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期薰衣草枝叶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iej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设置3个10 m×10 m的样方,选取长势相近、健康的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30株;于生长初期(6月上旬)、旺盛期(8月中旬)、生长末期(11月下旬),每株随机选取10个当年生枝条,测量每个枝条的叶片数量、总叶面积、枝条和叶片质量,计算枝条和叶片功能性状;分早晨、中午、傍晚3个时段,在样方区域按5点法监测环境因子.依据试验统计监测数据,应用方差分析法、显著性差异法、相关性分析法、冗余分析法等,分析薰衣草枝叶功能性状在生长初期、旺盛期、生长末期期间的差异显著性、功能性状变异性、枝叶性状间相关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索薰衣草在哈尔滨地区的生长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薰衣草枝叶生长,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显著差异;枝条含水量、比叶面积、总叶面积、单叶面积、叶生物量、叶含水量,在生长旺盛期显著升高并达到最大值,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和运输,植物生长旺盛.比叶质量、叶干物质量,在生长末期时显著升高,利于植株为越冬提供养分.薰衣草枝叶功能性状相关性,在生长初期和旺盛期较为密切,体现出枝叶的协同生长,有利于植株形态构建.总体看,叶片生长变异性大于枝条的变异性;生长旺盛期的枝叶变异性为弱变异,植株生长稳定;生长末期的枝叶变异性为中等变异,与植物应对低温调节生理代谢有关.不同生长阶段,各环境因子对薰衣草生长影响的主导作用不同,气温是薰衣草生长初期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电导率是薰衣草生长旺盛期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绝对含水量是薰衣草生长末期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地貌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流失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辽西低山丘陵区典型坡地为研究对象,在布设径流小区基础上,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裸坡地、传统耕作、免耕、全秸秆覆盖、横坡垄作等耕作方式对SOC及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 organic carbon,D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土壤SOC及DOC含量均表现差异性.免耕、传统耕作、横坡垄作及全秸秆覆盖方式下SOC年流失量分别为12.3、36.3、6.5及1.9 mg·m-2,分别是全秸秆覆盖方
稻米适度加工技术可最大限度保护稻米营养成分免于流失,在提升稻米产品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稻米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稻米适度加工技术类型、适度加工装备、适度加工产品的营养和市场现状开展系统阐述,并以天然富营养米制品为例,分析讨论适度加工技术在富营养稻米加工中的应用前景与存在问题.旨在为我国以稻米为主食人群营养摄入失衡问题提供膳食建议和理论参考,完善和开发更具应用价值的稻米适度加工及配套技术,推动稻米加工产业向营养安全的方向健康发展.
根据无食咀嚼时长对母猪作聚类分组,利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规癖水平高产次限位母猪生理和情感状态差异.试验动物选用28头限位饲养的六产次妊娠母猪(大白×长白),连续3 d观察7:00~10:00和13:00~15:00时间段母猪无食咀嚼行为,记录每头猪行为时长.母猪被分为高规癖组(8头,10965.13±321.65 s)、中规癖组(10头,6535.90±584.55 s)、低规癖组(10头,3022.70±883.52 s).每组随机选取半数母猪进行新事物刺激测试、甜味剂(4%蔗糖)和苦味剂(奎宁)反应测
为研究热水散热风机供暖系统进风角度对阶梯笼雏鸡舍供暖效果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不同进风角度(30°、37.5°、45°和60°)下鸡舍气流场和温度场变化,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模型.结果表明,与其他进风角度比,进风角度45°时鸡笼内温度分布与气流场分布更均匀,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度良好,风速和温度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8 m·s-1和0.49℃,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9%和1.5%.在此基础上分析供暖进风角度优化对雏鸡生长性能、行为、
以宁夏银川、甘肃张掖的2年生沙枣幼苗为试材,选定4种盐NaCl、Na2SO4、NaHCO3、Na2CO3组成混合盐碱(体积比为1:1:1:1,pH=9.65),模拟5个盐分梯度(土壤中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3%、0.6%、0.9%、1.2%)的土壤环境,观测不同盐分梯度时沙枣的生长、理化性质,对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叶绿素质量分数、抗氧化酶活性及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2种种源沙枣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混合盐碱胁迫时,
为对比甘肃广泛种植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甘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苜1号和中天1号)萌发期的抗旱性,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抗旱指数和根芽比,并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各个PEG浓度下均为新疆大叶苜蓿最大,根芽比和抗旱指数为甘农1号最大;随胁迫程度的加剧4个
鲜黄连种子在自然条件萌发需要10~11个月且萌发率低,为了提高其种子萌发率,通过形态解剖、抑制物质提取、赤霉素浸种后层积处理等方法探讨鲜黄连种子休眠类型及快速破除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鲜黄连种子有线型胚,种子含有萌发抑制物质.其种子休眠主要是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种子含有萌发抑制物质而引起的形态生理休眠.赤霉素浸种后层积处理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对其萌发生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佳处理方法为:赤霉素质量浓度500 mg·L-1浸种48 h后,在20℃环境沙藏30 d,再转入10℃环境沙藏90 d,萌发率可达31.1
选取16个不同倍性的芍药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分析不同倍性芍药杂交的亲和性,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部分子代的倍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倍性芍药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存在显著差异,亲和性由大到小为二倍体×二倍体、四倍体×四倍体、二倍体×四倍体、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相同倍性品种杂交获得子代倍性保持不变,也未发现非整倍体.而不同倍性芍药品种间杂交子代可能出现二倍体至四倍体的倍性变化,甚至得到非整倍体.四倍体芍药品种不仅表型丰富,而且与其他倍性品种的亲和性都比较高,说明其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
为揭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水氮调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秸秆还田结合水氮调控土壤养分及秸秆腐解率.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时,水氮调控可显著提升秸秆腐解率,施氮较不施氮秸秆腐解率高.秸秆还田与水氮调控还可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在培养周期内,全氮,有机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同一给水条件下,施氮量越大,土壤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越高,在土壤水分为70%~90%时施氮量越大,土壤全氮含量越高;全磷含量在培养周期内无明显变化,但同一给水条件下,施氮量越大,土壤全磷含量越高.秸秆腐解率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
根据长期野外调查数据及相关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陕西黄龙山及其周边区县同域分布的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的适宜生境进行预测,并分析2个物种的生境需求及重叠状况.结果表明:2个物种的适宜生境分布格局相似,主要分布在陕西黄龙山林区及周边区县,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1268.75、2218.37 km2,适宜生境重叠面积为1162.63 km2,分别占褐马鸡、环颈雉适宜生境总面积的91.64%、52.41%.2个物种在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