响起,新兵连的队列场上很快排起了长龙。这时一个粗壮的身影挤入人群,豆大的汗珠齐刷刷顺着脸颊往下淌,连长当时注意到这个人,可却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  稍息!  清一色的左腳在队伍中一排排伸出,定睛望去,队伍中间一只墨蓝色袜子裸露在空气里,显得那么扎眼。连长不怀好意地笑了笑说道,你们训练这么久了,居然还有人连这么简单的稍息都不会做!第一排第三名,把你的脚再伸出来一点,让大伙看看! 
期刊
残阳如血,映照着山边的小村;缕缕上升的烟尘,飘散殆尽;逃过一劫的山民渐次向着残垣断壁的居所聚拢而来。  她牵着孩儿,惊怵地回望一番后,向村里踅摸着走去。  打谷场上,他拖着一条断腿,艰难地向稻草垛的夹缝里拱。  看到他,她激灵灵打个寒颤,心提到了嗓子眼儿里。  孩儿顺势抱着了她的腿:妈,我怕。  不,别怕,我们去。她一溜小跑到了他跟前:兄弟,你……  就剩我自己了,这里……说着,用枪指指夹缝深处,
期刊
在陇海铁路大动脉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站,小站小到快速列车在这里连个盹都不打,一声汽笛长鸣呼啸而过,连小站的站牌也难以留下记忆。小站没有气宇轩昂的楼房,也没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仅有一排结构陈旧朴素的平房,那带有岁月痕迹的墙壁往下掉落着墙皮,墙壁的底部也爬上了一些绿色青苔,仅有的一排候车座椅历经岁月雕琢露出了狰狞,断裂的木板横在空气中,露出了锋芒。小站只有四五个工作人员,身着蓝色制服,手里拿着小红旗小绿
期刊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子女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题记  小时候,许多人都说,我长得更像父亲。每逢那个时候,我总会跳出来反驳说我更像母亲。不管事实如何,我唯一狡辩的理由就是,母亲长得好看。在孩子的眼里,母亲永远比父亲的光环多上几圈。长大后的今天,我从午睡中醒来,站在洗漱台前,迷离的双眼望向那块爬满水渍的梳妆镜,看着镜子里泛着油光、不施粉黛的脸,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十二年前的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