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创新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367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工程教育体制下,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的素质、知识以及应用能力尤为重要,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的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规划管理人才。机械工程教育肩负培养在21世纪发展我国高水平机械工业人才的重任。做好高等机械工程教育是工科院校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关于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界定
  
  新时代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创新素质、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促进的。现代机械工程学生需要创新的素质、扎实的知识还有与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能力结构。现代机械创新设计是利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械或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与常规机械设计相比,它更加强调人在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总体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的主导性及创造性作用。
  
  二、机械工程类学生的素质结构
  
  科学思维是创新的灵魂。现实中所产生的一切具有创新性的事物,都是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结果。只有自觉地将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于创新思维中,才能有效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创造性思维既包括逻辑思维(概念、判断、推理),也包括非逻辑思维(直觉、灵感)以及二者结合的综合思维。创造性思维过程通常自觉不自觉地综合各种思维方法,比如逆向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科学的哲学思维具有其他具体思维方法所不具有的特殊作用。哲学的思维方法具有普适性,哲学既可以高屋建领,又可以洞幽探微,从联系和发展、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中去进行创新思维。哲学的思维方式最主要体现为反思和批判,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精神,本身是一种创新精神。
  
  三、机械工程类学生的知识结构
  
  机械类本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应成工字形。其第一横向知识,是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的数理化基础知识;纵向知识是保证学生专业方向的力学和机械等基础课知识;第二横向知识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入门、开阔视野和培养学生运用和综合能力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应具有科学性和整体性,教学安排应有良好的流程,使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后具有適应产品更新换代和行业转换的能力。
  知识和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与知识密切相关,不存在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创造力。只有知识广博、经验丰富、思想深邃、经常探索未知世界的人才能钻研得更深,做出高水平的创造和发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以一般知识为基础的,没有广阔坚实的基础,也很难灵活运用。因此,必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并系统学习光、机、电、液、材料、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具有弹性、灵活地更新并应用知识的能力。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补充自然辩证法、形式逻辑、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要使自己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气质。
  
  四、机械工程类学生的能力结构
  
  实践是能力的体现,是创新的根本,创新源于实践。不参加实践,客观事物的运动和规律不会显现,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事物、寻求规律和领悟真谛。实践产生需求,不参加实践,就不能产生和积累经验材料,触发灵感、创造发明。创新最终要归根于实践,创新的价值在于指导或应用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创新成果不断被实证,乃至被否定,就是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人的创造性不断得到提高和发挥。
  
  五、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初步探索
  
  1、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是推进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创新改善育人环境,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人才作用辐射到社会,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大环境。高等教育要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展“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型教学”,从创新精神的培养来说,教学方法比教学内容更重要。
  
  2、改善育人环境,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教育体系重视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的教育,匮乏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导致培养的人材缺乏独立思考、质疑前人的能力,缺乏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建设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育人环境,要特别注重科学家、教授和老师的启迪和熏陶作用,教学过程中,将讲解知识与讲解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教书育人。要经常开设高水平的讲坛、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和提高境界。要大力开展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形式逻辑、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建设好育人环境,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节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做学术、人文讲座,大力宣传、展示和介绍创新作品,举行隆重的颁奖晚会,极大地激发了创新实践积极性。
  
  3、开展全程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训练在工程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和开展多层次的全程创新实践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素养和科学素养。改革课程实验为实践课,进行学分制管理,实验室全程对全员开放,鼓励开展“设计型试验”和“研究型试验”。改革课程设计模式,以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为牵引,促使课程设计由单纯设计型向设计研究型转变。比如,“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设计均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主题,寓兵于民,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和竞赛效果,共取得可喜成绩。
  
  参考文献:
  [1]罗自荣,尚建忠,梁科山,杨军宏,现代机械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2009—纪念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
  [2]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与创新型时间基建设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9).
其他文献
2009年我国保险工作的主旋律: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我国保险业在2008年遭受业务恢复近三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年初南方大范围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和5·12汶川大地震,这对我国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建筑的安全和美观要求也日益提升。剪力墙结构的使用使得建筑抗震性能优越,建筑工程中用钢量少、经济实惠,且结构不漏梁柱,外形美观,因此,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设计中用的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剪力墙结构具有整体性能良好、承载力及抗震
期刊
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它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为主要任务,以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大量初中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形式,专门培养从事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熟练劳动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激素和附加物等措施对桃儿七种子成熟胚进行了无菌苗和愈伤组织诱导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5mg/L IAA + 0.2mg/L KT + 0.3mg/L GA3处理可获
[摘要]本文阐述高等数学课后辅导的意义,分析了高等数学课后辅导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搞好高等数学课后辅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内容后利用课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助引导的活动过程。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高等数学是高校的基础课,为更好地巩固教学内容,许多高校高等数学课设有课后辅导。高校数学教师
[摘要]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方法和学习效果。高校日语专业低年级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严谨的教风等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学生需求;教师理念;教学态度;教师形象    随着中日两国的交流不断加大,来华进行经济活动的日企不断增加,社会对日语人才及日语水平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高校日语专业进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它是共享理念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路径,希望能给我国的共享
[摘要]本文从啦啦队运动的含义出发,指出了啦啦队运动的特点,以及必要性和重要性,这项运动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本文就全面分析了高校实行啦啦队运动课程的可行性,不断促进这项运动在我国高校的传播。  [关键词]高校;啦啦队运动;课程设置;可行性    啦啦队运动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尤其是CUBA的举办更是带动了这一项目在我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