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人性的追求 幸福生活的归宿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_19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片《工地上的女人》是一部反映女性农民工在都市生活的婚恋作品。从主人公追求做人的尊严意识的深化;在金钱和爱情之间的两难抉择;逃离都市,回归乡土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主人公对崇高人性的追求和寻找幸福生活归宿的愿望。
  关键词 《工地上的女人》 都市 爱情
  
  影片《工地上的女人》和许多农民工题材的作品一样,也是一部关注农民工在都市中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作品,但和以往的那些影片不同的是,这部由何葆国编剧,何耀宏、刘岚改编,胡雪杨导演,唐鹏、邢妍、李鸿翔主演影片是通过男性视角来写都市打工的女性婚恋的作品。影片以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小军的视角,讲述了名义上是老板娘的玉兰和包工头杜昆之间的不平等的畸形婚恋关系,玉兰在工地上的屈辱生活状态,玉兰和小军的恋爱历程,在经过一次次的艰辛付出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一起的故事。应该说这个故事的题材并不是很新,但其主题意蕴却很深,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可以说是用现代的故事讲述着经典的爱情。
  
  一、对主人公追求做人尊严意识的深化
  
  主人公玉兰是一个出身四川农村的姑娘,她没有高深的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但她有健康的身体,吃苦耐劳的品质,一直憧憬着美好、幸福的生活。她也曾像许许多多懵懂的走进都市的农村姑娘一样,天真地认为找到一位象杜昆一样的有钱人就可以托付终身了,但是在和杜昆的相处中,她慢慢地发现杜昆不仅是一位残酷、奸诈、自私的包工头,而且杜昆也根本没有把她当作一回事,更不要说他们的感情了。她不过是杜昆泄欲的工具,挣钱的工具,交易的花瓶罢了。比如杜昆为了能承包下周哥的工地,竟无耻地将看上玉兰的周哥带到玉兰那儿让玉兰“服侍”,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钱色”交易,当弱小的玉兰在无奈中反抗时,多亏路过的小军机智地出手相救,才使玉兰免去了那场凌辱。但杜昆并没有放过玉兰,在将玉兰毒打了以后,还告诉玉兰,他在自己的每一个工地都有一个看杂货店的女人。要说先前玉兰有过的是对小军的好感,或想和小军生活在一起只是一个念头的话,那还是因为对杜昆还抱有一丝希望,而这次遭受到杜昆的毒打之后,他们彼此之间已经撕破了脸皮,从而使玉兰有了下决心跟小军在一起生活的勇气。玉兰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女人,她原想凭着自己的劳动,想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幸福的生活,可现在是,钱可以赚来,但生活离美好、幸福不仅遥遥无期,反而越来越远了。因为玉兰跟杜昆之间这种畸形的婚恋生活,从经济上说是不平等的关系,从情感根本无从谈起,那么对于玉兰来说,无论是做人的尊严,还是正常的情感,她都无法拥有,但和许多混迹于都市中并堕落了女性不同的是,玉兰她不满足于现状,她向杜昆喊道:“我要是卖的话早就去卖了”。这是想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发自内心的呐喊。玉兰,这个在都市上行走的普通农村姑娘道出了许多有志气、有尊严的农村姑娘的心声——她要做有尊严的人。经过了这许多的人生阅历,面前的小军虽然贫寒,但她毅然选择了他,她最终明白了宁肯受穷,也要让身心自由,也要过有正常情感的生活,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许多美好、纯洁的人性被欲望所吞噬了的今天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或许这也是编剧者的用意所在。
  
  二、在金钱和爱情之间的两难抉择
  
  由于当代社会处在转型期间,市场经济以强大的吸引力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使原本落后贫困的农村显得更加地贫困落后。农村经济的凋敝,物质生活的匮乏,使得许多农村人去城市追逐优质的物质享受、金灿灿的金钱炫光,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当拥有了金钱以后,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随着消失了,正如有人所感叹的那样“穷得只剩下钱了”一样。
  在影片《工地上的女人》中,跟许多利欲熏心、丧心病狂的人不同的是,当面对来自杜昆的金钱和小军的爱情的时候,玉兰选择了纯洁的爱情。我想玉兰的这种选择一方面与她的经历有关,她从农村到城市,这一路上的摸爬滚打,吃苦受累,增加了见识,丰富了经历,使她明白了金钱有用完的时候,但真正的感情是很难遇见的:另一方面也与她目前所处的婚恋处境有关,名义上她是老板娘,杜昆的女人,但实际上她和所有在杜昆工地上看杂货店的女人~样,玉兰没有一点社会地位,有时甚至受到非人的待遇,更何况他们之间并无感情可言,所以玉兰这时选择小军、选择爱情也是她改变自身命运的人生抉择: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小军这个人的人格魅力,他刚从农村出来,还保持着纯朴、厚道的品质,干活不偷懒,尽职尽责:还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好学上进,在工友们喝酒、赌博的时候他选择了上夜校学电脑:还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讲卫生,爱清洁:尤其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孝敬感恩的心,在发了工资以后首先想到的是为奶奶买一件羽绒服,这是他最大的美德。而这一切都让玉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当玉兰处在那样的生存困境中时,小军也就成了她最理想的人选了。
  事实上对于玉兰来说,这种选择也是很难的,因为在物欲横流的都市社会中,爱情早已从神圣的殿堂上走下来了,世俗化,商业化了,单纯以情感为基础的爱情已经少得比大熊猫还珍稀,就连受到都市婚恋观影响的玉兰也说过“真情就是真情,金钱就是金钱,真情不等于金钱,金钱也不等于真情”,但是玉兰最后还是选择了小军,放弃了纯粹意义上的金钱,选择了爱情,那么玉兰的这一行为是对都市的世俗化、商业化的婚恋观的否定,对传统的、经典的,以情感为基础的婚恋观的追随和践行。其实,这也是编剧者所弘扬的一种婚恋观。事实上,我们也认为这是一种积极、高尚的、符合人性的婚恋观,不仅在当代社会中应该是肯定的,也是要大力弘扬的婚恋观。
  
  三、逃离都市,回归乡土
  
  都市和乡村,没有哪个时代比今天存在着这样大的距离。都市以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繁荣昌盛的经济生活环境,致使农村人大批地涌入城市,而相反在农村则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青壮年进城打工,老人和小孩成了留守人群,农业发展滞缓,甚至大片土地撂荒,这种现象在西部尤其突出。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在长篇小说《秦腔》中将农村中现存的困境表现得非常真实而充分。而这些进城的务工人员,他们在城市中的精神、心理处境一直是一种“做客”的状态。在影片《工地上的女人》中无论是玉兰,还是小军他们,在都市中,他们是打工者,他们是漂泊者,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都决定他们在都市中的边缘地位,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那种心灵没有归属感,无根的漂泊促使他们无时无刻不渴望回归乡土。不要说玉兰、小军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就连有些生在农村,后来在都市受过高等教育,但当遭受打击时也有这些情怀,就比如四月份在央视六套播放的《都市没有地平线》这部电影,影片中的程一度和林一丹最后也是从都市逃离出去,回归田园乡土生活,在这些人物身上都表现出了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抵制,追求精神家园的诉求。而这种回归应该说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共性,比如当人类在遭遇挫折失败时,首先想到的是母亲、故乡,是想寻找倾诉的对象,心灵需要栖息的港湾,而将这种情感概括到了极致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的讲“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而何况人类呢?而且在影片《都市没有地平线》和《工地上的女人》中,人物这种逃离都市、回归乡土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社会和谐所做的努力,是编剧者在结局中所设计的一个亮色的“尾巴”。而且我们认为这个尾巴设计得入情入理,从国计民生来讲,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新农村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当然这就需要许多人改变观念,走向或回归农村。从剧情上来说,玉兰等的回归也是找到了他们有尊严地做人的生活空间,也是观众所期盼的一种理想结尾。
  综上所述,这部影片在主题意蕴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内涵,使得观众在娱乐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审美,提高了认识,净化了心灵。应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影片,尤其在多元化的文学艺术争鸣的今天,看多了许多的宣泄怨恨、放大虚伪、无病呻吟的影片以后,像《都市没有地平线》、《工地上的女人》这类影片如同阳春白雪,让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其他文献
摘要 中西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一直是多年来一个引人注意的话题,上个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方式纷纷进入西方社会,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于东西方艺术形式的互融、借鉴,对于观念的传达、理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李若就是其中出色的一员。通过对李若的抒情风景画及海景画的认识,揭示以他为主的一些海外华人艺术家在现代风景画领域做出的贡献及取得的突出成就,认识到当下中西艺术交流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和现
【摘要】《不幸的人生》选自歌剧《伤逝》,《伤逝》以子君和涓生的爱情为主线,由于社会和生活的压力,子君和涓生无法面对重重压力,涓生不得不违心提出分手,各自寻求出路。这无疑将子君推向绝境,走向死亡。讲述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状况之下的青年对封建思想的反叛,却又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心理。人们仍然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从而演绎了他们不幸的人生。  【关键词】《伤逝》《不幸的人生》曲式分析演唱   
摘要 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彩陶是一种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普遍发现的艺术遗存,在彩陶纹饰中,绝大部分是由各种点、线、面构成的几何纹。而点、线、面这些造型手段又是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并在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融入不同的风格和技法,表现了现代艺术作品的不同意境。  关键词 仰韶文化 彩陶 纹饰 现代艺
摘要 美剧《越狱》(Pri SOn Break)在大众中兴起的收视热潮,引发了许多有关商业剧集成功性的评议,而在其诸多的成功因素中,主要体现在悬念性的叙事、个人英雄主义的风格、精神越狱的思想性以及本真性的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越狱》商业剧集成功因素    2006年秋由美国FOX公司出品的电视连续剧《越狱》(Prison Break)通过各种途径走向大众,在全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作为一
[摘要]皇家俱乐部是一部好莱坞经典影片,影片用平实、细腻、矛盾、深刻的內容展现了一名历史教师一生的教育情怀及对从教经历的反思,本影片不像其他教育影片尽力地表现一个完美教师的形象,而是不哗众取宠地反映教师教书生涯中的现实困惑,让影片的内容更加贴近教师的现实生活,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教师 榜样反思 师爱    电影《皇家俱乐部》的推出。是献给观众尤其是广大教
[摘要]借助归化翻译策略,从电影片名翻译的信息价值、审美价值、商业价值出发,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  [关键词]归化 电影片名 价值    所谓归化(adaptation),就是源语(sourcelanguage)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为归宿,也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最切近自然对等”概念进行翻译,以实现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  
【摘要】《建国大业》短短时期票房即突破4亿,创造了前所未有之最,《建国大业》的成功,与各方面的有机配合协作分不开,除了创意、艺术性和明星的加入外,舆论宣传的造势,强有力的市场营销,甚至上映时机等都有很大作用,都是重要因素。  【关键词】《建国大业》创意观赏性红花与绿叶    《建国大业》曩耋片成功的主要因素  主流电影,过去习称主旋律电影,是我国电影中起主导作用的电影类型,是国产电影的主干。然而,
摘要:电影越来越国际化,中国的电影走出去,外国的电影走进来。因此电影翻译也成为“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从中英文电影译名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英文电影名存在的差异实际上是中英文化差异的反应。电影名在翻译过程中可采用归化策略也可采用异化策略,从一些译例看出,有时两者结合才是良策。但有时为了吸引观众,在翻译时就会采用夸张手法。  关键词:电影名 翻译 异化 同化    电影是一门世界各国人民喜闻乐
【摘要】《非诚勿扰》标志着冯小刚平民化气质的回归,该部影片以当代城市青年男女婚恋为题材,呈现了他们不同的婚恋家庭观认知和生活状态。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明媚温情背后,蕴含着贺岁片有意无意的无奈和媚俗,更多的更是欢笑落幕后,对影片深处悲剧美学意蕴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非诚勿扰》 温情回归 悲剧意蕴 文艺审美    贺岁片《非诚勿扰》是冯小刚继《夜宴》、《集结号》之后的荣归之作。四年之后冯小刚再度
[摘要]小说《爱人同志》没有复杂的故事,也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但以思想深度以及精神、情感的震撼力达到令人信服的高度。作者以深刻的人性关怀,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纳入自己的创作。小说深入人物内心,解剖人们最隐秘的心理流程,最细微的心理变化,将人性本质的幽暗与卑微表达到极限,鲜明地展现出小说的终极指向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追问。  [关键词]荒诞 虚无 孤独 生存困境    浙江籍作家艾伟的短篇小说创作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