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中的熟语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m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熟语是汉语言宝库中极具特色的一员。本文简述熟语的内容以及熟语在处世哲学(如对父母的态度)和养生之道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熟语;熟语内容;熟语划分依据;处世哲学;养生之道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产物,它时刻记录着反映着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进程,而语言和社会生活、社会意识、人群观念的关系则更加突出地表现在词汇系統的使用方面。从语言的本质来看,它是一套符号系统;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看,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从语言的心理属性来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从人类知识积累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言是现实的交际工具,但是语言又是历史的遗产。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固定短语。而这些,在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材里头一般统称熟语。
  何谓熟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华成语熟语辞海》《辞海》解释相同:固定词组或短语,只能整个运用,不能随便变动其中成分,不能按一般构词法分析,只能以整体来理解。
  人们理所当然地会提出一个问题:既是固定短语,它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就该是不变的,可是实际上有的熟语形式允许变动,这又该怎么解释呢?流行的解释是说它们既有固定性又有灵活性。说有固定性,是因为成分和结构比较固定,不能随意变动。以汉语为例,“上车”“下楼梯”“有一个人”和“有朝一日”都是词组,前三个是自由词组,后一个是固定词组。因为前三个是自由结合着的,“有一个人”可以说成“有一位同学”“有一位老师”等等。后面一个是固定说法,不可以随便改动,说“有朝一天”就不通了。说有灵活性,是因为有的可以变动,或者插进别的东西,甚至颠倒词序。从哲学上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孤立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熟语包含了哪些?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观点。《辞海》说它包含谚语(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格言(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人行必有我师;人生也无涯而知也无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惯用语(如背黑锅;敲竹杠;翘辫子)、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成语(如雨后春笋;安步当车)等。而《中华成语熟语辞海》说它主要包括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成语、俗语(如好汉不吃眼前亏;打开天窗说亮化;吃不了兜着走)、格言、典故、寓言、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等。
  按照熟语的内容、熟语由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成语、典故、寓言,大都有典源出处,有由来故事。二是谚语、格言有出处,但并非真正的由来。如谚语,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中早有引用,只能说明文字出处,并没有叙其真正由来。三是后语、俗语、惯用语则可以说是有出处无由来。而俗语的真正由来大多是民间传说,趣闻逸事。
  就包含内容来讲,我想后一种更为完善些。我认为熟语就是人们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约定俗成并广泛流行的一些定型词组或语句。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中国的历史有十二万年,但这在当前是无法证实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中国人的人生格言多得惊人。对昨天的中国人和今日的中国人来说这既是一种精神财富,又是一种精神负担;既是一种行为的准则,又是一种行为桎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熟语就是一种套话,也可以说是一种缺乏创造力的话。
  德为教化之首。在中国文化里,德的概念无处不在。德有不同的层次,也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不同的时代对德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封建社会里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今天则强调“妇女能顶半边天”。过去的“三从四德”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灰飞烟灭了。
  德是一种社会的约束力量,当然,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君有君德,臣有臣德,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德。就拿我们对父母的态度来说,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孝经》中曾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所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义务,这个道理,古今中外都一样。但是中国式的孝敬方式比较特别,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比较特别,是一种共生关系。在古代,父母得了荣华富贵,儿女也跟着得到了荣华富贵;如果父母犯了死罪,子女也会受到牵连。正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当然,这也有弊端,它虽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确实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义务,父母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他们不仅投入大量金钱,更投入了深厚的情感。所以,在孝顺父母时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情感和尊重,而不仅是金钱。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对于父母,父母之于我们,如果没有从情感上的付出,即使给父母很多钱,不尊重他们,父母也感受不到任何欣慰。现代社会,“三从四德”的年代早已过去,但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试问,在世界上,谁能比父母给我们的爱更无私?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人为了名,为了利,为了满足种种个人利益,抛弃了最纯真的一面,连带着,对人的感情也变得有目的性了。可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子女含辛茹苦,只盼望能把天底下最好的留给子女。他们的无私奉献,千百年来,大抵没变。
  中国历来重视养生保健,如古代的修道炼丹、五禽戏;当然也有所谓修大道者,除了求长生不老,还要达到五通:肉眼通,天眼通,慧眼通,法眼通,佛眼通,参透宇宙玄密,共于天地始终。求健康、求长寿是许多代人的共同心愿。因此关于健康、长寿方面的观念也一代代积累、一代代流传、一代代创新,到今天已经成了许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熟语中反映的养生诀窍大多是民间信仰,这些民间信仰许多是有医学依据的,有些还得到了现代医学的支持。它们在老百姓中有牢固的基础,因为它们直接、朴素,简便易行。
  “民以食为天”,所以在我国的养生观念中,处于第一位的是吃。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把握好吃这一关相当重要。老百姓有许多与吃有关的养生格言,这些养生格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的养生观念。比如“少吃多得味,多吃活受罪”“暴食伤身,狂饮伤身”“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反对暴饮暴食。在一日三餐的调配上,中国人信奉的是“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这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作息时间表是息息相关的。
  除了要注意吃的方面,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喜怒忧思悲恐惊”。熟语中“喜靠自节,怒靠自制,忧靠自排,恐靠自息”“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逢人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就是这个意思。除了要注意饮食和控制情绪,物理健身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中国的物理健身有按摩、沐浴、针灸等。在此基础上,平日里的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熟语有“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说法。在上述基础上,合理安排作息也是养生的一部分,比如“早睡早起,益寿延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熟语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结果。我们要全面认识熟语,这是很困难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全面认识它。但需要指出的是,因为社会群体、文化程度和职业范围的不同,同一熟语,可能在这一群体很熟,在另一群体可能不熟,所以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2]唐松波.熟语和成语的种属关系[C]//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词汇论文精选[M].北京:商务印书,2004.
  [3]马金江.熟语溯源[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程玉婷,1987年生,女,浙江金华人,助理讲师,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2010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银川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崔峦理事长在大会上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课文只是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材料,即语文只是一种“载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文只是“例子”。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实际上就是依靠课文这一“载体”或者说是“例子”,来教学生学习语文。那么,“教什么”便成为让广大语文教师困惑的一大难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指出:“语文课就
【摘要】在同课异构盛行的语文教学大环境下,散文教学应该有其本身的特色。但是,由于散文本身的特性和教学文本核心价值的限定,在当前语文散文教学中,同课异构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与盲区,比如泛阅读、过度阅读、错位阅读、非阅读等问题。因此,笔者尝试从文本的价值取向、关注文本语言、和谐的课堂气氛等角度,探索散文教学的本色化回归。  【关键词】散文《铃兰花》;主题;语言;本色  【中圖分类号】G632
【摘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就是探讨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围绕初中语文学习进行讨论,探讨“学习四宝”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学习四宝;初中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都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不
【摘要】本设计以朗读为纽带,层层深入,游记层次分明特点,逐渐拨开三峡壮丽景色面纱,给学生展示三峡景色美、语言美。  【关键词】《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思路  《三峡》以凝练的笔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写水,突出清幽秀丽。学习这篇文章,通过投入情感诵读体会三峡的美;加强对文言词语准确理解,感受文章结构美、语言美。因此,
【摘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一直是中考记叙文阅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笔者主要结合近两年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题,针对记叙文阅读中重要词句的品味推敲这个考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体味;推敲;重要词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里有这样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集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可见词句在整个篇章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而作文水平是反映小学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想让学生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就必须从小学抓起,起好步,才能为学好语文打好基础。而当下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作文同质化倾向严重、阅读与写作相迁移、学生没有形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和兴趣。对此,本文就从如何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着手,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发展个性化写作教学,进而让学生养
东京奥运会延期打乱了全世界体育比赛的时间表。延期影响要具体分析  刘波  清华大学体育部教授  东京奥运会延期,对各运动队原有的备战计划均造成了影响,但不同类型项目受到的冲击又有所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出的一年时间对各运动队充实体能储备、磨砺技术细节而言总体利好,同时有助于解决在奥运备战冲刺阶段中刚暴露出的关键问题。不过,由于疫情导致全球赛事持续停摆,对抗性项目队伍减少了“以赛代训”、了解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处在教学瓶颈期的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的课堂现状呢?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是我长沙之行最大的收获。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简单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时光匆匆,眨眼间,我已在星子中学从教十一个年头,十一年来,虽然一直不忘自己的初衷: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但在教学上,却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感觉自己
【摘要】《先秦诸子选读》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论辩有力,文辞典雅,是学习借鉴的典范。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底蕴和人文精神,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论辩技巧。  【关键词】激发兴趣;熟读深思;积淀思想;以读促写;活学活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不少高考作文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哲学思辨意蕴。然而,不少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常常
【摘要】自《马氏文通》以来,对于虚词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多是从意义和功能两方面对虚词进行定义。但是众说纷纭,仍无定论,其中认为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作用的观点并不能得到普遍认同。通过回顾虚词定义及其研究的四个阶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虚词不“虚”的三条理由。首先从逻辑上说虚词有词汇意义;其次虚词的源头是有具体意义的实词;最后虚词的发展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又包括虚词具有稳固性、复音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