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拓展的教学内容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建设教育强国为基础工程,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语文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在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同时要努力做到教育从小抓起,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不断加强现代小学生的思想基础、素質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教学课程改革持续深入,使之符合时代发展方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与理念也日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也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视觉素养、人文素养、语文素质、自主学习方式。但是由于传统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固化束缚作用,小学语文教育还是存在整堂授课,按固定课本进行讲授的现象,因而造成理论性混乱、实践性不强。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因此要从整体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及内容中要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就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情况来看,存在着重要问题。很多教师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授课内容进行讲授,过于机械化的教学,老师讲得虽认真,但是学生们听得枯燥,失去了学习动力与兴趣。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对于学习的真正需求、感受不相符。其次,在素质教学的过程中形式化、表面化问题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学习语文不重视,而教师却没有发现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厌倦。
  三、发展素质拓展为主的小学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以拓展素质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正是在基于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体现了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发展。要以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小学教育是学生步入社会教育的第一步,是接受教育的起点,此时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潜能充分发挥的阶段。地基打得牢,以后的发展才会更加长远。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在此发挥重要作用的阶段。注重人文素养、语文素质、视觉素质、创新能力的拓展培养,更是为其日后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基于此,国家出台增强素质教育相关政策,以及积极改变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以更好促进学生的自由、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素质拓展方向
  (一)视觉素养培养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教育的小学生,他们的潜力是可以充分发掘的。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开发他们的兴趣。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入视觉素养教育方式,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课外延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及互联网资源共享的方式,将学生们生动地带入到学习环境中来,让他们有种置身于其中的感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鼓励学生将大脑中所表现出的画面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分析、表达与交流能力;对新事物能够快速接受,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再创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再对语文教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这样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远比强行要求背诵进行灌输要有效得多。这些在其日后发展中能够起到关键作用。
  (二)语文素质培养
  古人云:何为语文,以叙述说明为语,以书面记录为文。顾名思义,语文真正的精髓就在于不仅要能书写出来,同时还要能够表达阐述说明。这是一门以语言和汉字相结合的学科。这是在日后进行交流、处理社会事务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学习时要将书写和表达同时重视起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语文素质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语文素质的培养分为对知识的熟知程度以及对知识的社会选择。即通过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喜好以及情绪、气质等心理因素的培育、陶冶与净化,帮助他们从书本上对生活和社会进行理解与探索,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上要全面综合学习,打破课堂及学科之间的界线,突破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及锻炼机会,针对学生开展语言、阅读、写作等专项训练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是很适合的。
  (三)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知识型人才、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的教育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规划的起点。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这一点。而创新能力最好、最有效的培养方式就是培养其爱好兴趣和发现新事物的眼光。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那么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给学生留出空间,让他们自主个性化地学习,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获得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于语文的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五、结语
  素质拓展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发展与改革中是一项复杂、重要、艰巨的教育工程。在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方式、内容、理念整体把握和高度重视。要客观分析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围绕课堂这一主阵地,不断在“破”与“立”中前行,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生长力,继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长春市九台区西营城中心学校 吉林
其他文献
研究了测定砖火丝菌对电离辐射抗力的方法,并对用美国卫生工业制造者协会“筛选程序”分离自棉制医用敷料的2株砖火丝菌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琼脂平板上砖火丝菌培养物,采用沙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人士开始在小学阶段进行教育改革工作。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小学生独特的生理特点与较低的认知水平,无法完全掌握这两门课程的知识要点,并无法充分理解品德与社会学科较为抽象的课程内容,而利用情境教学法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利用案例或创设课堂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探究,以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核心
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做大量练习巩固,这种方式正在发生着变革,逐渐被现代课程整合、主题教学等做法所取代,究其种种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兴趣特点。  在我们学校,这种变革正在悄悄地进行。老师和学生利用学校的空地、图书馆等,开发课程,融会贯通,打通壁垒,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使学生学得有兴致,有效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建构学习方式得到落实。  一、以学生喜欢的地方开发课程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小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高的重视,以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就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水平,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一)丰富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德育教育、心
在评价或测试消毒剂杀灭微生物能力的试验中,传统的消毒试验方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试验微生物先经消毒液处理,再去除残留消毒剂的作用,最后转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后观察浊度变