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质砂颗粒破碎对临界状态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工程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质砂的颗粒易碎性是造成其变形和强度特性不同于石英砂的重要性质.本文基于临界状态理论,通过一系列试验定量地描述钙质砂临界状态线随颗粒破碎的演化规律.本文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研究了60~2000 kPa围压条件下钙质砂的力学特性和颗粒破碎特征;第2阶段以不同破碎率的试样为母本重塑制样,在100~300 kPa围压条件下,剪切至破碎临界状态线.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围压(1 MPa)条件下,显著的颗粒破碎会造成试样的持续剪缩;颗粒破碎存在明显围压阈值,对于松砂而言,在围压小于300 kPa条件下,颗粒基本不发生破碎;在e-lg p\'平面内,破碎临界状态线的截距ΔeΓ和斜率λc均会随着修正相对破碎率B*r的增大而减小,即颗粒破碎会使临界状态线发生下移和逆时针转动;而在q-p\'平面内,钙质砂的临界状态点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存在唯一的临界状态应力比Mcr和临界摩擦角φcr.
其他文献
It is of necessity to investigate the adjustment of flood discharge capacity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LYR)because of its profound importance in sediment transport and flood control decision-making,and additionally its magnitude is influenced by the chann
南极大陆记录了新生代以来地质演化中多次重大地质事件,包括大陆生长、裂解和离散、全球冷却和大陆尺度南极冰盖的发展等。尽管非常重要,但至今关于南极大陆新生代地质演化仍有诸多争论。文章主要针对塔斯曼通道和德雷克海峡贯通过程,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南极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构造、岩浆和沉积演化历史。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开始发育的南极环极洋流(ACC)受德雷克海峡和塔斯曼通道扩张程度的控制。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表
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OPSCs)的能量转换效率卓越,可以媲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但是,由于有机钙钛矿材料对水和空气十分敏感,因而当前面临着器件稳定性方面的挑战.金属有机框架(MOFs)与其衍生材料具有开放式孔道结构和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添加剂的形式用于电子、空穴传输层和混合钙钛矿-MOF光吸收层,或作为界面修饰层有效钝化钙钛矿吸收层的缺陷,并显著提升其能量转换效率及器件稳定性.本文介绍了MOFs的相关知识与MOFs结合OPSCs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近五年来MOFs在OPSCs中的应用与进展.
期刊
传统半导体材料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会出现热效应、尺寸效应等现象,导致器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寻求新的材料来代替传统半导体材料.黑磷作为一种p型二维材料,不但具有直接带隙,而且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得到了广泛研究.本综述介绍了黑磷的几种常见制备方法,如机械剥离法、液相剥离法等,总结了黑磷在太阳电池、光电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黑磷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We present new U-Pb zircon and monazite ages from the Sunsas belt granitic magmatism in Bolivia,SW Amazonian Craton.The geochronological results revealed four major magmatic events recorded along the Sunsas belt domains.The older igneous event formed a gr
Pr3+4f5d具有大的辐射跃迁速率,是高效快响应闪烁体材料较有前景的发光中心离子.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Pr3+掺杂Ba3 La(PO4)3(BLP)光转换材料,对其物相、真空紫外发光性质、X射线激发发光性质、发光衰减特性和发光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LP:Pr3+具有高效的Pr3+4f5d宽带发光,发光寿命为 ~15 ns,且具有较好的发光热稳定性.在基质172 nm激发下,存在基质到Pr3+4f5d的能量传递,而在X射线激发下可能受表面缺陷影响未发现明显的Pr3+4f5d发光.本文研究结果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3+含量的Yb3+/Tm3+/Ce3+共掺NaYF4纳米粒子.样品在980 nm激光激发下,可以观察到强烈的上转换蓝色荧光.探究了不同Ce3+含量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发现在Ce3+含量从0%增加到0.5%的过程中,紫外到可见的上转换发光随着Ce3+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在0.2%时荧光达到最强,比不掺Ce3+时荧光增强高达5倍左右,其中475 nm的蓝光更是增强了6倍.此外,对其机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一方面,掺杂Ce3+后,Tm3+中的(3 F3,3 H4)与Ce3+中
近年来,以雪崩二极管和硅光电倍增管为代表的高探测效率、长波敏感的硅基光探测器件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这使得具有红光-近红外发光特性的闪烁晶体材料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红光-近红外发光金属卤化物闪烁晶体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基于Eu2+-Sm2+能量传递的新型红光-近红外发光卤化物晶体的发光机理、闪烁性能和实现高效红光-近红外闪烁发光的材料选择原则,并从材料制备和探测器应用的角度分析了红光-近红外发光闪烁晶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The geomorphic studies are extremely dependent on the quality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data.The unique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particular landscape are derived from DEM,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