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皮质脑炎为表型的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描述儿童抗髓鞘少突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皮质脑炎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血清抗MOG抗体检测阳性,且病程中存在皮质脑炎表型患儿的临床特点。抗MOG抗体检测使用基于转染细胞(CBA)的间接免疫荧光法。

结果

共5例患儿病程中存在1次及以上皮质脑炎发作,女3例,男2例。起病年龄8岁至12岁1个月。至随访末3例为单相病程,2例为复发缓解病程。8次以皮质脑炎为表型的发作中,6次有癫痫发作,其中3次为癫痫持续状态,缓解期患儿无遗留反复癫痫发作。其他症状包括:发热(7/8),头痛、呕吐(4/8),嗜睡(3/8),偏瘫(1/8)。头颅MRI均存在单侧皮质肿胀,病灶无出血坏死。脑脊液白细胞存在不同程度升高(8×106/L~186×106/L)。所有患儿急性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均消失,其中2例有复发,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口服。

结论

抗MOG抗体可介导皮质脑炎表型,临床以发热、头痛、癫痫发作常见,严重意识障碍及局灶神经功能受累少见;头颅MRI常表现为单侧皮质肿胀,无出血坏死;免疫治疗大多效果好,缓解期无遗留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水脂分离技术(Dixon)与精准频率反转恢复技术(SPAIR)颈部脂肪抑制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6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行颈椎MRI检查的35例患者,男16例,女19例,年龄23~75(46±13)岁,行Dixon和SPAIR脂肪抑制扫描。扫描序列包括Dixon 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T1WI、SPAIR VIBE-T1WI、Dixon 快速自旋回波(TSE)-
目的分析新生儿大脑半球深部动脉性梗死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3‌例大脑半球深部动脉性脑梗死新生儿的临床和MRI表现。男11‌例,女12‌例,日龄1~28 d,出现症状后2~20 d行MRI检查,分析其病变部位、形态、信号特点、增强后强化特点及其他伴随征象。结果单纯动脉性脑梗死15‌例,继发于化脓性脑膜炎的动脉性脑梗死8‌例,
精神影像研究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已逐渐从揭示患者与正常对照的差异过渡到对个体进行辅助诊断。笔者就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精神影像研究进行概述,同时指出目前已有研究在数据质量和分析方法上可能存在的误区,并对精神影像结合机器学习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两者的结合有望成为精神疾病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工具。
期刊
目的分析总结重症及难治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后接续治疗阶段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提出接续治疗流程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科普通病房收治的重症及难治性抗NMDAR脑炎,重点关注转出ICU至出院的接续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重症及难治性抗NMDAR脑炎20例,男女比例为9∶11,转入普通病房时病程
二代测序等病原体检测技术提升了临床对新发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水平。近年来国内、国外学者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神经侵袭性病毒,其中某些病毒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和传染性。临床医生应关注此类疾病,及时识别并诊断,重视新发病毒性脑炎公共卫生意义。
目的探索重症患者股四头肌厚度(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横截面积(股直肌横截面积)与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手法肌力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判断肌肉变化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至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预期≥5 d的患者,前瞻性收集患者入ICU第1天(D1)、第3天(D3)、第5天(D5)、第7天(D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处理A549细胞的不同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溶媒处理)、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分别用10、20、40、80 mg/L的辛伐他汀处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组(50 μmol/L的Z-VAD-FMK处理)、40 g/L辛伐他汀+Z-VAD-FMK组(40 mg/L的辛伐他汀和50 μmol/L的Z
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细胞黏附分子,协助有髓轴突上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的正确定位和聚集,维持和稳定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而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可以干扰和破坏这种作用,引起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和组织器官损害,出现认知障碍、癫痫发作、边缘性脑炎、莫旺综合征和Isaacs综合征等纷繁复杂的临床症状或综合征,其基本核心是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引发了免疫损伤、导致自身免疫性脑
目的探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认知障碍、脑血流灌注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恢复期抗NMDAR脑炎患者15例和健康对照(HC)15名,接受神经心理学评估其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扫描评估其脑血流灌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1)抗N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