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替身的传奇人生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y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谢尔盖·基洛夫1934年12月1日被暗杀后,斯大林就在认真考虑找一个替身。为基洛夫举行的葬礼一结束,国家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相貌与斯大林相像的人。结果,他们在文尼察市找到了一个——担任会计工作的耶夫谢伊·鲁本斯基。
  
  阴差阳错做替身
  
  一天深夜,一群人来到鲁本斯基家,不容分说地将他推上一辆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小汽车。他被带到位于一处森林中的一栋小楼房,没有人和他说话,但桌子上随时都整齐摆放着美味的食品,供他享用。鲁本斯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守卫人员也不告诉他。就这样过了几天,他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一天早上,进来几个穿白大褂的人,把鲁本斯基带到另外一个房间,让他坐到一张牙医使用的椅子上,几个人就摆弄开了。首先是改变了他的发型,又给他粘上了小胡子、化上妆,足足费了大约一个小时。这时进来一名表情严肃的军官,他仔细看了看鲁本斯基,还摸了摸他的小胡子,然后说:“同志,党和政府交给您一个重要任务,对国家来说具有重大意义,需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边说边把鲁本斯基拉到镜子前。鲁本斯基当时惊呆了,因为镜中的他已经成了……
  外科醫生为鲁本斯基施行了几次整形手术:他的鼻子被垫高,脸部也被植上了麻痘。不过耳朵的形状难以改变,也只有从这一点上可以分别出真假斯大林。然后就开始让鲁本斯基模仿斯大林说话的习惯、腔调以及举止等等。两个月后,鲁本斯基被认为已经训练得可以了,于是把他带到斯大林本人面前。
  斯大林在自己的别墅接见了鲁本斯基。他认真地审视着这位“第二个斯大林”,提了一些问题,好象还在犹豫什么。这时一位女服务员端着饮料走进来,当地看到两个斯大林时,不禁惊叫起来,托盘也掉到了地上。这下斯大林才相信:他已经有了一个逼真的替身。
  
  人生进入巅峰
  
  一星期以后鲁本斯基首次亮相:他代替斯大林会见了英国的一个代表团。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甚至连保卫人员和翻译也没有看出破绽。斯大林本人则在隔壁房间透过窗帘观看了整个过程,他感到很满意。从此以后鲁本斯基的新生活就开始了。
  鲁本斯基住在莫斯科郊外的一间别墅里,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丰盛的食物、饮料,甚至还有小姐服务。他喜欢看电影,因此还专门给他设了—个小型放映室。不过他与外界停止了来往。有一次他询问自己家庭的情况,得到的却是委婉而坚决的建议,要他忘掉这一切,专心致志地工作。而他的工作也的确够忙的:有时他要坐车从别墅赶到克里姆林宫,有时又要会见不重要的外国代表团和各地代表。在“领袖”面前,哪个人不是小心翼翼的,谁也不敢怀疑他不是真正的斯大林。
  鲁本斯基最喜欢的是在大众面前露面。当他站在观礼台上,看着下面沸腾的人群;当他出现在大剧院里,感受着那掌声雷动的场面……他陶醉了,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关于斯大林替身的事情有人知道吗?当然有。首先是那些直接参与办理此事的工作人员,不过这些人定期轮换,后来去哪里了,鲁本斯基从来都不知道。另外就是斯大林的几个亲信,如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而他们也曾想给自己搞个替身。不过后来曝光的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的日记中的文字中写道:从“大清洗”开始,就连斯大林的家人都很难见到斯大林了。1952年12月21日,斯大林参加了亲人们为他举办的生日晚宴。晚宴上,斯维特兰那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情,并记录在了自己的日记中:“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父亲不抽烟了……他的脸色发红,而不像以前那样苍白了……他的脸看上去比以前宽了一些,我简直越来越不认识自己的父亲了。”
  
  锒铛入狱却有惊无险
  
  随着岁月流逝,斯大林渐渐老了,而且变得越来越多疑。鲁本斯基也未能幸免,于是所有一切都在1949年结束了。鲁本斯基被逮捕,而对他的指控则实在可笑:说他破坏领袖形象。他被剃光了胡子,关进了一座劳改营。
  鲁本斯基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之后变得很孤寂。他不时地想起过去,回味着那15年中的每一个时刻。一天,鲁本斯基被叫了出来,几个人护送他到了莫斯科,又送他到他曾生活过多年的那间别墅。在路上鲁本斯基才知道,斯大林去世了。他担心地猜测着: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命运?然而结果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坏。一位身穿便服的陌生人告诉他,对他不公正的指控已经取消了。不过因为他的经历很特殊,他不能留在大城市生活,也不能回自己家乡。他可以选择除苏联的欧洲部分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定居。当时鲁本斯基查看了一下地图,最后选择了位于中亚的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斯大林纳巴德(后改名为杜尚别),这是个使他浮想联翩的城市——要知道,他曾用斯大林的名字生活了15年!
  
  晚景寂寞凄凉
  
  他被一路护送着来到斯大林纳巴德。在城边一栋刚刚完工的二层小楼里给了他一套不大的住房,给他确定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退休金,只是不允许他离开这个城市,还答应定期来看望他。从此以后,每个月都有人给他送来退休金,并且客气地询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来的人每次都不一样,大都衣着简朴,不太惹人注意。这些人中可能没有谁知道这位神秘的被保护者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何这样孤苦伶仃地生活在城边。鲁本斯基自己出门,也只是到附近的小店里逛逛。不过每年都有两次,他要穿上熨烫得平整的西装去市区一趟,在纪念碑前站立很久。就这样过了许多年。
  鲁本斯基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也是不幸的。他的家没有了,后来未能寻找到亲人的任何线索。他也没有再成家,一直到1979年生命结束。
  鲁本斯基是否是唯一的斯大林的替身?据鲁本斯基本人认为,肯定还有其他的替身,也许是因为他的相貌最像斯大林,所以干的时间比其他人要长。
  
  (尹帮湖摘自《世界报》)
其他文献
人体看得见,人品看不见;交谈看得见,交心看不见;流泪看得见,伤心看不见;帮助看得见,关心看不见;握手看得见,友谊看不见;书信看得见,思念看不见;成功看得见,艰辛看不见。  ——现代社会“八见八不见”    地球莫非被调成“震动模式”了?  ——继海地、智利后,台湾高雄甲仙又发生大地震,有当地网友以手机功能调侃    你在我吃的辣酱中加苏丹红,我在你家孩子喝的奶粉中加三聚氰胺,他又在大家都进的餐馆中
携手渝洽会跨入未来  2016年5月19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以“互联互通新机遇,全球合作新格局”为主题的第19届中国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国内外数百家大型企业和政府代表团等齐聚山城重庆,共赴贸易投资盛宴。  在本届展会上,Acer宏碁以“next@Acer跨入未来”为参展主题,在展台内设立了商用区、游戏区、BYOC区等五大展区,轻薄笔记本、迷你台式
随着第一只克隆猴的诞生,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差距重被提及,了解这种差距也许能揭开人类进化和智能、行为心理之谜。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最新基因研究结果表明,人与猩猩的差距比较小,只有大约2%。但正是这2%的基因差异,使得猩猩的智能、行为、心理与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是,从神经语言学、神经心理学等高级神经活动和心理活动来看,猩猩、猴子与人的差距并非有好几个数量级的差异,而仅仅可能是人类的婴儿与成年
【摘要】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整体性思维,机械系统地教授知识点,没有关注单元版块之间的联系,学生被动学习,形成“填鸭式”教学。作者以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4“My Family”为例,从整体性、有效性、综合性出发,研究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从而探索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低效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整体性;有效性;综合性  【作者简介】张露晴,南京
兼职对于大学生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很多人往往身兼数职。   除了或多或少的金钱回报,他们更希望趁着年轻多积累一些经验,以换取搏击明天的资本。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赞赏,但过度辛劳的兼职,正透支着大学生的身体,威胁着他们的健康。     这样的痛苦有一次就足够了     “那段经历真是刻骨铭心,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前不久刚刚签了工作协议的向雯,现在每天在寝室看看电影、睡睡觉,回忆起大一
同上  有对夫妻吵架,女的脏字骂了一大堆;男的是一教授,不会骂人,但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大叫:“同上,同上!”    翻译  某厂厂长和外商谈判。谈判中,外商鼻子发痒,打了个喷嚏,恰巧厂长的翻译也打了个喷嚏。  厂长不高兴地说:“这个不用翻译,我听得懂。”    几次战争  老师问:“西班牙在15世纪时发生了多少次战争?”  学生回答说:“六次。”  “哪六次?”老师又问。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
【摘要】鲁迅是现代文学翻译的开拓者,是位极具前瞻性的翻译理论家。在对传统译论的继承和批判过程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宁信而不顺”旨在通过直译,再现原文的异国情调,传达原文独特的艺术形象、呈现原文真挚的情感,以及展现原文新颖的语言形式等美感特质,体现了文学翻译的审美创造。本文将探讨“宁信而不顺”所蕴含的翻译审美思想。  【关键词】鲁迅;宁信而不顺;翻译美学原则  【作者简介】刘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神采飞扬地站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作为一个平凡的个体,大多数人只能在镁光灯的背后呢喃或独白,没有人关注,没有人给予艳丽的鲜花和热烈的掌声,如果因此而感叹自己的渺小与平常、妒嫉别人的优秀与成功是大可不必的。鲜花诚然美丽,掌声的确醉人,但它们只能肯定某些人的成就,无法代表多数人的价值。只要你真真实实地生活,活出一个真真正正的自我,那么,即使有人把目光投向别处,你还拥有最后
关于蛇的存在,自古以来人们大多都是既敬畏,又恐惧。中国民间对于蛇的传说不少,并把蛇称之为“柳仙”;在云南古滇文化当中,蛇被视为战争之神。日本有“八岐大蛇神”的传说,西方也有人面蛇身的神灵。然而,蛇在古代不仅是“神”的代表,同时也暗示着危险、黑暗与死亡。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这种神秘的冷血动物也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或是杯中的蛇酒。而说到酿蛇酒,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著作《神农本草经》之中,早已
有这样一则座右铭:“在高处立,著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我很欣赏这则座右铭,我觉得它所表达的处世哲学,非常适合老年人,尤其是其中“享下等福,存上等心”两句,不仅是我们生存状态的朴素写真,而且也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理性选择。   所谓享下等福,实际上就是享普通百姓的福,也就是以平常心享平常福。幸福如时间一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我们有时不知道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幸福,去提炼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